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

湛江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

湛江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原位於霞山校區,始建於1991年7月,2004年7月遷入主校區,占地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館內陳列的水生生物標本多達3000多種,這些標本按類別系統陳列,整齊美觀,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和觀賞性於一體。

基本信息

簡介

湛江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湛江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
博物館建於1991年7月1日,現有鯨類、魚類、貝類、海藻類、蝦蟹類、棘皮動物、腔腸動物以及其它水生動物等9間陳列室,共陳列水生生物標本近3000千種。這些標本按分類系統陳列,整齊美觀,既有科學性和學術性,以富知識性和趣味性,具有 較高的教學、科研和觀賞價值,也是進行科普教育的軒地。為了紀念海洋科學前輩 張璽教授,1997年2月增設了張璽教授紀念廳。
在貝類陳列室陳列了貝類標本近千種,有形態奇特、色彩艷麗的寶貝、芋螺、玉螺、榧螺、豎琴螺、骨螺、扇貝、日月貝、珍珠貝、海菊蛤、銼蛤、鸚鵡螺和船蛸等。有采自西沙、南沙群島的大硨磲、唐冠螺、水字螺、蜘蛛螺,有黃、渤海產的紫石房蛤、沙海螂、大沽海筍、皺紋盤鮑和香螺,有支南滇池的螺、洞庭湖的蚌類,這些貝類都惹人喜愛,使參觀者流連忘返。許多貝類是人們所喜歡的食品,如田螺、泥蚶、貽貝、牡蠣、蛤仔、烏賊、章魚等。在海味中,鮑魚、江珧、西施舌等都是名貴的珍品。不少貝類可做醫藥材料,例如鮑殼在中藥里稱石決明,烏賊的內殼稱海螵蛸,用珍珠貝的殼可製成珍珠粉,從蛤、牡蠣、烏賊中可提取抗病症和抑制腫瘤的藥物。有許多貝類可做農肥和飼料,或用來燒殼灰供建築用。但是也有少數貝類對人類有害,如淡蛆、海筍能鑿石,對港灣建築物和木船等危害很大。藻類為低等植物,因它進行孢子繁殖,一般稱它為孢子植物,在海洋底棲的大型藻類又通稱為底棲海藻,有似牡丹花的蠣菜,有呈喇叭狀的喇叭藻,有分枝成金字塔形的羽毛藻等,不勝枚舉。海藻有鮮艷美麗的色彩,如呈紫紅色的蜈蚣藻、紅毛藻、紫菜、粉枝藻、海蘿,有綠色的礁膜、石蓴、滸苔等。有些海藻可淨化水質,充作海洋動物的飼料。有些海藻如紫菜、海帶、裙帶菜、麒鱗菜、滸苔等,是人們喜愛的食品。海藻含有豐富的防治甲狀腺腫大,鷓鴣菜為驅除蛔蟲的良藥,馬列尾藻可用於消癭散腫、如瓊脂、卡拉膠、褐藻膠等,可作食品店品、醫藥、化妝器、紡織、油漆、釀酒等工業原料。
蝦和蟹同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洋,少數棲息在淡水和陸地,它們是重要的養殖和捕撈對象。在陳列室400餘種蝦蟹中,有對蝦、新對蝦、鷹爪蝦、仿對蝦、毛蝦、青蝦、米蝦、扇蝦、扁蝦、螯蝦、喇蛄、螻蛄、梭子蟹、青蟹、蜘蛛蟹、饅頭蟹、關公蟹、黎明蟹以及與蝦近似的甲殼類如蝦蛄等。引人注目的錦繡龍蝦,體長60厘米,重4公斤,堪稱蝦蟹類的“巨人”。而小型的鼓蝦,體長還不到10毫米。蝦蟹類有共棲現象,如水母蝦成群隱藏在水母傘下口腕之間,豆蟹經常與水母、海葵、海綿、牡蠣等共棲。在蝦蟹的身上都有鮮艷的色彩,這是由於它們甲殼下面的真皮層中,散布著紅、黃、藍、綠、棕、白、黑等種種色素細胞的緣故,不同的色素顆料在色素細胞中擴散與集中,它們身體就呈現不同的色彩。
魚類自古就是人們喜好的水產品。本館擁有900多種魚類標本,采自全國沿海和內陸水域,其中包括鮮明艷麗的珊瑚礁魚類,如蝴蝶魚、鯡鯉、裸胸鱔、鰃、天竺鯛、笛鯛等。有能發電的電鰩;燕鰩會躍出水面,伸展胸鰭在空中滑翔;彈塗魚善於跳躍。年產量居海水魚類之冠的帶魚,它白天下降到深層,夜間上升近表層。鮣魚在頭部有吸盤,能吸於大型鯊魚、海獸或船底,遨遊於世界各海洋。海龍體型細長如龍,海馬吻長似馬。鰈與鰨的兩隻眼長在頭的右側,鮃與舌鰨一對眼睛卻生在左側。更有披甲的箱魨他和帶刺的刺魨,雄糾糾像個勇士。淡水產的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鯿魚、鯪魚是我國傳統的飼養魚,鱸魚、石斑魚、鯛類是近年來發展養殖的海水魚。
博物館還陳列了來自我國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的瑚珊,全國沿海的海星、海膽、海鰓、海葵、海綿、海鞘、沙蠶、星蟲和淡水產的蛙類、龜鱉類等。有些是珍稀的水生生物,如中華鱘、白鱘、線銀鮫、胭脂魚、錦繡龍蝦、大珠母貝、同心蛤、鸚鵡螺、白氏文昌魚、崇安髭蟾、大鯢、寬吻海豚非洲鱷和傘藻等,還有兩個頭的鯊魚怪胎。另有來自美洲的紅鮑、綠鮑、巨藻,越南的黃喉水龜,日本的蝦夷扇貝、海鞘,南極的豐年蟲、燐蝦,菲律賓、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貝類等。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先後接待了東歐、北美、澳洲、非洲、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及國內的專家、學者、學生和廣大民眾參觀,為學術交流和普及水生生物知識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湛江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