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氣象局

湖北省氣象局

1956年,漢口中心氣象台預報科設立研究組,進行一些零星的預報技術方法研究,這是湖北省氣象科學研究機構的萌芽。1960年,漢口中心氣象台改稱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研究機構自動解散。湖北省國家氣象系統各級管理機構實行上級氣象主管機構與本級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上級氣象主管機構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承擔本行政區域內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依法履行氣象主管機構的各項職責。

1956年,漢口中心氣象台預報科設立研究組,進行一些零星的預報技術方法研究,這是湖北省氣象科學研究機構的
(圖)湖北省氣象局湖北省氣象局
萌 芽。1960年,漢口中心氣象台改稱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研究機構自動解散。湖北省國家氣象系統各級管理機構實行上級氣象主管機構與本級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上級氣象主管機構領導為主的 管理體制,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承擔本行政區域內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依法履行氣象主管機構的各項職責。

簡介

一、科研機構
(圖)湖北省氣象局湖北省氣象局檔案

建國前,湖北省未建立氣象科學研究機構。1956年,漢口中心氣象台預報科設立研究組,進行一些零星的預報技術方法研究,這是湖北省氣象科學研究機構的萌芽。1960年,漢口中心氣象台改稱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研究機構自動解散。1972年,初步成立省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所。1980年,正式成立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由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省農業氣候區劃辦公室與先前成立的氣象科學研究所合併而成。1984年,成立武漢暴雨研究所。2002年,組建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是經國家科技部、財政部、中央編辦批准成立的國家級公益類非營利性科研機構.
二、科研成果
1978年以來,湖北省氣象部門共取得各類科研成果279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獎勵的科技成果有10項,主要由:西太平洋颱風移動路徑的預報方程、近500年旱澇研究及超長期天氣預報的試驗、初始方程數值預報模式的試驗及預報自動化系統、713測與雷達、1981~1984年間4次大暴雨短期預報的成功和優質服務、長江流域暴雨及其預報研究、暴雨數值預報模式極其業務套用、ACC冷雲降水催化劑、災害性天氣檢測和短時預報系統、《我國梅雨鋒暴雨遙感監測技術與數值預報模式系統》,省部級獎勵的科技成果69項。湖北省氣象局金鴻祥同志曾作為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全國科學技術大會。
三、科研項目
參與承擔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公益類項目、中國氣象局氣象新技術推廣項目和氣候變化專項、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和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等的研究開發工作。省局自籌資金170萬元,設立了湖北省氣象局科技發展基金、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暴雨開放基金、武漢區域氣象中心科技發展基金,主要用於科技項目的研發和成果推廣。
四、科技合作與交流
湖北省局積極主動地推動與部門間、高等院校間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共建產學研基地,先後與南京大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科學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簽署了科技合作協定。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設立了暴雨學術論壇,不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與美國強風暴實驗室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定期互派訪問學者,並聯合舉辦了中美定量降水監測與預報國際研討會、美國氣象科學技術動態專題講座等國際學術會議。

主要職責

(圖)現場視察現場視察

負責區域級和省級天氣預報的協調指導,重要天氣過程和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和聯防服務;負責國家級和區域級數值預報在本省(區、市)預報效果的檢驗評估;負責湖北省、武漢市的短時、短期、中期天氣預報;負責數值預報可用時效內的全省(區、市)中短期常規氣象要素逐日滾動等值線預報;負責製作在數值預報可用時效內的區域預報指導產品;組織流域、區域和全省天氣預報會商;負責流域、區域和省內氣象水文信息的收集和加工分析、流域面雨量的製作和服務;負責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森林火險氣象等級、交通氣象電力氣象環境氣象城市積澇、突發環境事件保障、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條件、雷電預警、生活氣象指數等專業專項天氣預報製作和技術指導;負責為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決策氣象服務,協助參與全省災害應急管理,開展應急氣象服務;負責湖北省氣象災情的收集、整理、分析、上報和服務工作;負責全省重大天氣災害調查和評估。

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應急管理辦公室)

(圖)湖北省氣象局湖北省氣象局 氣象圖

組織協調機關工作和會議安排;負責政務信息、目標管理、文秘、機要、保密、宣傳檔案信訪外事管理等工作;草擬綜合性檔案、報告、總結、計畫、規章制度並負責監督、檢查、催辦;歸口管理全省氣象部門辦公自動化建設;組織發布全省氣象行業重要信息;負責組織湖北氣象大事記、年鑑、史志的編制;承擔全省氣象部門應急管理工作;歸口管理全省氣象部門安全生產、綜合治理管理工作。主任:吳恆樂

二、業務處
負責區域及全省業務發展規劃和組織實施;負責區域級業務組織管理工作,組織區域天氣氣候會商、災害天氣聯防等相關業務工作;組織區域信息資源共享;負責本省氣象綜合觀測體系、氣象預報預測體系、公共氣象服務體系、信息與技術保障體系的建設和管理工作;負責全省氣象無線電管理工作;負責氣象預報、警報及其他氣象信息發布、氣象服務和氣象災害的管理;負責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管理工作;負責探測環境的保護工作。

