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與長江天鵝洲故道的夾角處,地理中心坐標為東經112.23°,北緯29.49°。1991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1567公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屬野生生物類中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野化麋鹿及其棲息的淡水沼澤生態系統。

基本信息

概述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境內,總面積1567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麋鹿及其生境。保護區地處長江天鵝洲故道邊,屬典型的近代河流相衝積,洪積的堆積形成的洲灘平源,地勢低平,海拔在35米左右。區內土壤肥活,水質良好,牧草豐盛,分布有廣闊的 蘆葦沼澤濕地。區內高等植物有64科、168屬、238種, 脊椎動物有100多種,其中大鴇、白鶴等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區是為實現麋鹿回歸自然,1991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自然保護區,1993年和1994年分兩批從 北京麋鹿苑引進 麋鹿64頭,由於環境適宜,因此僅在3-4年的時間內,麋鹿種群發展到134頭,且麋鹿的野性恢復良好,實現了自然放養的目標。1998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麋鹿在保護區內全部實現自然放養,恢復了野生習性,種群數量也由最初的64頭髮展到了800餘頭,成為全球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
保護區主要任務是實現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麋鹿重引進中國協定”第二階段目標,即在麋鹿原生地恢復自然種群,並保護其賴以生息的濕地生態環境。有關專家認為:石首保護區在中國首次成功重建了一個 野外絕滅的物種種群,結束了數百年無野生麋鹿種群的歷史。

發展狀況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以其良好的濕地生態環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成功的麋鹿野生繁育實踐贏得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讚譽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2005年,麋鹿保護項目分別榮獲北京科技進步獎和 中華環保基金會、國際野生救援會頒發的首屆“中國野生資源保護金獎”,石首市也因此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麋鹿之鄉”的光榮稱號。2006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自然保護區六十周年紀念大會上,保護區又被國家七部委聯合表彰為先進單位。在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和 石首市人民政府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下,保護區的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一是麋鹿野生種群發展迅速。1993、1994年和2002年,保護區先後三次從北京麋鹿生態試驗中心引進麋鹿94頭。截止2008年6月底,麋鹿種群數量突破1000頭,形成了保護區核心區、江南三合垸、小河楊波坦三個亞種群,且全部實現了自然放養,恢復了麋鹿的野生習性,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種群。2004年,在北京市科委組織召開的“麋鹿重引進項目”科技成果鑑定會上,專家們一致認定石首麋鹿保護區率先建立了世界上完全擺脫對人類依賴、可自我維持的野生種群,結束了數百年來無野生麋鹿的歷史,是中國物種重引進的成功典範。

二是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保護區內現有高等植物238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鳥類115種,既是黑鸛、東方大白鸛、天鵝大鴇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主要棲息地,也是瀕危水生動物“長江女神”白鰭豚遷地之處。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被生物學家譽為“濕地基因庫”。

三是科研與科普教育逐步展開。保護區多次聘請知名專家前來授課,有力推動了保護區的科普教育工作。與此同時,針對自身科技力量不足的問題,保護區先後與北京麋鹿生態試驗中心、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科所、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武漢植物所、武漢大學環境資源學院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取得了豐富的研究資料和數據,為保護區規範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四是國際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2005年和2007年,保護區和英國烏邦寺進行了互訪。烏邦寺擬在2008年對保護區的科普宣傳、最佳化選擇和麋鹿種群結構給予大力支持。此外,保護區還同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在科普宣傳、濕地保護等方面進行了大力合作。近幾年,歐美的許多友人、媒體也紛紛爭相造訪保護區,向世界報導保護區的發展。

五是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1998年的那場特大洪水將保護區原有設施沖毀殆盡。災後,市政府先後斥資3000多萬元,整修加固天鵝洲防洪大堤,修建與省道的連線公路13公里和長達20公里的鋼質拉網,建成2000㎡的宣教中心,使保護區保護設施和辦公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與此同時,市電信部門對原有通信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拉通了寬頻網路、LPTV及光線傳輸數字電話,實現了“三網一線”,豐富了職工文化生活,同時也為保護區的數位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保護區將根據自然保護區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以野生麋鹿種群及其自然環境就地保護為核心,實現保護區資源管護、科學研究和科普宣教相結合,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與交流,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有限度地開展生態旅遊和多種經營,提高保護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將保護區建成融科學研究、環境教育、生態旅遊、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為一體,管理水平達國內領先水平並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示範自然保護區。

建設規劃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於1991年11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由湖北省環保局和石首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主要任務是實現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麋鹿重引進中國協定第二階段目標--即在麋鹿原生地恢復自然種群。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一是機構設定問題
1991年石首市政府根據省環保局鄂環然字(91)號的意見,石機編(1991)50號行文,設立“石首天鵝洲濕地麋鹿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科級事業單位,配事業編制15人。1998年8月將管理處定級為正科級事業單位。由於保護區行政級別低,在具體工作中很難有效履行自身管理職能。據了解,全國85%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均為處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湖北省周邊安徽、江西兩省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全部為省編辦批准的正處級行政事業單位,湖北省現有的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3個保護區由省編辦定編並解決了 經費問題。今年省編辦又批准了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在剩下兩個保護區未能解決。
 
二是經費不足的問題
在保護區成立之初,人員定編為15人,其人頭經費(含事業費)由石首市財政列支撥付,每年石首市政府按人平0.24萬元撥款3.6萬元。至2002年保護區由於經費短缺無法正常運轉,不得不將人員減少到現在的10人,但石首市政府仍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2003年起將保護區人頭經費(含事業費)增至9.8萬元,湖北省環保局也從2004年起撥付保護區事業費13.5萬元,現在保護區全年事業費和人員工資等總計23.3萬元。然而保護區現在麋鹿種群在快速增長,管理難度日漸加大,管護設施和宣教設備維護費也在增加,加上職工的工資和福利水平也需要不斷提高,每年用於人員工資、設施管護、日常辦公、科研等最基本的經費最少需要50萬元。
三是保護區的土地問題
保護區建立之初,石首市人民政府向湖北省人民政府承諾將長江天鵝洲故道2.3萬畝的洪泛濕地洲灘劃作麋鹿保護區,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區內的洲灘土地屬五家單位集體所有。當時由於麋鹿種群數量較少,與保護區內相關土地權屬所有單位和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矛盾尚不突出,所以土地權屬問題在建區時只落實了靠故道邊的5000畝低灘,保護區土地產權作為遺留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由於防洪大壩的修建、 三峽蓄水長江水位降低妨礙了水體自然交換,保護區內洲灘每年不再受長江洪水的影響。土地所有單位為了追求高額利潤,紛紛在保護區內開墾農田和種植意楊、棉花。

發展方向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
1、按國家的有關規定提高保護區行政級別。仿照江蘇 大豐麋鹿保護區和湖北省其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模式,按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有關規定,由省編委批准麋鹿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為處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管理,由省環保局實行垂管或直管。
2、將保護區運轉經費納入省級財政預算。根據《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二十三條“管理自然保護區所需經費,由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國家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助”的規定,國家對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給予適當資金補助,而保護區人員工資及日常運行經費應由保護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鑒於目前市級財力有限的情況,人們建議將保護區的人頭經費和日常運行經費納入省級財政預算,以確保保護區正常全面的履行職能。
3、落實保護區土地權屬。
請求國家、省環保局相關領導到石首實地調研,與石首市政府共同研究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構建由國家、省、市共建保護區的機制,由國家、省給予一定的征地補助,幫助石首市政府解決保護區內相關農民的轉產安置問題,徹底解決土地糾紛,明確保護區土地產權和使用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