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南

渾南

渾南全名渾南區(原東陵區)始建於1964年,位於瀋陽[遼寧省省會]市東南部,因大部分行政轄區在渾河南岸而得名。渾南區山清水秀,東南和東北地區多為山地,長白山余脈蜿蜒曲折,植被豐茂,依然保留著原始自然生態;中部、西部是遼寧第二大河流——渾河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是城市拓展的腹地;有世界上最大最早的古隕石群,堪稱一大自然奇觀。渾南區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健全。2014年6月17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東陵區正式改名為渾南區。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渾南區歷史按經濟發展和行政區劃分為兩部份:

一.東陵區―東陵區(渾南新區)―渾南區;

二.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渾南新區―渾南區。

渾南區歷史

1981年7月28日,瀋陽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東陵區東陵街道辦事處。

1982年,設立東陵區南塔街道辦事處。

1984年4月12日,瀋陽市人民政府批准:東陵區東陵街道辦事處更名為馬官橋街道辦事處。

1988年,設立東陵區泉園街道辦事處。

2000年,東陵區轄6個街道、9個鎮、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601489人,其中:泉園街道55591人、南塔街道33501人、豐樂街道44289人、馬官橋街道31746人、東陵街道52536人、輝山街道12086人、高坎子鎮21021人、深井子鎮22465人、白塔堡鎮28123人、祝家屯鎮16687人、英達鎮16805人、桃仙鎮20236人、汪家鎮31165人、古城子鎮20293人、李相鎮13687人、五三鄉59288人、前進鄉41037人、長白鄉25406人、渾河站朝鮮族鄉38091人、滿堂滿族鄉8366人、王濱鄉9070人。

2001年,東陵區轄5個街道、9個鎮、5個鄉、2個民族鄉:南塔街道、泉園街道、馬關橋街道、豐樂街道、輝山街道、桃仙鎮、古城子鎮、高坎鎮、祝家屯鎮、深井子鎮、英達鎮、李相鎮、白塔鎮、汪家鎮、五三鄉、長白鄉、前進鄉、王濱溝鄉、東陵鄉、滿堂滿族鄉、渾河站朝鮮族鄉。

2002年初,瀋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將瀋陽市東陵區前進鄉的朱爾屯村、木匠屯村2個自然村劃歸大東區文官街道。

2002年12月13日,遼政[2002]323號批覆:

1、撤銷東陵鄉,設立東陵街道辦事處。將汪家鎮所轄的三家子、汪家南、汪家北、乾河子、下伯官、上伯官、大深井子、小深井子、大甸子、小甸子、豐樂11個村(區域面積39.67平方千米)劃入東陵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東陵街道辦事處駐地東陵路34號,區域面積60.30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15個社區居委會,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2、撤銷英達鎮,設立英達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英達街道辦事處駐地榆林大街28號,轄7個村委會、6個社區居委會,實行街道管制體制。

3、撤銷前進鄉,設立前進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前進街道辦事處駐地楊官村,轄9個村委會、7個社區居委會,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4、撤銷汪家鎮、古城子鎮,合併設立東湖街道辦事處。將原汪家鎮所轄的楊官、萬家、李巴彥、王家灣、東港子、劉付屯、石廟子、養竹8個村委會(區域面積17平方千米),與原古城子鎮所轄的水家、牛相、羅官、古城子、麥子屯5個村委會(區域面積21平方千米)合併設立東湖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東湖街道辦事處駐地楊官村,區域面積38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5、調整深井子鎮的行政區域。將原古城子鎮所轄的高力堡子、施家寨、王寶石寨、王起寨、南井、收兵台6個村(區域面積19.61平方千米)劃入深井子鎮。區劃調整後,深井子鎮政府駐地(深井子社區居委會)不變,區域面積87平方千米,轄26個村委會、3個社區居委會。

6、調整李相鎮的行政區域。將原古城子鎮所轄的永安、保和、孫家寨、上水泉、下水泉、元科、南嶺7個村委會(區域面積21.8平方千米)劃入李相鎮。區劃調整後,李相鎮政府駐地(後李相村)不變,區域面積85.68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

7、撤銷五三鄉,設立五三街道辦事處並調整其行政區域。以原五三鄉所轄渾河堡、五里台、糖場子、營盤、孤家子、朝鮮、張官、營盤朝鮮、鐵匠屯、東黃泥坎、西黃泥坎、教場12個村委會及西合、煤工、505、機修、精神病院、83泵站、渾河堡、糖場子、營盤一、營盤二、東黃泥坎、孤家子、鐵匠、農機實驗廠14個社區委員會,重新設立五三街道辦事處,駐地南塔街90號,區域面積26平方千米,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8、調整南塔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將原五三鄉所轄的張沙布、南大甸子、後桑林子、前桑林子、營城子5個村委會(區域面積14.69平方千米)劃入南塔街道辦事處。南塔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駐地不變,區域面積19.87平方千米,轄5個村委會、10個社區居委會,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9、撤銷長白鄉,設立長白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長白街道辦事處駐地沙崗子村,區域面積15.91平方千米,轄6個村委會、4個社區居委會,實行街道管村體制。至此,東陵區轄11個街道、6個鎮、1個鄉、2個民族鄉:南塔街道、泉園街道、馬關橋街道、豐樂街道、輝山街道、東陵街道、英達街道、前進街道、東湖街道、五三街道、長白街道、桃仙鎮、高坎鎮、祝家屯鎮、深井子鎮、李相鎮、白塔鎮、王濱溝鄉、滿堂滿族鄉、渾河站朝鮮族鄉。2003年11月21日,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瀋陽市東陵區渾河站朝鮮族鄉,以長大鐵路和南三環路為界分別設立渾河站東、渾河站西2個街道辦事處,其中渾河站東街道辦事處在建制上由渾南新區代管。

