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涼皮

漢中涼皮

在陝西有兩種涼皮的,一為秦鎮涼皮,一為漢中涼皮,其中以漢中涼皮最為出名,其特色為辣椒辣香和醋與醬油的比例為主,還有就是涼皮的本身勁道了,從外觀上看是漢中涼皮色澤鮮亮,辣味十足,而且老少皆益,不分冬夏都可以食用。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陝西有兩種涼皮的,一為秦鎮涼皮,一為漢中涼皮,其中以漢中涼皮最為出名,其特色為辣椒辣香和醋與醬油的比例為主,還有就是涼皮的本身勁道了,從外觀上看是漢中涼皮色澤鮮亮,辣味十足,而且老少皆益,不分冬夏都可以食用。

歷史背景

秦漢時期,天下大亂,劉邦稱王於漢中,為定國興邦,命蕭何修築山河堰,水利興旺,糧食連年豐收。農民為改善生活,便不斷探索研製新的食品。他們把麵粉加水稀釋,蒸成薄餅,後切成條佐以辣醬等涼拌而食,味道很是鮮美。劉邦為體察民情,常微服出訪。一日,劉邦來到一戶人家,好客的主人就以這種新食品來招待劉邦。劉邦不吃則已,一吃便贊口不絕。吃罷竟餘興不絕,便想知道它的名稱,而農民們卻一時說不出來,劉邦又問了製作方法,聽罷,劉邦大笑曰:“此乃蒸餅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涼皮的吃法也不斷的改進,人們開始使用重疊式蒸籠,一次可蒸出許多張,而且探索出了洗出麵筋和將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再蒸的新方法,蒸出的涼皮又大又薄,筋絲柔韌,切成細條,恰象皮條,就逐漸改稱為“麵皮”(而亦有據原料之不同分稱“麵皮”與“米皮”者)。清康熙年間,漢中有一個姓張的在河南汝陽當縣令。有一年,朝廷派欽差大臣到汝陽巡查,精明的張知縣未備酒宴,乃以家鄉特味麵皮來招待欽差大臣。欽差大臣沿途山珍海味吃多了,早已不堪油膩,而一吃這涼皮,胃口頓時大開,喜不自勝。便索問其製作方法,張縣令一一奉告。欽差大臣回京不久,張縣令喜獲升遷,榮登知府之位。人皆不知其由,後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頓麵皮討得了欽差大臣的歡心,而後面告聖上,而得以升遷。此事傳回漢中,成為一代佳話,百姓嬉稱為“麵皮知府”。只可惜的是,欽差大臣不知是忘了製作方法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北京人至今還不會做涼皮。漢中人製作涼皮的手藝越來越高,配料、調味也越來越講究,麵皮遂成為漢中風味四絕之首。而今的漢中涼皮,不僅居民農戶、大小集鎮處處飄香,它早已飛越了秦嶺巴山,在北京、西安、西寧、洛陽、廣州等全國眾多的城市中,隨時都可以看到“漢中涼皮”的身影,從而,“漢中麵皮”已不再是只屬於漢中人的麵皮,而是屬於全國人的麵皮

做法

涼皮涼皮

1涼皮:3兩:

2.豆芽:2兩菠菜:少許

3.辣椒油:0.3~5克

4.鹽:0.1克

5.味素:0.01克,

6.大蒜汁:0.2克,

7.生薑汁:0.2克,

8.調料水:0.1克.

9.芝麻醬:0.2克.(漢中口味不放這個)

10.醬油:0.2克

1、主料:香料一袋(涼皮專用香調料),

2.輔料:辣椒二袋、植物油500克(菜籽油);

3、將植物油燒至沸騰後稍涼1分鐘左右(辣椒在油中不能變黑為最佳),倒入容器內依次放入辣椒、芝麻攪拌均勻即可。

4.每袋涼皮專用調料:重量為40g的半成品(濃縮粉狀物)。

5、每袋30克料可以調製:100~120碗,按10碗計算:辣椒油成本為:0.2元/碗。

相關條目

漢中小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