三、科技發展處
承擔區域氣象局長聯席會議和區域氣象科技委員會交辦的具體工作;組織編制區域級氣象科技的發展規劃;組織開展區域氣象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的推廣套用工作;負責全省氣象科技管理工作,負責制訂全省科技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科技合作的組織工作。

四、計畫財務處
組織編制全省氣象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年度計畫並監督實施;歸口管理全省氣象部門規劃、計畫和重大項目建設;負責組織、協調、落實建立健全雙重計畫財務體制工作;負責全省氣象部門計畫財務基本建設國有資產、統計、房改政府採購氣象國庫集中支付銀行帳戶等管理工作;承擔各項經費的監督管理工作。

五、人事教育處
協助中國氣象局參與區域內各省氣象局有關幹部管理工作;組織區域特色專業培訓工作;按照中國氣象局的有關規定,承擔區域內工程系列正研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工作;負責省氣象局黨組管理幹部的考核、獎懲、培訓、任免和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負責全省氣象系統機構編制、錄用調配、勞動工資、社會保障、科技幹部和公務員管理等各項人事管理工作;負責人事統計工作;擬定全省氣象部門人才培養規劃、計畫並組織實施;負責職工在職教育、培訓的組織管理工作。

六、政策法規處
負責全省地方性氣象法規、政府規章的草擬及規範性檔案擬訂,並組織實施;負責全省氣象政策法規管理工作,負責氣象行業管理和行業標準化工作;負責全省雷電災害防禦和施放氣球的行政管理工作;負責全省氣象行政執法、行政許可、行政複議的監督管理以及普法工作;負責政策調研和氣象軟科學管理工作;負責全省氣象科技服務發展的巨觀管理和政策指導工作。

七、監察審計處(與黨組紀檢組合署辦公)
負責全省氣象系統的紀檢監察、審計工作。協助局黨組抓好全省氣象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對省氣象局黨組成員及黨組管理幹部實行黨章和有關規定範圍內的監督檢查;受理對監察對象的重大違紀、違法的檢舉、控告和行政監察的申訴案件,調查核實監察對象的重大違紀行為並提出處理意見;負責組織對大型氣象工程建設方案的投資效益審計,並對嚴重違反財政紀律的行為進行專項審計;負責信訪舉報工作。

八、機關黨委辦公室(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對省氣象局直屬單位黨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實行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工會、共青團婦女統戰僑務工作;協助地方黨政部門做好全省氣象系統的精神文明建設及思想政治工作。

九、離退休幹部辦公室

貫徹執行黨的老幹部工作方針、政策,落實老幹部政治、生活待遇;負責全省氣象系統離退休幹部工作的巨觀指導和省局機關離退休幹部的管理及服務工作。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

(圖)湖北省氣象局

領導視察

負責武漢區域和本省短期氣候預測;組織相關流域、武漢區域及湖北省短期氣候預測會商;負責參與國家氣候系統模式的研究開發,負責國家動力氣候模式產品的降尺度套用的研究開發,提供流域區域短期氣候預測指導產品;負責區域和本省氣候變化檢測、影響評估及應對措施的制定,並提供氣候變化影響評估指導產品;負責組織協調區域和本省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城市規劃、重點建設工程和重大建設項目的氣候可行性論證及諮詢套用服務工作;負責氣候影響評價工作,製作發布氣候公報;負責本省農業氣象災害農林病蟲害監測、預警、防禦對策與災害評估;負責農業氣象情報預報、農業氣候資源評估與開發利用;負責農業氣象適用技術開發推廣、科技扶貧、設施農業的氣象調控、興農網信息編輯等工作;負責衛星遙感產品的研究開發、生態氣象監測、生態系統演變的評估預測以及生態建設保護中的氣象服務工作;承擔生態環境質量氣象評價工作;承擔本省大氣成分觀測資料的分析、研究、預報、預警、評估與服務;負責氣候災害鑑定及認證工作;承擔本省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負責環境評價氣象資料認證工作。

防雷中心

(圖)氣象中心氣象中心

湖北省防雷中心是以防禦雷電災害,保護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宗旨的公益性科技型服務事業單位。中心隸屬於湖北省氣象局,下設綜合辦公室、設計審查科、技術開發科、防雷檢測所、跟蹤檢測所、武漢雷光防雷有限公司。中心的主要職責:依法進行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查、施工監理、跟蹤檢測驗收、定期安全檢測、雷擊事故的分析鑑定評估等工作。負責全省防雷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負責全省氣象部門防雷技術諮詢和指導;負責武漢市城區雷電災害事例的收集、上報和技術鑑定;負責武漢市城區防雷裝置年度檢測和新建防雷裝置的跟蹤檢測;負責武漢市城區防雷裝置設計技術性審查。所屬武漢雷光防雷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雷電防護技術勘測設計、安裝施工、防雷器件的開發研製和銷售。公司具有國家雷電防護技術設計、施工雙甲資質,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公司具有一流的雷電防護技術勘測設計人才,強大的安裝施工隊伍,先進的技術設備,能全方位的滿足電信、電力、交通文物保護、能源金融計算機網路智慧型樓宇的綜合防雷要求,完成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綜合防雷系統千餘項,自主研發了八大系列100餘個品種的防雷產品,客戶遍及中國。