2004年,遼寧省人民政府(遼政[2004]78號)批准:將瀋陽市東陵區長白街道辦事處(區域面積16.2平方千米,原由渾南新區代管)劃歸和平區。區劃調整後,東陵區區域面積為889.94平方千米,轄12個街道、6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南塔街道、泉園街道、馬官橋街道、豐樂街道、輝山街道、東陵街道、英達街道、前進街道、東湖街道、五三街道、渾河站東街道、渾河站西街道、桃仙鎮、高坎鎮、祝家屯鎮、深井子鎮、李相鎮、白塔鎮、王濱溝鄉、滿堂滿族鄉。2005年,東陵區五里河公園劃歸瀋河區五里河街道管理。2005年3月28日,瀋陽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南塔街道辦事處部分地區行政管轄權的通知》:經市政府同意,南塔街道辦事處所轄二環路以北、文萃路以南、天壇二街以西、南塔鞋街以東區域內的行政管理轄權,由渾南新區劃回東陵區。該區域仍為高新技術產業政策區,區域內企業仍享受高新區產業政策。

2005年,東陵區轄12個街道、6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南塔街道、泉園街道、豐樂街道、馬官橋街道、輝山街道、東陵街道、英達街道、前進街道、東湖街道、五三街道、渾河站東街道、渾河站西街道、高坎鎮、深井子鎮、祝家屯鎮、白塔鎮、桃仙鎮、李相鎮、滿堂滿族鄉、王濱溝鄉。

2007年1月26日,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東陵區滿堂滿族鄉,設立滿堂街道辦事處,實行街道管村體制,行使街道行政管理服務職能。(實際由瀋陽棋盤山國際旅遊度假開發區代管)2007年3月30日,遼寧省政府(遼政[2007]65號)批准:同意撤銷東陵區白塔堡鎮、桃仙鎮、深井子鎮,設立白塔、桃仙、深井子鎮街道辦事處。2007年5月22日,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東陵區高坎鎮(註:由瀋陽棋盤山國際旅遊度假開發區代管),設立高坎街道辦事處,實行街道管村體制,行使街道行政管理服務職能。2007年11月1日,遼寧省人民政府(遼政[2007]196號)批准:同意撤銷東陵區祝家屯鎮、李相鎮,分別設立祝家街道辦事處和李相街道辦事處。

2010年2月28日,在瀋陽市東陵區、渾南新區、航高基地合署辦公動員大會上,市長陳海波宣讀了《市委、市政府關於我市行政區劃局部調整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調整的內容包括:

1、東陵區劃出渾河站西街道和渾河以北土地,與渾南新區、航高基地合署。

2、瀋河區向東擴,將東陵區泉園、豐樂街道以及五三、南塔、東陵、馬官橋街道東三環以西、渾河以北地區土地劃入。

3、和平區向西南擴,劃入東陵區渾河站西街道土地。

4、皇姑區向東擴至長大鐵路,劃入于洪區陵東街道黃河北大街以東土地、北塔街道以及東陵區前進街道長大鐵路以西土地,與北部四台子地區實現連線。

5、大東區向北擴,劃入東陵區前進街道長大鐵路以東土地,英達街道三環以內土地以及東貿路以北、高官台街以西土地,實現與歐盟開發區的連線。

6、于洪區把陵東街道黃河北大街以東土地和北塔街道劃出。

7、棋盤山開發區,劃入東陵區英達街道三環外土地管理權。

8、鐵西區、瀋北新區、蘇家屯區轄區基本不變。

渾南夜景渾南夜景
2010年5月27日,經市政府《瀋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東陵區設立營城子、汪家街道辦事處的批覆》(沈政[2010]59號)批准,東陵區設立設立營城子、汪家街道辦事處。實行街道管村體制。 2014年6月17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東陵區正式改名為渾南區。2014年7月11日,民政部網站發布了民政部關於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更名為渾南區的批覆(民函〔2014〕171號),原文如下:遼寧省人民政府:你省《關於瀋陽市東陵區更名為渾南區的請示》(遼政〔2011〕137號)收悉。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將瀋陽市東陵區更名為渾南區。

2014年8月1日,渾南區正式掛牌成立。渾南新區歷史瀋陽市渾南新區前身為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始建於1988年5月,1991年被國務院首批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科技部重點支持的眾多開發區之一。高新區的建設和發展經歷了初創起步、發展提高和新區建設三個階段。

渾南渾南
初創起步階段(1988年—1992年)

1988年5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智力最密集的南湖地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以政策區為主),一是以三好科技街為載體,沿街兩側新建和改建科技門點,為入區企業科研成果開發、轉化及行銷提供場所。企業的特點以“前店後廠,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經營方式進行資本原始積累。二是對入區企業實行“自籌資金、自願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以及技工貿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將企業推向市場。三是初步形成“縱向垂直領導,橫向相互協調”,減少管理層次,初具市場經濟雛形的綜合管理服務體系。四是以政策驅動為主,起到了對科技人員走出大院、下海創業,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推動作用。

發展提高階段(1992年—2000年)

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表之後,市委、市政府作出把南湖科技開發區建設成“北方深圳”的重大決策,提出了“放開膽子,用足政策,跳躍發展,輻射全市”的十六字方針,高新區駛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一是以政策區為主轉向以產業區建設為主,開始建設0.5平方公里的南塔產業試驗區,93年經國務院批准,在渾河南岸開發建設10平方公里的渾南產業區,高新區工作重心轉向招商引資。二是外向型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政策驅動,逐步向注重最佳化配置資源和加強軟硬環境建設轉變。三是產業發展由小規模分散發展向集中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轉變,更加注重產業的規模化、融資的多元化、資產的股份化和市場的國際化。四是從漸進式改革向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律要求的新體制、新機制轉變,營造出了局部最佳化的投資環境。

新區建設階段

2001年1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在高新區基礎上建設渾南新區的戰略決策,提出把新渾南新區建設成為“北方浦東”的戰略目標,高新區進入了“二次創業”的新的發展階段。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建設,高新區已形成了以民營企業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高新技術企業群體,發展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造就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帶頭人,初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需要、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良好環境,為擴大對外開放、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位置境域

渾南區地圖渾南區地圖
渾南區位於中國東北最大的中心城市瀋陽的東南部,介於東經123°18'41"至123°48'19"之間;北緯41°36'10"至41°57'54"之間,地跨渾河、太子河兩個流域,東部和撫順市山水相連;南與蘇家屯接壤;北與瀋北新區毗鄰,位於鐵嶺、撫順、鞍山、本溪、遼陽等遼寧中部城市的中心。轄14個街道辦事處,全域總面積為800平方公里,全區有耕地60萬畝,其中水田14萬畝,旱田38萬畝,菜田8萬畝。戶籍人口共50萬人。渾南區是兼具城鄉兩種管理職能的新型城區,是瀋陽市的新型城區,也是瀋陽市改革開放特別試驗區,行使城鄉兩種管理職能,原用命(東陵區)因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寢福陵(亦稱東陵)坐落境內而得名。

