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原是我國北方唯一一所以培養造船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為主、面向全國招生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校位於美麗的海濱之城遼寧省葫蘆島市,現有3個校區,學校的主校區在龍灣新區1號小區附近,分校設立在龍港區望海寺校區和蓮花校區。校園占地面積32.5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29萬平方米;設有船舶工程、電氣工程、動力工程、機電工程、計算機工程、師範教育、化學工程、農林水產和社會科學等9個系,基礎、體育、成人教育、電大等4個部,開設了船舶製造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等20個專業。學院有在校生人數近8000人。學院有各類實驗室30多個,實驗設備550多台,總價值2000多萬元。學院開辦了有線電視台,具有初步配套的攝錄編播能力;設有衛星地面接收站和完備的閉路電視系統、校園網、ISDN專線、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語音室等。各個班級配有彩色電視機,每個宿舍都裝有程控電話。葫蘆島地區唯一的國家定點信息套用技術計算機培訓中心、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點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點。學院圖書館藏書20餘萬冊,中外文期刊600多種。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是我國北方唯一一所以培養船舶工業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國有公辦、省市共建、面向全國招生的全日制國家骨幹高等職業學院。學院創建於1959年,原隸屬於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新校園位於遼寧省興城市濱海溫泉新城區龍興路29號,興城首山國家森林公園東側,占地面積728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

學院堅持“依託船舶、服務地方”的辦學定位,堅持“突出特色、提高質量、改革創新、內涵發展”的辦學方針,堅持“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致力於培養“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成長能力好”的優秀人才。2008年,學院被遼寧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首批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2010年,學院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骨幹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

學院開設了船舶工程技術等43個專業及專業方向,其中船舶工程技術、船舶動力裝置技術、船舶電氣技術、數控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五個專業群,均屬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集群範圍。船舶CAD/CAM為國家精品課程,船舶輔機、船舶柴油機、模擬電子技術、焊接結構、數控編程與加工等10門課程為遼寧省精品課程。學院現有各類實驗室、實訓中心80個,擁有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國家級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國家級電工電子及自動化實訓基地。學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韓國巨濟大學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學校,開展了“校校企”合作辦學。

學院結合國家骨幹校建設構建了“課程教育、實踐育人、學生活動、陣地育人、師資隊伍、典型評樹、職業素質拓展、考核評價”等為一體的職業素質教育體系;深入開展船院大講堂、大學生藝術節、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職業技能大賽、學生標兵評比等活動;成立了50餘個學生社團;建立了10餘個社會實踐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學院不斷開發就業市場,拓寬就業渠道,形成了以船舶行業為特色、多行業並舉、全國沿海沿江地區就業的新格局,打造了畢業生就業質量好、就業率高的船院品牌。學院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瀋陽工具機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船舶、機械、電子、冶金行業300多家企事業單位長期合作,建立了120餘個畢業生就業基地。歷屆畢業生的就業率達95%以上。

歷史沿革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1959年,渤海造船廠工人技術學校定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渤海造船廠船舶製造學校,開始面向社會招生。

1962年9月,學校更名為渤海船舶工業學校,由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九局領導。

1966年至1979年,渤海船校在文革動盪中辦學。

1980年5月16日,原第六機械工業部下文恢復渤海船舶工業學校,隸屬於渤海造船廠。

1985年1月1日,渤海船舶工業學校從工廠劃出,成立獨立的地市級單位。

1991年,在錦西市教育的領導和支持下,遼寧廣播電視大學錦西分校成立。

1994年更名為遼寧廣播電視大學葫蘆島分校。

1997年,葫蘆島師範學校成立,隸屬於葫蘆島市教育委員會。

2001年,經遼寧省政府批准,渤海船舶工業學校與葫蘆島廣播電視大學、師範學校合併組建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劃歸地方,實行省市共建。

2014年,學校搬遷新址至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濱海溫泉新城區龍興路29號。

辦學條件

機構設定

黨辦
院辦
組織部
宣傳部 紀監審 院團委
院工會 教育發展中心 學生處
教務處 科技處 人事處
財務處 保衛處 招生就業處
離退休工作處 後勤管理處 檔案館
後勤服務中心 餐飲中心 舍管中心
蓮花校區管委會 電視大學 成人教育部
基礎部 體育部
圖書館 教育科技中心

