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圓柏

清水圓柏

清水圓柏,柏科常綠匍匐性或直立灌木或小喬木,株高0.3-1公尺,枝幹橫生爬地,紅褐色,植株低矮而向四周擴展,樹形極特殊,葉兩形,幼葉線形,對生或三葉輪生,銳頭,下面有稜。普通葉鱗狀,交叉對生,粉綠色。毬果球形,種子三枚,呈三角狀橢圓形。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清水圓柏清水圓柏

特性:清水圓柏是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陽性植物,生長緩慢,耐熱,耐旱。

:清水圓柏的莖幹會因生長環境不同而表現出不同樣貌。生長在風沖地帶的個體因受強風影響,多呈匍匐狀。風力小的山谷或背風處的個體則為直立灌木或小喬木。

:清水圓柏的有刺形葉和鱗片葉兩型或全為鱗片葉。幼葉線形,銳頭,表面凹,下面有棱,對生或三葉輪生,長約0.6公分,寬約0.1公分。普通葉鱗狀,十字對生,長約0.15公分,寬約0.2公分。

毬花:清水圓柏的雄毬花單一,頂生或腋生。雌毬花圓球形,有4至-8對對生或3片輪生的珠鱗。

毬果與種子:清水圓柏的毬果圓球形,種鱗肉質,直徑約0.5公分,成熟為藍紫色,內有種子二或三枚。種子三角狀橢圓形,長約0.3公分,寬約0.2公分。

保育等級

清水圓柏依據IUCN物種保育等級評估表(1994),為嚴重瀕臨絕滅(Critically Endangered)。清水圓柏族群分布區小於100平方公里,實際占有面積小於10平方公里,族群被嚴重隔離,僅剩之生育地少於5個,且棲地之範圍、面積與品質持續下降。清水山(Chingshuishan)及嵐山(Lanshan)地區的清水圓柏曾遭挖采。

生境分布

清水圓柏清水圓柏

清水圓柏為圓柏變種,圓柏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陸,而清水圓柏為台灣特有種柏科植物實際占有面積小於10平方公里,本變異種分布於日本南部與台灣。在台灣僅分布於花蓮縣,分布地花蓮縣:清水山、塔山、嵐山。目前全世界僅在花蓮縣清水山及嵐山高海拔地區曾被發現。

台灣分布:清水圓柏在台灣僅分布於花蓮縣清水山、塔山、嵐山等地的石灰岩礫石地區,海拔高度約在1800至2400公尺之間。

清水山及嵐山地區的清水圓柏曾遭人挖采。野外分布區域小於100平方公里,實際生長所占面積小於10平方公里,目前已知的生育地少於5個,加上天然更新差與人為盜採,保育等級列為嚴重瀕臨絕滅。

世界分布:清水圓柏為圓柏變種,圓柏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陸,而清水圓柏僅分布於日本南部與台灣。

生活環境

海拔高度約在1800至2400公尺之間

保護狀況

清水圓柏樹型優美,為盆景理想素材,是庭栽觀賞及高級盆景樹種,因此野生個體常遭盜採。加上野外族群本來就不大,小苗更新的狀況也差,因此嚴重瀕臨滅絕,被台灣農委會與經濟部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珍貴稀有植物,目前仍未解除。

珍貴价值

自侏羅紀以迄白惡紀時開始發生。生育地屬於變質石灰岩山區,清水圓柏生於此岩石之隙縫中,土壤極少。開花、結果情形尚可,幼苗不多,更新情形不太好,且只分布在花蓮清水山及嵐山,分布地域狹小,故應積極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