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雲陵

漢雲陵

漢雲陵,為漢昭帝母勾弋夫人趙太后之陵墓,東西長166米,北南寬154米,高約20米。

基本信息

漢雲陵雲陵
雲陵,為漢昭帝母勾弋夫人趙太后之陵墓。位於淳化縣城北8公里處鐵王鄉大圪垯村西。此陵墓冢為覆斗形,東西長166米,北南寬154米,高約20米。墓四周有闕門,除西邊破壞外,餘三面保存基本完好。
雲陵及其勾弋夫人歷史上多有記載。《漢書·昭帝紀》文穎注曰“婕妤先葬雲陽,是以就雲陽起雲陵”。《三輔黃圖》卷三勾弋宮記曰,“昭帝即位,追尊為皇太后,更葬之,發六十二萬人起陽陵”。故云陵又稱陽陵。又記,“昭帝母趙婕妤雲陵,在雲陽甘泉宮南,今人呼為女陵”。乾隆《淳化縣誌》載,“舊志昭帝發卒二萬人築陵,號雲陵,自漢始元二年(前104)迄今一千七百六十餘年,遺冢巍然,俗呼大圪垯”。
史傳,漢武帝有次北巡到河北間縣,偶然發現天空飄飄渺渺有股青紫氣。他向來信奉鬼蜮神靈,便問身邊的術士李少翁:“何來如此奇異之雲彩?”善弄神仙方術的李少翁,投其所好,回答說,“此地有奇女子。”武帝聽言為之一震,隨即派人去查訪。果然訪得一位姓趙的姑娘,艷麗絕倫,無一相比。這姑娘喜清靜,少飲食,病臥六年之年,不與常人來往,特別奇怪的是右手拳曲。武帝甚覺奇怪,令從人強掰趙女指掌,竟無人掰開。武帝親自展手,女手即開,掌中竟握有一玉鉤。這便是勾弋之名的來歷。
漢雲陵出土的瓦當漢雲陵出土的瓦當
勾弋夫人太始三年(前94)生昭帝,取名弗陵,又名勾弋子。武帝甚愛,隨之晉升其母勾弋夫人為婕妤(女官名,作為皇后、妃子的地位象徵),並以夫人懷孕十四月,視同堯母慶都十四月生堯,稱勾弋宮為“堯母門”。褒獎之譽,盡皆加之。後來,掌管皇室財物的水衡都尉江充從中使壞,誣陷忠良。迫太子劉據等自刎喪生。武帝欲立勾弋子為太子,又怕子幼母少,女主姿意亂國。後於甘泉宮避暑間隙發作,賜勾弋死,夫人脫簪珥叩頭,武帝喝道:“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武帝吼道,“趣行,女不得活!”夫人用白陵自縊身亡。傳說此時暴風揚,百姓傷感。使者夜間持棺葬於甘泉宮南。可憐紅顏趙女,子將即位,母反受戮。做了封建宗法制的犧牲品。到了始元元年(86),昭帝即位,第二年,追尊其母為皇太后,發卒二萬人起雲陵,邑三千戶。民間後有傳說,築此陵,全為從遠處用繡鞋裝運而來的熟土夯築而成的。因其巍然壯闊之勢,明清以來,當地俗稱為大圪垯。如今,墓冢全部綠化,使其更加雄偉壯麗。同時對於陵墓保護也起到了極好的作用。
至於那些關於勾弋夫人死後的許多奇異流傳,說到底,不過是中國老百姓固有的樸素善良感情的一種流露、一種寄託罷了。
漢雲陵旁的石獸漢雲陵旁的石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