自然地理

地貌

渾南地貌圖渾南地貌圖
渾南新區位於渾河水系沖積而成的渾河平原上。新區地形平緩,區內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低於50米。

氣候

渾南氣候渾南氣候

渾南新區屬於北溫帶受季風影響的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在8.9°C左右,歷史最高氣溫為38.3°C,發生在7月份;最低氣溫為-30.6°C,發生在1月份。年平均降水量為732.4毫米,7—8月降水量占50%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54小時,最多在5月,266小時/月;最少在12月,156小時/月。

大氣與水質

渾南水質渾南水質

大氣環境優於國家二級環境質量標準。地下水水質達到國際三級標準。現今區內渾河、白塔堡河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水文特徵

遼寧省第二大川——渾河由中部斜穿流經域內達45公里長,兩岸分布12條河流,水域面積約占全區面積的7%。瀋陽多箇中高檔住宅區就落座在區內。是大都市難得的一片“世外桃源”。

渾河渾河

行政區劃

渾南行政區劃分渾南行政區劃分
渾南區全區轄14個街道辦事處,有漢族、滿族、朝鮮族等16個民族。

14個街道為:英達街道、高坎街道、滿堂街道、王濱街道、五三街道、東湖街道、渾河站東街道、營城子街道、汪家街道、深井子街道、白塔街道、桃仙街道、祝家街道、李相街道。

鎮:桃仙鎮、高坎鎮、祝家屯鎮、深井子鎮、李相鎮、白塔鎮。

鄉:王濱溝鄉。民族鄉:滿堂滿族鄉區政府駐地:渾南區世紀路13號。

街道名稱(街道) 社區數量(個) 區域面積(平方公里) 下轄村數量(個) 人口(萬)
1 英達街道 6個社區 22.5平方千米 轄7個行政村 1.4萬
2 高坎街道 11個社區 52.1平方千里 2.5萬
3 滿堂街道 2個社區 59.2平方公里 13個村,18個自然村 2.1萬
4 王濱街道 1個社區 68.5平方公里 10個行政村 1.2萬
5 五三街道 13個社區 54平方公里 12個行政村 3.8萬
6 東湖街道 21.8平方公里 13個行政村 4.4萬
7 渾河站東街道 5個社區 41.5平方公里 6個村 3萬
8 營城子街道 9個社區 48.3平方公里 4個村 2萬
9 汪家街道 14個社區 39.57平方公里 4.4萬
10 深井子街道 16個社區 86.76平方公里 17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 2.7萬
11 白塔街道 18個社區 50.9平方公里 16個行政村 3.6萬
12 桃仙街道 12個社區 56平方公里 3個行政村 2萬
13 祝家街道 1個社區 105平方公里 17個行政村 2萬
14 李相街道 8個社區 64.7平方公里 1.4萬

政府領導

渾南區委書記:閻秉哲。

區委副書記、區長:呂凡。

區政府各部門

1.辦公室
2.發展和改革局
3.經濟和信息化局
4.教育局
5.科學技術局
6.公安分局
7.監察局
8.民政局
9.司法局
10.財政局
11.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12.城鄉建設局
13.城市管理局
14.房產局
15.交通局
16.農村發展局
17.水利局
18.商務局
19.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
20.衛生局(人口和計畫生育局)
21.審計局
22.統計局
23.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24.區委(黨工委)、區政府(管委會)信訪局
25.人防辦公室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渾南地形渾南地形
地勢東部較高,屬低山丘陵地形;西部較低,屬平原地形。區內山清水秀,東南、東北部綠色自然植被豐茂,約占全區總面積的14.3%。東北輝山為瀋陽國際旅遊風景區;境內地形大體由渾河沖積平原和長白山余脈的低山丘陵所構成,其地勢由西向東逐漸升高。東南部屬長白山余脈,山林風光絕佳,是瀋陽國際旅遊生態度假區。
天氣氣候
渾南天氣渾南天氣
渾南區地處中緯度,屬於受季風影響的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總的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寒冷期長,雨熱同期,乾冷同季,降雨充沛,溫度適宜,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7.4℃,全年無霜期約為153天,年平均降水量為705.4毫米,由於受地區垂直差異和地貌植被等因素影響,降雨在時空上的分布不均勻,降雨的分布由東陵向西北逐漸減少,南部山丘區多年平均降水量730毫米以上,西北地區690毫米左右。全年太陽輻射時數為2618.6小時,屬北方長日照區。

自然資源

渾南區自然資源豐富,東部山區蘊藏著大量的鐵礦、花崗岩、白泥和優質礦泉水。中部平原沃野百里,堪稱魚米之鄉。瀋陽市最大的自然風景區——輝山風景區坐落在東北部;渾南區歷史悠久,世界最大的隕石瀋陽古隕石,19億年前就客居在饅首山上;清朝第一代君主努爾哈赤的陵寢——東陵,安臥於境內的天柱山上。
清福陵清福陵

人文歷史

渾南渾南
渾南區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地域。區域記憶體有距今19億年前隕落的世界上最大的古隕石群。並發現有多處史前文化遺址。汪家鎮上下伯官屯、古城子鎮古城子村發現有大範圍的漢魏墓葬群;莫子山有遼代文物出土;白塔堡有明代白塔遺構;朝陽山上的朝陽寺,明萬曆年間已是遼東都司一聞名古剎。清入關之前這裡是就畿之地,域內的天壇、南塔等都是當年的建築。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寢福陵,就建在天柱山南麓,民國以來已闢作東陵公園,是瀋陽的主要名勝之一,原先東陵區亦因而得名。

