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概西磴飛泉圖

清王概西磴飛泉圖

清王概西磴飛泉圖為清朝時期的一幅中國古畫。紙本,設色,尺幅:235×97cm。此圖的山巒、岩石形體多方峻憎恁之勢,勾皴用細密的短筆皴和雨點皴,山頂、崖坡和山石罅隙處密密點苔,樹木勾劃精謹。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王概初名,一作改,亦名丐,字東郭,一字安節。據胡藝撰《王概年譜》考,王概生於清順治二年(1645),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尚在,年在66歲以上。清張庚《國朝畫征錄》記載:“本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客於金陵(今南京)。王山水學龔半千筆法,善作大幅及松石等,雄快以取勢,蒼健或過,而沖和不足也。”

王概《西磴飛泉圖》布局取高遠景色,山巒高巍層疊,雲霧繚繞,飛泉直瀉,山腳巨石危磴,樹林翳陰,座落茅屋草閣,板橋通向柴扉,閣內主客侍欄觀景。表現文人在山居優雅的生活情趣。圖上自題詩云:“紅葉滿山藏西磴,飛泉一道下晴空。亭邊翠羽沖人往,知有梅開深樹中。乙亥立春是幅畫成,坐湖村放眼樓並題。賂水概。”乙亥為康熙三十四年(1695),王概時年51歲。

此圖的山巒、岩石形體多方峻憎恁之勢,勾皴用細密的短筆皴和雨點皴,山頂、崖坡和山石罅隙處密密點苔,樹木勾劃精謹。這些畫與龔圓渾的山形、柔婉的披麻皴法等技法形式不甚相類。全圖以淡墨為主調,用較重的墨色畫樹林和點苔。這也與龔賢濃重的積墨法有距離。相較之下,其筆墨技法更接近金陵畫家高岑。畫史記載王概師法龔賢應是他早期的畫格,這在故宮所藏《山水圖頁》中可見端倪。王概寓所南京,很可能受到了金陵畫家高岑的浸染,以至晚年筆墨趨於明潤淡潔。張庚所說“雄快以取勢”的構圖特徵,在此圖中有明顯的體現,而“蒼健或過,沖和不足”的欠缺有所矯正。

作品簡介

《西磴飛泉圖》意境雄偉又清寂,筆墨蒼健中含虛和,焉得以“沖和不足”視之。此圖之造型和筆墨與上海博物館所藏《秋帆曠攬圖》十分相近,是他晚年脫法龔賢矩步而自具創意的佳作。(原載《中國書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