公眾氣象服務中心

湖北省公眾氣象服務中心(湖北省氣象影視中心)是湖北省氣象局直屬事業單位。中心的發展目標是“團結拼搏,求是
(圖)湖北省氣象局湖北省氣象局領導會談
創新,二次創業,再鑄輝煌”,在堅持公共氣象服務方向的前提下,努力把中心建設成為公眾性、科技型、社會化的氣象服務實體,多媒體、多軌道、集約化的信息發布平台,開放式、多學科、專業化的氣象信息共享平台。中心主要負責省、市電視天氣預報的製作系統運行和維護,承擔公共氣象預報服務產品的影視發布,負責省級和武漢市影視廣告資源管理和開發,負責對基層氣象部門的技術指導,中心設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主任助理一名,內設辦公室、製作部、拓展部、行銷部。中心是湖北地區專門研究開發經營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及相關延伸服務業的專業機構,專業從事電視氣象節目和電視廣告的策劃、設計與製作,中心擁有廣播級全數位電視節目製作系統和高端影視三維動畫工作站、平面設計工作站構成的節目開發與製作系統,擁有兩套獨立演播室和製作機房。氣象節目遠程傳輸由有線電視光纜和電信SDH寬頻網實現。目前,與湖北省武漢市電視部門合作,中心每天製作10套天氣預報節目,並承擔荊門鄂州仙桃三家電視台電視氣象節目的日常業務化製作。中心積極開拓、不斷創新,在中國氣象影視界地位較高、影響較大。1996-2004年連續5屆在全國氣象影視節目觀摩評比活動中獲獎;在中央電視台CCTV-10科教頻道獨立承擔30集系列科普專題片《氣象與健康》的製作。中心所屬“湖北祥雲廣告公司”被評為“湖北廣告20年發展貢獻獎”。

所獲榮譽

(圖)氣象儀器氣象儀器

湖北省氣象戰線榮獲湖北省文明創建工作十條先進戰線之首。
湖北省氣象局榮獲“湖北省保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武漢氣象中心榮獲由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省局文明辦和張育林朱憲麗二同志分別獲得中國氣象部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和中國氣象部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武漢氣象中心彭春華同志被評為2002年度享受省政府津貼人員。
武漢氣象中心萬玉發同志榮獲中國氣象局表彰,被評為
2001-2002年度中國氣象局氣象科研開發個人獎。
武漢氣象中心團支部被共青團湖北省委表彰為“全省五四紅旗團支部”;氣象中心王麗同志被共青團湖北省委、省經貿委、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聯合等四家單位授予“湖北省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稱號。
2002年度中國氣象部門質量優秀測報員:張明洋(鍾祥市局)、張忠雲(鍾祥)、任茂軍(興山市局)、李成飛(宜昌市局)、王緒文(恩施州局)、范正英(武漢市局)、李駿(來鳳縣局)、高金梅(荊州農試站)、胡幼林(武漢農試站)、帥文衛(天門市局)
2002年度中國氣象部門優秀值班預報員:周筱蘭(武漢氣象中心)、付曉輝(宜昌市局)、李才媛(武漢氣象中心)、吳全省(恩施州局)、付小平(荊州市局)、尹恆(十堰市局)、張書俊(武漢氣象中心)
2002年度全國氣象部門氣象信息網路優秀業務人員:鄧紅(武漢氣象中心)、王建國(宜昌市局)
湖北省氣象局榮獲2004年度春運服務先進單位。
武漢中心氣象台被中國氣象局表彰為2003年度重大氣象服務先進單位,襄樊市局許昭南被表彰為重大氣象服務先進個人。
2003年度中國氣象部門質量優秀測報員(15人):鍾祥市曹鋒彭傳斌向遼元宜昌市肖剛覃金華孫賢哲荊州市田皓周新監利縣蔡偉,荊州農試站王新嫵麻城市陶慧琴樂陽恩施州王緒文武漢市盧洋鄖縣梁代榮
2003年度中國氣象信息網路優秀業務人員:十堰市局趙建新、武漢氣象中心曾又枝。
2003年度中國優秀值班預報員:武漢氣象中心徐雙柱張家國周月華馮明黃岡市管友恩荊州市魏軍修宜昌市羅劍琴。湖北省氣象局李國梁同志獲2003年度湖北省政府系統辦公廳(室)先進工作者。
黎顯聰被中共中央紀委駐中國氣象局紀律檢查組表彰為“氣象部門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先進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