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 劉徹

漢武帝 劉徹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 漢武帝時期的西漢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比較強盛的時期。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漢族,出生於長安,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

漢武帝 劉徹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並不等於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漢武帝時期的西漢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比較強盛的時期。在歷代王朝的歷史上,有“漢唐盛世”之說。這裡的“漢”,主要是指的漢武帝時期。人們又常常把漢武帝和秦始皇相提並論,因為我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是秦始皇創立,由漢武帝鞏固下來的。他在位54年,實行了許多新的措施,使西漢王朝出現了空前未有的繁榮景象。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時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

漢武帝 - 歷史功績

政治:在政治方面,首先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潛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脅;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聖地位;再設定十三部刺史,加強了 對地方的控制。漢武帝還變古創製,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製,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範式。

軍事: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括了西北邊疆:開通了西漢聯繫西域以至中亞給地通道

經濟:在經濟方面,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定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用人: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漢武帝創造了數個第一

獨尊儒: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正統,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這裡要說明的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設立中朝,抑制外朝:在惠文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為貫徹自己的命令,於是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建立年號: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太初改歷: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

鹽鐵官營: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至今,今天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

通西域:中國傳出了冶鐵、鑿井術、絲綢、漆器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胡蘿蔔、葡萄、汗血馬等 歷史意義重大。

開疆拓土:西北:霍去病、衛青、李廣利、張騫以及細君解憂等人的前赴後繼的努力西域首次併入中國版圖;

西南:使者軍隊的接連出現屬西南邊陲第一次併入中國版圖

北方:衛青霍去病的出擊使北疆長時間穩定,保護了京師的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