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膽湯[溫膽湯]

溫膽湯[溫膽湯]

屬祛痰劑里的燥濕化痰劑,主治膽胃不和,痰熱內擾證。《溫膽湯》為《難病奇方系列叢書》之一,書中分上中下三篇對溫膽湯的理論研究、臨床研究、實驗研究進行了分別論述。所述內容博古論今、翔實精準,提供給經方研究領域以寶貴的信息,也是臨床中醫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書。

基本信息

正文

溫膽湯
溫膽湯溫膽湯

來源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組成

半夏湯洗七次 竹茹 枳實 麩炒去瓤 各二兩 [各6g] 橘皮 三兩 [9g] 去白

白茯苓 一兩半 [4.5g] 甘草 炙 一兩 [3g]

用法

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病機

膽胃不和,濕痰微有化熱之象。

配伍特點

二陳湯去烏梅加枳實,竹茹大棗而成。

辯證要點

膽怯易驚,虛煩不寧,失眠多夢。 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滑或略數。

功用

理氣化痰,清膽和胃。

主治

膽胃不和,痰熱內擾,虛煩不眠,或嘔吐呃逆,驚悸不寧,癲癇等。

方論

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濕化痰為君;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為臣;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為佐;姜、棗、甘草益脾和胃,協調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效。

運用

1.本方治證為濕痰微有化熱之象。以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滑或略數為證治要點。
2.若心內煩熱者,加黃連、麥冬以清熱除煩;口燥舌乾者,去半夏,加麥冬、天花粉以潤燥生津;癲癇抽搐,可加膽星、鉤藤、全蠍以熄風止痙。
3.適用於神經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美尼爾綜合症妊娠嘔吐等屬痰熱內擾與膽胃不和者。

文獻摘要

成方便讀》:“膽為清淨之腑,無出無入,寄附於肝,又與肝相為表里,肝藏魂,夜臥則魂歸於肝,膽有邪,豈有不波及於肝哉?且膽為甲木,其象應春,今膽虛即不能遂其生長發陳之令,於是土得木而達者,因木郁而不達矣。土不達則痰涎易生,痰為百病之母,所虛之處,即受邪之處,故有驚悸之狀。此方純以二陳、竹茹、枳實、生薑,和胃豁痰,破氣開郁之品,內中並無溫膽之藥,而以溫膽名方者,亦以膽為甲木,常欲其得春氣溫和之義耳。”

方歌

溫膽湯中苓半草,枳竹陳皮加姜棗,
虛煩不眠證多端,此系膽虛痰熱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