經濟概況

渾南區是瀋陽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先後建成了肉、奶、蛋、禽、菜、果和中藥材等生產基地。工業,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冶金機電、醫藥、化工、食品、服裝等6個行業為支柱,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第三產業,全區生產資料市場已發展到11家,經銷品種主要有鋼材、木材、電子原件、裝飾材料、閥門、汽車配件等六大類商品,形成了以大賓館、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及金融機構為主體,商業網點星羅棋布、物暢其流、信貸資金雄厚、客居方便的服務體系。
經濟快速增長
渾南渾南
過去五年渾南區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03.4億元,年均增長15.3%。2005年渾南區國有及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預計實現403戶,比“九五”年末的98戶規模企業增加306戶,實現歷史新高。2005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7億元,年均增長71.3%。2005年實現工業產值170.4億元,年均增長71.1%。增長速度高於瀋陽市的平均增長速度。渾南區規模工業億元企業已達到16戶,3000萬元以上企業71戶。渾南區規模工業企業迅速發展,規模企業不斷壯大,夯實了我區工業經濟基礎。
2005年實現工業固定資產投入26億元,比“九五”年末的5億元增加21億元,增長420%。
2005年末渾南區規模工業中機電設備及配件製造業、裝飾及新型建材、鞋及服裝加工業、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化工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產值162.5億元,占規模總產值的95.4%。
扶持優勢企業
渾南企業渾南企業
積極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政策上予以重點支持。加大對優勢企業扶持的力度,設立工業發展的專項資金,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貸款貼息、財政獎勵等方式,支持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實行重點保護制度,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強化跟蹤服務,落實時限、落實人員、提高辦理效率;做好治亂減負工作,禁止對企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為企業發展創造優良外部環境。加快園區集群建設,拓展發展空間。從全區戰略發展的高度出發,對渾南區工業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布局進行規劃。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積極引進龍頭企業,以企業為紐帶,以商招商,使園區建設儘快形成規模。提高企業研發能力,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實施以提高企業研發能力自主創造新為核心的品牌經濟戰略,加強知識創新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企業研發—科技產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一條龍技術創新體系。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建設和發展資本市場為重點,在積極推進要素市場體系建設的同時,深化企業改革。在2010年全區各類型企業基本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
加快第三產業
渾南經濟渾南經濟
渾南區把市場建設作為發展第三產業的一個重要方面,不斷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全區各類市場已發展到54個。形成了以經營鞋類、日雜、電子、煤炭、機車及配件、汽車、裝飾材料、木材家具、食品、農副產品等各類商品為主的,批發、專業、集貿結合的區域性商品市場體系。構成了三個市場群:即以東北機車市場、機車配件市場、長青家電批發市場、東北裝飾城、家具廣場為主的長青市場群;以中國鞋城、東北日雜、南塔電子市場、萬泉家具市場為主的南塔市場群;以高官台爐料市場、東北水暖器材城、金屬材料市場、東陵路汽車銷售專業街為主的東陵路市場群。
渾南區的物流建設於2003年起步,截止2004年末,全區共發展各類物流企業12戶,這些物流企業的發展為東陵區市場經濟的繁榮帶來無限生機活力,是全區三產業發展的新興產業。
2004年,渾南區第三產業收入2.7億元,占全區財政收入的72%。第三產業在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十分明顯,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渾南快速發展渾南快速發展
渾南區計畫在“十一五”期間堅持“農業穩區、工業強區、三產富區”的總體發展思路,從增強現代化新城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出發,提高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高度化、合理化,促進第三產業領先增長、結構最佳化和水平提高。加快建立和完善與全區現代化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市場體系、比較健全的綜合服務體系和新型的社會保障體系。形成符合都市功能要求、體現資源比較優勢,投資多元化、經營集約化、設施現代化的第三產業新格局。完善為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服務的市場體系,加大生產性服務供給,突出兩個重點——最佳化結構和增加就業,推進三個進程——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進程,實現四個結合——生產性服務與生活性服務相結合,提升傳統服務與拓展新興服務相結合,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相結合,民營化與城市化相結合。立足於渾南區的資源平台,充分利用中心城市區位優勢,形成服務瀋陽,輻射東北地區的商貿流通集散地。第三產業增加值在2005年實現86.8億元的基礎上,到2010年達到175億元,五年年均遞增15%。

投資環境

渾南渾南
渾南區是全國糧棉大縣(區),也是全國鄉鎮企業首強縣(區),是瀋陽重要的副食品基地,並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是瀋陽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雄厚的經濟基礎,寬鬆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批海外客商,並與韓國日本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係。
渾南區科技力量雄厚,區內駐有瀋陽農業大學、瀋陽黃金學院等大專院校17所,瀋陽自動控制研究所等科研單位108家。
根據渾南區《“九五”計畫和2010年長遠發展規劃》,以建設“綜合實力強、經濟體制新、開放程度大、文明程度高、人民生活富”的經濟強區為目標,堅持改革開放,穩定強化農業,發展提高工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全方位發展外向型經濟。
農業──種植業、養殖業及農副產品深加工業。
工業──新型建材工業、輕工業、電子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精細化工、醫用化工等化學工業。
第三產業──大型綜合遊樂場、旅遊資源開發,房地產開發,隕石山開發,大型商業、飲食服務業等。
同時,隨著“大渾南”的開發,瀋陽市重心的南移,以及第十二屆全運會即將召開,渾南區的發展即將登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向著第三代城市模範前進。

發展狀況

渾南渾南
渾南區域內有19億年前隕落的世界最大的古隕石,有漢魏墓葬,有朝陽寺,中華寺,遼代白塔遺址,清代的天壇,南塔,清福陵。瀋陽主要的名勝景點,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記載著東陵區悠久燦爛的歷史,這更是人們旅遊度假觀光的好去處。
渾南區正處於加速建設現代化新城區的大跨越階段。以區位優勢和綜合經濟優勢開拓大市場,大流通,產業結構特色鮮明,以初步形成產業集群狀態,三環以內的商貿服務經濟區,東部傳統產業區,南部的航空服務區,北部的汽車產業,東南部的旅遊度假等。是相關產業,相關配套企業投資的最佳選擇地。
渾南區有著建區40年的歷史,欣欣向榮的城郊一體化開放型經濟,使其迅速崛起,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省前列,並進入了全國鄉鎮企業百強縣(區),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區)和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行列。
渾南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人文景觀悠久,社會環境優越,發展空間廣闊,開發潛力巨大,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具有吸引項目投資和發展新興產業的良好環境,是中心城區向外擴展的重要基地,是二十一世紀現代化生活的條件的最佳選擇區域。