院系設定

學院現有八系四部,船舶工程系、動力工程系、電氣工程系、機電工程系、材料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科學系、師範教育系。
院系 學科
船舶工程系 船舶工程技術、室內設計技術(艙室設計)、船舶工程技術(舾裝專門化)、船舶工程技術(塗裝專門化)、建築工程技術(鋼結構製造技術)、船舶工程技術(船艇設計製造方向)、船舶工程技術(海洋工程裝備)
動力工程系 輪機工程技術(船舶動力方向)、輪機工程技術(輪機管理)、汽車運用技術、製冷與冷藏技術、輪機工程技術(船舶管系)
電氣工程系 船舶工程技術(船舶電氣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通信技術(船舶電子設備與通信)
機電工程系 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船機製造工藝與設備)、模具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
材料工程系 焊接技術與自動化、理化測試及質檢技術(焊接質量檢測技術)、材料與成型控制技術(鑄造)、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技術
信息工程系 計算機套用技術(數字媒體設計與製作)、計算機套用技術、軟體技術、動漫設計與製作
管理科學系 會計電算化、商務英語、電子商務、酒店管理、物流管理、市場開發與行銷
師範教育系 初等教育、學前教育、藝術設計 [7]

精品課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2010,船舶CAD/CAM,課程負責人:彭輝

省級精品課程:

立項時間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主要)
2006 船舶柴油機 聶雲超
焊接結構 鄧洪軍
2007 金屬學與熱處理 王學武
高職英語 付虹彩
2008 工程力學 張向陽
機械製圖 朱鳳艷
2009 模擬電子技術 李妍
2010 船舶輔機 許寶森
數控編程與加工 張麗華

特色專業

船舶工程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和輪機工程技術3個專業為省級示範專業。

船舶工程技術、數控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建築工程技術(鋼結構製造技術)、電氣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船機製造與維修技術)、理化測試及質檢技術(焊接質量檢測技術)7個專業為遼寧省品牌專業。

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專業、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被評為全國機械行業特色專業。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一流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院專任教師453人,其中,正高級職稱45人、副高級職稱212人;省級以上專家10人;遼寧省教學名師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1人,千人層次1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學院教師主持、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210項,發表論文1100篇;完成科技服務項目30項,專利授權5項。

學院37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6人,“雙師型”教師123人。有2人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的千人層次,有22人被評為葫蘆島學科帶頭人,有9名教師被評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平開骨幹教師。

船舶工程技術、船舶電氣技術、輪機工程技術教學團隊為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

成人教育

渤海船院成教部成立於2002年,2003年開始招生辦學,2004年開始先後與江蘇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開展聯合辦學。成教部常年面向社會招生,現有專科層次七個專業,專科升本科層次三個專業,在校生1500餘人。在2008年通過遼寧省教育廳成人高校辦學水平評估。

常年開設專業:

本科:船舶與海洋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專科:船舶工程技術、輪機工程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電氣自動化技術

學術研究

成果

學校教師編寫的教材和著作公開出版70部,校內講義60部,取得科技成果30項,撰寫的論文有3篇在國際會議上交流,14篇在全國會議上交流,90篇獲省部級獎勵,有6項技術發明獲國家專利。

學院專業中船舶工程技術(船舶動力裝置技術)專業為國家級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船舶工程技術、船舶工程技術(船舶電氣技術)專業為省級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學院還擴大辦學渠道,與瀋陽工業大學聯合招收本科生,與南開大學聯合招收網路教育本科生,與華東船舶工業學院聯合招收函授本科生。

資源

學院圖書館藏書總量22萬冊。各類實驗室30多個,實驗設備550多台,總價值2000多萬元。建立了校園網,擁有多媒體教室、語音室、計算機中心等現代化教學條件。學院成立了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具有發放高、中、初級職業資格證書的資格。國家教育部還在學院設立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點、培訓點及全國英語等級考試點、培訓點。

