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洧之歌

其中《檜風》、《鄭風》是產生在鄭州古代名河溱、洧流域的民間歌謠。 《檜風》4篇,是西周末年鄶國的歌謠。 《鄭風》21篇,是春秋時期鄭國的民歌。

基本信息

作者:劉玉娥 著
出 版 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9-1版次:1
頁數:220
字數:270000
印刷時間:2010-5-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2
I S B N:9787215064560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雅詩105篇,頌詩40篇,風詩160篇。“風”即音樂曲調,國指地區、方域。“風”又稱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鄢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十五個諸侯地區的土樂。其中《檜風》、《鄭風》是產生在鄭州古代名河溱、洧流域的民間歌謠。《檜風》4篇,是西周末年鄶國的歌謠。《鄭風》21篇,是春秋時期鄭國的民歌。《檜風》與《鄭風》雖然都產生在溱洧流域,但二者內容、風格迥異。《檜風》是產生在西周末年鄶國即將滅亡時期的作品,因而內容凝練厚重,諷刺性強,風格略顯呆滯,為整齊的四言詩。《鄭風》是鄭國東遷之後,春秋初期處於上升時期的詩歌,內容多描寫愛情生活,思想健康,感情真摯,語言參差錯落,形式靈活多變。雖內容、風格不同,但都各自展現著歷史的真實,都對後世詩歌產生著重要影響,尤其對後世諷刺詩、愛情詩以及漢魏、明清民歌影響深遠。
由於時代不同,過去對“十五國風”,尤其是對《鄭風》的理解,往往帶有很重的禮教色彩,不少地方牽強附會,甚至有的地方還存在有明顯錯誤。因此,有必要對產生在鄭地的民間歌謠和音樂作深入的探討,有利於正確認識古代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詩歌和音樂發展的概況。

目錄

第一章 《詩經》概論
第一節 《詩經》的編輯、分類和流傳
一、《詩經》的編輯成冊
二、《詩經》的分類、流傳和社會影響
三、《詩經》產生的時代和地域分布
第二節 中原人民艱辛步履的記錄
一、中華民族的第一聲歌唱
二、謳歌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
三、黃土地的抒情詩
第三節 優美的人生旋律
一、四言為主的句式和疊章重言的運用
二、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三、豐富多彩的語言特色
第二章 《詩經》之《檜風》、《鄭風》
第一節 鄶國與《檜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