大渾南建設

大渾南
渾南渾南
渾南新城渾南新城
瀋陽之南,渾河之南,一片充滿激情與活力的熱土,正在以“十二運”為契機起跑,激情描畫“第三代城市”的藍圖。
2010年8月10日,瀋陽市宣布:大渾南開發建設全面啟動!這是繼2010年2月瀋陽市東陵區、渾南新區、航高基地“三區”合署辦公後,正式作出建設大渾南的重大戰略決策之後,邁出的關鍵一步!
按照規劃,未來的渾南新城,肩負多重使命:世界第三代城市典範、東北亞智慧新城、國家中心城市門戶、瀋陽經濟區核心城市。
未來的大渾南將成為瀋陽新的行政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全新定位
大渾南——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的橋頭堡
瀋陽向南,建設大渾南,是瀋陽市城市重新定位,地位提升的必然選擇。其核心區渾南新城定位非常明確:世界第三代城市典範,新能源時代生態城市建設的旗幟;國家中心城市,面向國際開放的東北亞樞紐門戶;東北亞智慧新城,引領東北亞產業提升的創意與研發中心發動機;瀋陽經濟區核心城市。
面臨中央進一步實施東北振興戰略、瀋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和承辦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三大機遇,瀋陽當仁不讓提出了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大渾南,正是瀋陽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的橋頭堡,是瀋陽經濟區崛起的發動機。
加快瀋陽經濟區建設,是省委、省政府著眼於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大局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為瀋陽經濟區的核心城市,瀋陽要想更好地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在推動經濟區發展中不斷壯大自己,必須不斷拓展完善發展空間,大力提升區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增強中心城市的聚集力、承載力和輻射力。
如果說瀋陽經濟區是一個“板塊”,瀋陽大渾南就是這一“板塊”崛起的發動機。從地理位置看,大渾南地處瀋撫、沈本、沈遼鞍營三條城際連線帶上,區位優勢明顯。更重要的是,渾南產業優勢、科技優勢和開放優勢同樣十分突出。無論是以IT產業、積體電路裝備產業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還是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大渾南的實力都不容忽視。在加快推進瀋陽經濟區一體化的進程中,建好大渾南,必將在吸引各種資源要素向那裡聚集的同時,將瀋陽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發揮出來,進而助推瀋陽打造國家中心城市。
瀋陽市規劃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嚴文復說:“原先的渾南地區,只是定位為一個空港副城,主要發展航空產業。如今瀋陽重心南移,大渾南建設形成新格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航空產業、智慧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它將是瀋陽最重要的發展空間。”
面向2013年,以全運會為重要時間節點,大渾南正在努力實現城市發展新突破。當前,圍繞“十二運”及未來城市發展,大渾南地區全運會的主功能區渾南新城的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啟動。

