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水鎮

基本信息

(圖)溢水鎮溢水鎮

溢水鎮地處竹山縣城中西部,東與潘口鄉毗鄰、西與麻家渡鎮接壤、南與潘口水電站庫區和田家壩鎮相連、北與雙台鄉交界,集鎮中心距竹山縣城25公里,305省道穿境而過。全鎮版圖面積201平方公里,轄20個村3.05萬人,耕地總面積3.4萬畝,其中水田9100畝。2007年底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19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45元,工企業總產值8000萬元。境內礬鉬礦、綠松石、重晶石、鐵礦石等儲量豐富。

簡介

(圖)溢水鎮溢水鎮

溢水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著力實施“工業強鎮、產業富鎮、項目興鎮、民營活鎮”戰略。通過培植優勢產業和招商引資,鎮內已形成黃姜皂素和紅薯澱粉加工、紅磚、水泥預製構件為主的加工業、建材業;堅持不懈的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現已形成蔬菜、林特、畜牧三大主導產業,東川高效農業示範園成為竹山縣境內最大的蔬菜基地;積極搶抓政策機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通村水泥路覆蓋全鎮75%的村,旱澇保收良田達到1.5萬畝以上;按照“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完善功能”的建設思路,全力推動小城鎮建設,已形成“三橫兩縱”集鎮布局,完成了集鎮水廠建設,鎮內供水、供電、通訊、科教文衛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齊全。

特色產業

(圖)溢水鎮溢水鎮

溢水鎮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著力打造庸城最大蔬菜產業基地,其溫室大棚蔬菜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近日,華家灣村菜農陳斌指著自家的3個蔬菜大棚樂呵呵地說:“多虧政府的政策好,指導我們發展蔬菜,這3個棚的菜賣幾萬塊錢沒問題。”

溢水鎮黨委、政府以發展民生為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為支點,以擴大內需為契機,緊緊抓住305省道貫穿該鎮便利的交通優勢和毗鄰縣城、寶豐的區位優勢,重點在東川村、華家灣村引導農民轉變思想,改變傳統觀念,發展溫室大棚蔬菜。經過幾年的發展,其生產的反季節蔬菜在年前已經上市銷售,市場緊俏,供不應求,菜農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今年溢水鎮黨委、政府將引導菜農繼續加大蔬菜種植力度,籌集資金在東川壩區繼續擴大設施蔬菜規模,新建拱架大棚60個,高標準日光大棚4個,新發展基地面積突破200畝,達到500畝,力爭用5---10年發展蔬菜基地2500畝,並在適當時候建設較大規模蔬菜交易市場,打造蔬菜產業,使菜農戶平每畝增收達到一萬元左右,把蔬菜變成菜農的搖錢樹,造福溢水人民。

民政幫扶

溢水鎮五房溝村因連日大雨受災村民章承才在接到鎮民政辦幹部送來的救助資金時,滿含熱淚激動地說:“感謝黨,感謝政府,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送來暖人心的幫扶,幫助我們渡過難關,我們有信心戰勝災情。”

“哪裡受災,民政幹部第一時間趕到哪裡。”是溢水民政辦的工作宗旨。在最短的時間,用最快的速度了解災情,解決百姓困難,迅速上報解決辦法及處理結果,認真做好災後百姓救助回訪。這種快速、有效的工作方式受到廣大人民民眾的稱讚和各級領導的好評。

建設新農村

溢水鎮人民關注的2006年最大建設項目溢松公路水泥硬化工程全面竣工,百姓們紛紛自發組織站立在公路兩旁敲鑼打鼓,慶賀這一“民心工程”的竣工通車。

溢松公路下接305省道,上至廟梁村雙河口,全長17.8公里。公路輻射鎮內朱家灣、何家灣、陳家鋪、邵家溝、廟梁、天橋、楊家壩7個村,受益人口11000多人。溢松公路2005年開始水泥澆築,設計水泥路面寬度4米,總投資超過400萬元.在建設期間,溢松公路不僅得到了居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還受到了縣交通、公路等部門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該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高質量、高標準嚴格施工,特別注重安全施工,統一組織、專班作業,在克服2005年特大自然災害和資金物資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完成的。該公路的完成對於促進溢水北部山區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