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溫膽湯[袖珍方]

加味溫膽湯[袖珍方]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加味溫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袖珍方》卷一。主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寐不祥,異象感惑,遂致心驚膽懾,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組成

枳實(麩炒)、半夏(湯泡七次)、竹茹各八兩四錢,橘紅十一兩三錢,白茯苓六兩三錢,甘草(炙)四兩一錢,香附一斤半,人參、柴胡、麥門冬、桔梗各六兩三錢。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一兩,加生薑五片,大棗一個,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

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夢寐不祥,異象感惑,遂致心驚膽懾,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附方

名稱:加味溫膽湯

組成:半夏、竹茹、陳皮、枳實、甘草、棗仁、人參、茯神

用法: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主治:①《傷寒全生集》:傷寒陰挾陽,驚悸昏沉。②《準繩·傷寒》:太陽病後,膽寒,虛煩不得眠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四

名稱:加味溫膽湯

組成:橘紅、半夏、茯苓、甘草、竹茹、人參、黃連、川芎、生地、山梔、軟柴胡、當歸身、白芍藥、酸棗仁、遠志

用法:加生薑、大棗、烏梅,水煎,調辰砂末服。

主治: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者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四

名稱:加味溫膽湯

組成:半夏(泡七次)、竹茹、枳實(麩炒)、陳皮、茯苓、甘草、酸棗仁(炒)、遠志(去心)、五味子、人參、熟地黃

用法:上銼一劑,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主治:病後虛煩不得臥,及心膽虛怯,觸事易驚,短氣悸乏

出處:《回春》卷四

重要文獻摘要

《東醫寶鑑》:“加味溫膽湯,香附子二錢四分,橘紅一錢二分,半夏、枳實、竹茹各八分,人參、白茯苓、柴胡、麥門冬、桔梗各六分,甘草四分。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涎與氣搏,變生諸證。上銼,作一帖,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