渾南新城

渾南新城渾南新城
渾南有軌電車渾南有軌電車
世界“第三代城市”的樣板間
規劃建設的渾南新城,被冠以“第三代城市典範”之名。何謂“第三代城市”?專家給出解釋:“第一代城市依靠畜力,依靠驢車、馬車運轉;第二代城市誕生在工業革命以後,主要依靠煤和石油推動城市發展;而第三代城市,應依靠太陽能、風能、地能這些清潔能源,全力減少污染排放,讓城市與自然相融,讓人與自然和諧。”
生態、低碳、環保,是渾南新城建設的核心理念。未來的渾南新城,是一座綠色、便利、和諧的新城市。
行政中心也是最佳休閒好去處打開日本鹿島公司的設計方案可以看到,渾南新城“十字形”結構讓空間布局非常清晰。南北軸線作為功能主軸,分布著瀋陽市行政中心,緊鄰著文化創意中心和全運村體育中心;東西軸線作為景觀主軸,排列著各種主題的帶狀公園,更突出了綠化的均衡性。
根據規劃,新城最特色鮮明的是由玻璃材質打造的市民廣場,在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同時,能夠在冬季將陽光引入地下,形成真正的“四季廣場”。玻璃材質的建築物新穎別致,恰似“水晶宮”般光彩奪目。
專家們表示,這種設計符合第三代城市典範特質,冬季可利用太陽採光,將光線引入地下,一年四季如春,將成為這座現代之城的標誌性建築。
根據規劃,隨處可見的綠地廣場,為市民提供了眾多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滿足了人們親近自然、擁抱自然的希望。有關專家說,大渾南的核心區,還是市民欣賞高雅文化的最佳所在、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立體式交通讓你最短時間到新城
鹿島公司的設計方案強調新城是基於公共運輸系統的規劃,著眼點放在軌道交通上,與現代都市功能相匹配,符合現代城市快節奏出行需求。
未來的大渾南,路網四通八達,將聚集高速鐵路、公路、航空及捷運等多種交通方式,呈立體式交通。
根據鹿島公司的設計,渾南新城的城市建設是從捷運開始的。據介紹,通過大渾南地區的捷運有2號線、4號線、9號線、10號線,遠期有6號線、8號線。2012年,新瀋陽南站將投入運營,高鐵客運站周圍將成為瀋陽連線經濟區乃至東北亞的交通快速出入口。將來,準備出門遠行的你,可以乘坐捷運4號線或10號線到達二者交會的新瀋陽南站,登上時速為350公里的高鐵。
目前正在建設的捷運2號線,全運會前通車,可以帶你前往行政中心。同時,規劃建設的南北二幹線也經過行政中心。
鹿島公司還規劃設計了一條環繞渾南新城的輕軌,可到達區域內各個節點,與捷運相交實現區域內軌道交通全覆蓋。
在擁有25條公交線路的基礎上,瀋陽市正大力推進大渾南周邊公共配套的進一步完善,規劃完成80平方公里路網建設,加快公交首、末站建設,大規模新增公交線路。
渾南新城區域內交通便利,向世界起降同樣空間無限。據介紹,桃仙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建成後,大渾南將擔綱面向國際開放的東北亞樞紐門戶。
40公里地下管廊彰顯城市“智慧”
未來在渾南新城的主要道路下方將建設近40公里的管廊,使路面沒有下水井蓋,沒有電線桿,道路修好後不再開挖,電纜、電線等全部管線入地。
該管廊在全運場館、全運村及媒體村區域內鋪設面積約40公里,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地下綜合管廊系統。據介紹,除排水、煤氣管線外,電力、路燈電信聯通、網通、移動、鐵通、交通監控、給水、中水、直飲水及熱力等12條市政管線全部進入地下管廊系統。
打造別致宜居城市“樣板間”
作為“第三代城市典範”,在能源利用方面,渾南新城的目標是實現居民區、商場和服務設施等全部依靠太陽能解決發電,供熱採用地源熱泵技術,小區和商業設施內部實現污水的自我循環淨化,未來,這裡將是沒有電線、沒有鍋爐、沒有大型污水處理廠的零碳無硫新城區。
大渾南是一座風景如畫的綠色生態城,將完美體現“水生態”理念,並將現有的自然資源融入城市規劃框架,就地取材、就地取水。按照規劃,大渾南的開發建設按已梳理的河流水系,使之形成環繞核心區的環城河,構建大渾南生態島。梳理後的環城河與蘇撫灌渠形成渾南“一環一帶”的生態水系。
一個宜居城市的“樣板間”,將在渾南新區變為現實。
新型電動車帶你“漫遊”全運村
瀋陽將打造中國首個“碳中和”全運會。一方面是全運村內的建築和多功能體育館將全部按照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築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全運會場館內的照明也有望使用半導體照明(LED)等節能設施。另一方面則是增加碳匯,爭取通過植樹綠化或其他環保項目來抵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此外,在全運村內計畫全部使用各類新型電動汽車,讓人們可以在沒有尾氣的環境中放心呼吸清新的空氣,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率達到100%,餐飲垃圾資源化率達到90%以上。
文化脈絡
沿故宮軸“過”河承載重任的渾南新城,不僅是一個生產物質財富的新興產業園區,更是一座體現文化吸引力的現代新城。
當初對大渾南進行整體規劃時,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規劃總規劃師吳志強就強調一個概念,這座新城將繼承瀋陽“皇城”和工業城市的歷史,成為一座文化味十足的生態之城。
從地理位置上看,未來的瀋陽新中心恰好位於瀋陽故宮的中軸延長線上。在“故宮軸”上,以行政中心為起點,建設“市民廣場”、“文化創意中心”,從而構成“渾南新城”城市中心這一創造型城市的“脊骨”。
文脈相承,文化精神延續。沿著故宮中軸南延的文化之線,越過渾河,抵達未來的城市中心。未來的渾南新城,將是一座文化之都。歷史文化傳統和現代文明之光,在這裡交融。
按照規劃,未來的大渾南,將建設成為瀋陽的科技文化中心,市級文化機構和藝術團體將搬遷至此整合,並將遼寧省博物館、檔案館等公共設施搬遷擴建,與當今世界發達城市格局相似,形成城市行政、文化中心渾然一體的布局。同時,利用優良的生態環境,打造文化創意、教育培訓等功能片區。
與以往城市建設不同的是,大渾南極有文化底蘊,專門設計規劃出文化創意區域,而其中還分為動態區域和靜態區域。劇場、音樂廳、音樂學院等靠近各辦公樓區域的城市化空間,將在動態區域建設。靜態區域將建設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魯迅美術學院等靠近綠色緩衝帶、布滿綠蔭的恬靜空間,通過視覺性放鬆形成文化精神。
未來的大渾南,是一個空間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文化創意人才密集、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出行便利的瀋陽城市新中心。有關人士說,大渾南建設首先充分考慮為民眾提供完善的生活載體等功能,加快民眾就醫就學、起居購物、休閒娛樂、體育健身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讓民眾率先享受大渾南建設的成果。
向南,向南,瞄準世界一流新城區標準,手繪城市未來美好生活,大渾南開始激情示範。