學院擁有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電工電子及自動化實訓基地”、“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和國防科技工業“十一五”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院系介紹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船舶工程系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船舶工程系,自1999年建系以來,一直是我國船舶工業高職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下設船舶工程技術、艙室設計、鋼結構製造、船舶舾裝技術、船舶塗裝、船艇設計製造、海洋工程裝備7個高職專業,其中"船舶工程技術專業"先後被評為"遼寧省品牌示範專業"及"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開設有船舶CAD/CAM、船舶原理、船舶結構設計、船舶結構與製圖、船舶建造工藝、船舶舾裝工程等多門船舶類專業課程;具備優秀的校內實訓設備與實訓環境,包括:船舶CAD/CAM實驗室、船舶建造綜合實訓車間、結構製作間、放樣實驗室、造船工藝實驗室等。

本系在學生就業方面歷年來一直穩居全院第一,就業率高達95%。畢業生簽約單位皆為國內知名造船企業,如:大連中遠、上海中遠、南通中遠、舟山中遠、大連船舶重工、上海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江南船廠、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各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下屬各船廠、渤船重工等。學生畢業後可適應的崗位有:計算機輔助設計員、造船生產設計員、修造船工藝制定及現場工藝指導工藝員、監造、安檢、質檢員等,學生的再發展方向為:驗船師、設計工程師、船東代表、修造船生產主管等。本系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批素質高、專業結構合理、業務精湛、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教師隊伍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在系主任彭輝,系黨總支書記邢永勝,系副主任楊文林的領導下,廣大教師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團結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

動力工程系

系部概況:動力工程系是渤海船舶職業學院的重點系部之一,現有教職工45人,設有系辦公室、分團委辦公室、學生工作室、動力專業組、輪機專業組、管系專業組、製冷專業組、汽車專業組、實訓中心以及製圖課程組、力學課程組,在校學生1500名。

專業設定:船舶工程技術(船舶動力方向)、輪機工程技術(輪機管理)、輪機工程技術(船舶管系)、製冷與冷藏技術、汽車運用技術5個專業。其中輪機工程技術(船舶動力方向)專業2007年被確定為遼寧省示範專業,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骨幹高職院校建設的重點專業之一;輪機工程技術(輪機管理)專業2012年被確定為“遼寧省對接產業集群省級職業教育示範性專業”立項建設項目。輪機管理專業、製冷與冷藏技術專業、汽車運用技術專業是學校骨幹高職院校項目建設中的重點建設專業群。

師資力量:動力系現有專職教師37人,其中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17人,8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經過多年不懈努力與艱苦創業,動力工程系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結合、思想作風好、學術造詣高、團結和諧、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學梯隊,其中輪機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團隊為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

實訓條件:動力工程系校內實習實訓基地設有輪機綜合實訓中心、輪機模擬器實訓室、船舶動力裝置實訓室、船舶輔機實訓室、船舶管工實訓室、製冷綜合實訓室、汽車維修與檢測車間、汽車發動機與電器實訓室、鉗工實訓室、船員專業合格證培訓室、力學實驗室等20多個實驗實訓室,建築面積8300餘平方米,設備總價值1100餘萬元,為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提供了良好的硬體條件輪機工程技術實訓基地已經成為國防科技工業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013年被確定為“遼寧省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創新型實訓基地”立項建設項目。

人才培養:各專業實行“多證制”,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還獲得鉗工、管工的相應專業職業技能證書[13]。輪機工程技術等專業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青睞,連年畢業率保持在95%以上。

校企合作

學校實施《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創新建設方案》,成立了由行業協會、企業集團、政府主管部門組成的遼寧區域和船舶行業兩個校企合作委員會及專業指導委員會。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以及所屬65家企業集團簽署了校企合作協定。與80家企業建立了頂崗實習基地。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王慶洲、

院長:高文良

黨委副書記:費厚第

副院長:董樹剛

副院長:叢培亭

副院長:李福生

副院長:鄭海濤

榮譽成績

獲得全國模範職工之家、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狀、遼寧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遼寧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遼寧省平安校園、遼寧省十一五教育科學先進集體等30多個榮譽稱號。2010年學院被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評為“全國機械行業骨幹職業院校”和“全國機械行業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優秀職業院校”。連續多年被中國教育報、騰訊網等媒體評選為全國綜合實力十強高職院、國家知名高職院校十大就業典範、中國十大最具特色高職院、十大創新高職院校。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還是遼寧省唯一一所以造船專業為主的高等院校,遼寧省教育廳於2003年8月制定的《教育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服務行動計畫》確定以渤海船舶職業學院為牽頭單位建立造船業實訓基地,為全省造船業培養高、中級技能型人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