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百補丸

滋陰百補丸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但在古書中記載卻有不同組成和功效,如《攝生眾妙方》卷十、年氏《集驗良方》卷二、《活人書》、卷三《仙拈集》卷三及其等等。功效也根據藥物組成有所差異。

基本信息

來源

《攝生眾妙方》卷十
《宋氏女科秘書》
年氏《集驗良方》卷二
活人書》卷三
便覽》卷三

組成

《攝生眾妙方》卷十——香附子5C0克(炒,去毛,分四制,酒浸125克,鹽水浸125克,醋浸125克,童便浸125克,俱炒,焙乾) 益母草250克(端牛:日采,去土) 當歸180克(酒洗) 川芎120克 熟地黃120克(酒洗) 芍藥9 0克(炒) 白朮120克 人參 茯苓 玄胡索(炒)各60克 甘草(炙)30克

宋氏女科秘書》——香附8兩(4兩新汲水浸,自辰至酉,取起曬乾用之,4兩童便制),破故紙(炒)1兩,當歸1兩5錢,山藥(酒浸)1兩,杜仲(薑汁炒)1兩,荊芥穗(炒焦)1兩,續斷1兩,白茯苓2兩(去皮)。

年氏《集驗良方》卷二——魚鰾1斤(蛤粉炒成珠,極焦為度),菟絲子(酒煮透,曬乾)4兩,沙菀蒺藜(洗淨,焙)4兩,枸杞子(酒拌,焙)4兩,肉蓯蓉(酒煮透,曬乾)4兩,女貞子(酒浸)4兩,覆盆子(酒浸,去底,焙)4兩,鎖陽(酒浸)4兩,知母(酒浸)4兩,麥門(去心)4兩,遠志肉(甘草水泡,去骨)4兩,當歸身(酒洗)4兩,牛膝(酒浸)4兩,柏子仁(去油)4兩,棗仁(去殼,炒黑)4兩,巴戟(酒浸去骨,焙)4兩,蓮須4兩,芡實(去皮)

活人書》卷三——熟地5兩,杜仲3兩,牛膝3兩,枸杞子3兩,當歸2兩5錢,茯苓2兩5錢,山萸肉2兩5錢,鹿角膠2兩5錢,人參2兩,黃耆2兩,白朮2兩,白芍2兩,肉蓯蓉2兩,龜板膠2兩,鎖陽1兩5錢,知母1兩5錢,黃柏1兩5錢,肉桂1兩。

便覽》卷三——枸杞(甘州)2兩,杜仲(姜炒,斷絲)2兩,當歸(酒洗)2兩,南知母(去毛,酒炒)2兩,生地(酒洗)2兩,熟地(酒洗)2兩,人參(去蘆)2兩,牛膝(酒洗,焙)2兩,乾山藥1兩,山茱萸(去核)1兩,菟絲子(酒煮)1兩,黃柏(酒炒)3兩,瑣陽(酥炙)1兩5,麥冬(去心)1兩,天冬(去心)1兩

用法

上藥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60丸,空腹時用縮砂湯、或醋湯、或酒、或滾水任下。

主治及功效

1、婦人勞傷,血氣不足,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心腹疼痛,不思飲食,尪羸乏力。
功效:理氣補虛,調經種子。(出自《攝生眾妙方》卷十)

2、血崩日久,血水淋瀝不止;及婦人年過五十而經血過多者。(出自《宋氏女科秘書》)

3、一切陰虛、腎水不足之證。陰虧熱熾,咳嗽,眩暈。
功效:養心神,清諸熱,調和血氣,疏肝明目。(出自年氏《集驗良方》卷二)

4、臟腑不和,營衛不調,精神不足,氣血不充,以致形衰色萎,骨軟筋枯,腰膝痠痛,步力艱難,飲食減少,嗜臥懶言,皮寒內熱,精寒陽痿。(出自《活人書》卷三)

5、諸虛百損。
功效:扶陰助陽,健脾胃。(出自《便覽》卷三)

中藥方劑之滋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