旅遊景點

清福陵清福陵
東陵公園
葉赫那拉氏地宮葉赫那拉氏地宮
隕石山風景區隕石山風景區
瀋陽滿族民俗村瀋陽滿族民俗村
中華寺風景區中華寺風景區
原名福陵,是清朝開國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和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寢,因地處瀋陽市之東,所以,通常被稱為“東陵”。福陵始建於1629年,經23年建設,於1651年基本完成,此後康熙、乾隆年間均有增建。新中國成立後,將其闢為公
園,使昔日皇家禁地,成為廣大人民民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福陵建在距瀋陽城東10公里的天柱山上,這裡地勢雄偉,丘陵起伏,環境清幽,景色壯觀,蒼松翠柏,參天蔥鬱。福陵前臨滔滔渾河水,後倚綿綿天柱山,碧水索繞,青山似拱,萬松疊翠,大殿凌雲,別具一種肅穆之感。
陵寢巧妙地利用山勢布局修築在山巔的一塊平地上,由一百零八蹬石階與山腳相連,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建築形式。遠遠望去,富麗堂皇的紅牆綠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巍峨壯麗的陵園建築匯於湖光山色之中,仿佛一幅山水畫一般。因此,被人們譽為瀋陽八景之—一“天柱排青”。福陵既是皇帝陵寢,自然是塊“風水寶地”。這“風水”的選定還有一則傳說。努爾哈赤駕崩後,為了使子孫後代永遠稱帝,皇太極四處派人尋找埋葬“龍體”的“吉壤”,終於在天柱山下找到了“風水”。天柱山前臨渾河,後靠大台山,中間一條“興隆嶺”。常言道“兩山夾一崗,輩輩出皇上。”天柱山不僅依山傍水,林木蔥籠,而且山中又有百涌甘泉,泉水清澈甘美,四季滋潤,實在是塊難得的風水寶地。皇太極大喜過望,於是將努爾哈赤的遺骨安葬於此,並廣植松林,大造宮殿,遂有今日秀美的東陵。
葉赫那拉氏地宮
氣勢宏偉,古樸典雅,清幽肅穆,令東陵依山傍水人流連忘返。
陵園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牆,南面中央為單檐歇山式正紅門三楹,拱門三道。門內參道兩側成對排列著石獅、石馬、石駝、石虎等石雕。平地盡頭,利用天然山勢修築了一百零八蹬石階,以象徵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過了石橋,正中為碑樓,重檐歇山式,四面券門,下為須彌座式台基,內立清聖祖玄燁親撰的“大清福陵神功聖德碑”,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刻,記載著努爾哈赤的功績。再北的城堡式建築叫方城,四角建有角樓。方城南面正中建有隆恩門,門楣上用漢、滿、蒙三種文字刻成“隆恩門”三字。進門迎面為隆恩殿,是祭祀用的享殿,殿後洞門之上設明樓,內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後為圓形寶城,兩城間呈月牙狀,因而也叫月牙城。寶城正中有一突起的寶頂,下為埋置靈柩的地宮。福陵建築群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它將我國傳統建築形式與滿族建築形式融為一體,形成了異於關內各陵的獨特風格。
建國以來,歷經百年蒼桑的東陵公園,在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民眾的關懷和支持下,得到了精心維護.特別改革開放以來,在採取各種措施進行保護管理的同時,還利用福陵四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在陵區附近修建多處景區、景點,如,“龍灘垂釣”、“森林浴場”,“杏林春曉”、“芳草雲天”、“龍尾觀溪”、“御泉”、“妃子松”、“神龜”、“義犬救主”等等。今天的東陵公園已成為一座具有歷史文物、園林風光、旅遊度假等多種功能的觀光遊覽中心,以其令人驚嘆的建築藝術,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秀美的園林山色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遊人觀光客。
隕石山風景區
隕石山森林公園是全國第一家隕石公園。瀋陽古隕石分布在瀋陽東南部168平方公里範圍內,其中最大的一塊位於東陵區李相鎮滑石台山,長160米,寬54米,高42米,重約2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隕石。它形成於45億年前,19億年前隕落,堪稱天賜瑰寶,舉世無雙。
瀋陽滿族民俗村
瀋陽滿族民俗村坐落在渾南區李相街道,是以滿族民俗風情、北方鄉村田園風光和體育娛樂健身相結合的旅遊新景區。這裡有全國第一家滿族民俗博物館,展示清朝入關前,滿族人民的歷史、生產、生活、民間藝術的發展過程,還修建了青磚小瓦、泥坯草房的滿族民居,以及充分體現滿族特色的石牌坊、圖騰柱、努爾哈赤銅像等等。瀋陽滿族民俗村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旅遊愛好者。
中華寺風景區
中華寺始建於唐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位於瀋陽市渾南區王濱街道·中華寺村與撫順市撫順縣拉古鄉劉山村內的拉古河畔、中華寺廟山之上,橫跨瀋陽、撫順兩市,是集佛教、道教於一身的大型宗教旅遊風景區。中華寺風景怡人、風水上乘、世界矚目、國內罕見。是佛道合一、祭祖超度、頌揚儒學、展示禪佛文化、民族藝術,集旅遊觀光、消遣休閒為一體的東北佛道文化活動中心,整個建築採用唐朝建築風格,氣勢恢弘,雄偉壯觀。中華寺風景區由中華寺、萬壽宮、念佛堂、講經堂、高僧塔院、中華萬佛塔等組成。

總體規劃

簡介
渾南新區規劃渾南新區規劃
長白島規劃長白島規劃
渾南商務區渾南商務區
渾南住宅渾南住宅
渾南大學城渾南大學城
渾河渾河
瀋陽國家航空產業基地瀋陽國家航空產業基地
渾南新區位於瀋陽城區南部,規劃面積120.6平方公里。新區與母城隔河相依,環抱母城南部,與母城交映生輝。本著“線形城市的帶狀組團結構,公交主導的出行方式,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的規劃理念,由北京、上海、台灣、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內外著名規劃設計單位競標產生的規劃設計方案,其主要功能單元為為“三區一城一帶”。即高新技術產業區、高檔次中央商務區、高品質居住區、大學城、渾河觀光旅遊帶。主要建設用地80平方公里,其中產業用地20%,商貿金融用地4%,居住用地20%,教育科研用地6%,道路用地20%,公共綠地20%,其它用地10%。新區主體部分為東起瀋撫高速公路東陵大橋、西至長大鐵路的渾河與南三環之間區域,東西長約21公里,南北寬3-5公里,呈帶狀隔渾河與母城相望,規劃面積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多萬人。
新區區位條件優越。向南,距離瀋陽空港—桃仙機場僅7公里;向北,通過已建成的渾河東陵橋、長青橋、富民橋、渾河橋、勝利橋與母城相連;沈營、沈丹、瀋撫高速公路及機場路、沈祝路、沈蘇快速幹道和長大鐵路等貫穿新區。
渾南新區空間上是在金廊、銀帶骨架基礎上的一軸兩帶格局。一軸即南部金廊,並以此為基礎形成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兩帶即沿渾河的觀光休閒娛樂產業帶和沿三環的高新技術產業帶。
金廊、銀帶延續瀋陽市“大十字”空間結構,以渾河大街為軸線擺布展示大都市風采、顯示新瀋陽氣派的酒店、寫字樓和辦公設施,形成渾南新區的經濟核心區,結合奧體中心配套建設商業、文化、休閒設施,形成輻射全區的中心,構築渾南新區現代服務業的主體功能。
總體規劃
沿渾河充分發揮生態、觀光旅遊作用,以形成良好的天際線形象,塑造富於北方特色的濱水空間為目標,形成集公共建築、文化體育娛樂設施為一體的生活休閒觀光帶。
沿三環高新技術產業帶由兩大產業板塊組成,西部產業板塊主要包括蘇撫鐵路南、渾南大街兩側現已建成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重點是改善形象、調整功能,以動漫、研發孵化
為主要發展方向;東部產業板塊分布在長青街以東,以出口加工區和新加坡產業園區為主體,重點發展信息產業和先進裝備製造業,占領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
根據計畫,從2011年12月1日到2013年3月1日,渾南新城重點開展道路、管網、水系橋樑、綠化景觀、回遷房、全運村、全運會會議接待中心、全運會運行中心、瀋陽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商業綜合體等12大方面工作、10項主要工程內容。遼寧瀋陽渾南新城建設工地可謂是忙不停。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規劃用地16平方公里,由長白工業區、高新區渾南產業區和未來產業區三部分構成。產業主要設計了863軟體園、AMT園、信息產品製造園、新材料產業園、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技術、生物工程、新材料、汽車等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
高檔次中央商務區
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是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服務的金融商貿區,體現渾南新區高科技、現代化、國際化特徵,將規劃建設成為具有金融、貿易、商業、文體娛樂、商務服務、政府服務、科教會展、通訊服務等功能配套的綜合區域。
高品質居住區
規劃用地5.2平方公里,具有住宅、幼稚園、學校、購物、郵電、電信、有線電視、銀行、旅館、飯店、娛樂、停車場、小型公園等配套服務設施。[2]
高等級大學城
規劃用地10平方公里,實行開放、資源共享模式,為國際一流水平和規模的大學科研、教育園區。包括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體育場館、音樂廳、學生公寓、職工住宅、高科技人才交流中心、大學科技園等綜合配套設施。
渾河觀光旅遊帶
參照世界著名濱水城市的治河模式改造渾河,把渾河及其兩岸建成集自然、休閒、娛樂、防洪為一體的觀光旅遊帶。規劃建設大型公園綠地、大型綜合性遊樂場等建築景觀與渾河河岸自然景觀。
瀋陽國家航空產業基地
總規劃面積約127平方公里,四至範圍:北至三環,南至塔山北,西至哈大客運專線及沙河,東至瀋丹高速及李相路。該區域行政隸屬東陵區和蘇家屯區,涉及的主要鄉鎮有桃仙鎮、白塔堡鎮、沙河鋪鎮、林盛堡鎮、陳相屯鎮、佟溝鄉等。其中屬東陵區101.5平方公里,屬蘇家屯區25.5平方公里。

