潘氏真花

潘氏真花

潘氏真花,是根據發現者姓氏和花的屬名命名的侏羅紀時代的被子植物花朵。潘氏真花標本出產於中國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三角城村的侏羅紀地層,由著名的古植物學者潘廣先生於20世紀70年代收集,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典型花朵。其1.62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打破了典型花朵的時代紀錄,為植物學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證據。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潘氏真花,具有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典型被子植物花朵的所有組成部分,其花萼和花瓣顯著分化,花葯具有四個藥室且成熟時藥室兩兩融合,雌蕊包括花柱和單室半下位的子房,子房包裹著多枚著生於子房壁僅有單層珠被的胚珠。
圖片

潘氏真花的花葯和典型的被子植物無法區分,都具有四個藥室而且成熟時藥室兩兩融合。潘氏真花的雌蕊包括非常顯眼的花柱和單室半下位的子房。它的花柱很長,上面具有大量纖毛,這些纖毛很可能具有收集花粉的功能。子房包裹著多枚著生於子房壁僅有單層珠被的胚珠。雖然潘氏真花不大,只有12毫米見方,但是胚珠被包裹這一個特徵足以確定了它的被子植物屬性。
上述這些特徵使得潘氏真花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無可爭議的侏羅紀的被子植物花朵,所以屬名定為真花。

考古發現

命名

19世紀70年代,遼寧煤田地質局的地質工程師潘廣在新台門一帶的湖相沉積地層中,發現了10多件蠑螈化石,有的交中科院科學家研究命名為鍾健遼西螈。重要的是,他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還在這一帶發現了大量的植物化石。2013年6月,他把幾件在三角城村附近發現的植物化石,交給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和劉仲健研究員研究。經過一年多的仔細研究和國外同行的評審,最終認定這是一件侏羅紀的典型的被子植物花朵的化石,為紀念潘廣對中國古植物事業的熱忱和貢獻,將其命名為潘氏真花。
2015年3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鑫研究員與國家蘭科中心劉仲健教授在英國出版的《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Biology)雜誌上線上發表了產自中國遼西1.62億年前侏羅紀的潘氏真花。

意義

潘氏真花1.62億年的侏羅紀時代打破了典型花朵的時代紀錄,也為植物學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證據。潘氏真花1.62億年的年齡大大地延伸了花朵的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