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灸膏

川烏、 沒藥、 三七、

歷史淵源

溫灸膏是指將藥物加工成膏藥的形式進行貼灸的一種外治法。因具有代替灸法的作用故名。實際上是套用複方藥物進行敷灸,也是冷灸的一種形式。代灸膏最早風於宋代,當時稱為替灸膏。如《楊氏家藏方》載“替灸膏:……附子一兩,吳茱萸、馬藺花、蛇床子三味各一分,木香一錢,肉桂去粗皮二錢,右件為細末,每用一大匙,先以生薑汁……作糊,方調藥攤紙上,貼臍並臍下,須臾覺臍熱為度。”至元代,《衛生寶鑑》稱為代灸塗臍膏,藥味相同,但劑量有別,認為以此膏“貼臍下關元、氣海,自曉至晚,其火力可代灸百壯。”《瑞竹堂經驗方》始稱為代灸膏,也是上述六味藥物同煎成膏,指出“臨臥貼臍”,“每夜如此貼之,腰腹如灸百壯。”現代,不僅代灸膏配方有了較大的發展,而且,製作工藝更是運用了現代手段。

詳情介紹

方劑名稱

溫灸膏

方劑成分

鱉甲、黃芪、當歸、五味子、乳香、沒藥、烏梢蛇白花蛇、麝香、威靈仙川烏草烏川芎乳香沒藥全蠍蜈蚣秦艽莪術補骨脂三七紅花當歸地龍續斷赤芍穿山甲、狗脊、桂枝三棱等50餘種名貴中藥材。

方劑性狀

中醫黑膏藥

方劑屬性

三伏貼

方劑功能

開結行滯直達病灶,可透入皮膚產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

方劑用法

本方每付三貼,揭開防黏膜,將膏體部位貼敷至相關症狀所需的穴位上,每次每帖不得超過12個小時,每次可根據症狀擇取3~6個穴位交替貼敷,十付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

1、貼敷對象:二歲以上的兒童及成年人;
2、禁忌人群:孕婦、2歲以下的嬰幼兒禁用,貼敷部位皮膚創傷、感染和潰瘍者禁用,皮膚嚴重過敏者、有出血傾向、血行障礙、高熱患者、代償不全的心臟病患者慎用;
3.貼敷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海鮮,避免電扇直吹或溫度過低空調房裡久待;
4.貼藥後,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現麻木、溫、熱、癢、針刺、疼痛等感覺屬於藥物吸收正常反應,大多可以忍受。

適應症狀

1.呼吸系統:哮喘、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等。 
2.消化系統: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腹瀉、胃炎、胃潰瘍、胃酸、胃痛、胃脹等。 
3.婦科疾病:痛經、四肢發冷、背涼、產後頭痛、產後風、經期血量少或夾有瘀血塊等
4.骨科疾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各種頸、肩、腰腿痛等。
5.四肢寒冷怕涼,免疫力低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