發展目標

渾南渾南
渾南區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中心、研發創新的基地、新興產業的制高點和展示形象的視窗”,將立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區域發展布局為主線,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新型產業體系,努力創建科技創新型新城區,爭做瀋陽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火車頭和主力部隊。
到2010年,形成以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為主導,以生物醫藥、新材料為優勢,新興產業崛起的產業格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兩大產業占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達到80%以上,在信息基礎設施、信息產業、信息化生活等領域建設方面形成優勢,“數字渾南”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成;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優勢產業將得到持續發展。
到2010年將實現產值64億元和56億元;現代服務業全面實現與國際接軌,產業結構比重持續上升,占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以上。到2010年,工業總產值實現年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渾南區已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截止2005年底,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為208.8億元,占新區全部工業產值的70%。

發展目標

渾南產業渾南產業
渾南區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中心、研發創新的基地、新興產業的制高點和展示形象的視窗”,將立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區域發展布局為主線,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新型產業體系,努力創建科技創新型新城區,爭做瀋陽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火車頭和主力部隊。
到2010年,形成以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為主導,以生物醫藥、新材料為優勢,新興產業崛起的產業格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兩大產業占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達到80%以上,在信息基礎設施、信息產業、信息化生活等領域建設方面形成優勢,“數字渾南”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成;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優勢產業將得到持續發展。
到2010年將實現產值64億元和56億元;現代服務業全面實現與國際接軌,產業結構比重持續上升,占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以上。到2010年,工業總產值實現年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渾南區已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截止2005年底,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為208.8億元,占新區全部工業產值的70%。

主導產業

電子信息產業
電子信息產業電子信息產業
積體電路產業積體電路產業
軟體產業軟體產業
計算機及設備產業計算機及設備產業
家電及視聽產業家電及視聽產業
先進制造業先進制造業
高端製造產業高端製造產業
新材料產業新材料產業
生物醫藥產業生物醫藥產業
已形成以東軟軟體園、昂立信息產業園、LG電子、瀋陽軟體園、清華同方產業園等為載體的集產品研發與製造、信息與技術服務、產業孵化與升級以及承接產業轉移等功能為一體的信息產業集群。
積體電路產業
用於數碼電子產品的積體電路設計、製造、測試、封裝的項目。
軟體產業
各類系統軟體、辦公軟體、嵌入式軟體、消費類軟體及軟體服務項目。
計算機及設備產業
各類台式、筆記本電腦,計算機及其相關設備配件、耗材的研發生產項目。
家電及視聽產業
各類數字家電和數字視聽設備的生產項目。
先進制造業
坐落在瀋陽渾南區占地面積6.8萬平方米的國家級機器人製造基地的新松公司新廠區,由機器人大廈、柔性製造中心、測試和試驗中心、培訓和推廣套用中心、行銷及服務網路等構成,擁有年生產能力400台(套)機器人和50條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線。新松公司是“機器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863計畫智慧型機器人主題產業化基地”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成果產業化基地”。工業機器人產品及套用、自動化成套技術裝備、倉儲物流自動化技術及裝備,是新松公司三大主導產業。截至2014年,公司產品已占據了國內機器人市場份額的1/3。通訊設備產業各類數字通信系統或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項目。
高端製造產業
初步形成了四大企業群體。分別是以航天三菱、航天新光、興遠東、新光華晨等公司為代表的汽車產品企業群體;以新松機器人、中科儀等公司為代表的自動化產品企業群;以東芝電梯、瀋陽宏大紡織、美國GE透平機械、GE燃氣輪機等為代表機械製造企業群體;以東軟數字、沈大內窺鏡等為代表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新材料產業
截至2013年,新區擁有各類新材料企業15家。形成了以中科院金屬所和東北大學冶金技術研究所為依託的技術支撐平台,以產學研相結合方式推動高新技術實現產業化的發展模式。產業鏈初步形成,產品門類日益齊全,現已形成以INCO、亨通光通信、合金股份、瓦克華磁性材料等骨幹企業為代表的企業集群。在納米材料、合金材料、新型建築材料、化工材料等技術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生物醫藥產業
截至2013年,新區擁有各類生物技術企業3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0家,占規模企業的10%;截至2005年末,實現產值9.2億元,同比增長184%,占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4%。在生物製藥和生物醫療設備兩方面比較突出,主要形成了以協和製藥、雙鼎製藥、諾康製藥和遼寧成大生物等為代表的生物製藥企業群;以東軟數字醫療設備、東軟飛利浦、長江源科技和萬林生物晶片為代表的生物醫療設備生產企業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