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響室

混響室是指一個能在所有邊界上全部反射聲能,並在其中充分擴散,使形成各處能量密度均勻、在各傳播方向作無規分布的擴散場的實驗室。

要是:測定材料的吸聲係數,空氣中的聲吸收,聲源和機器、設備等的聲功率及頻譜,測量某些電聲器件和設備的效率等聲學性能以及對靈敏機件作噪聲疲勞試驗等。
根據上述要求,混響室的混響時間應儘量長,以保證聲能充分擴散,故一般建成各表面不相互平行的不規則房間,或其長、寬、高中任何兩個尺度之比不等於或很接近於某一整數的矩形房間,幾個國際標準化組織推薦採用的比值(長∶寬∶高)為:1.54:1.28:1;1.58∶1.25∶1;1.69∶1.17∶1;2.13∶1.17∶1;2.38∶1.62∶1;房間全部表面的平均吸聲係數應不超過0.06,一般可用在房間的表面上刷瓷漆、鋪瓷磚或貼銅箔等方法來實現。為了增加聲能的擴散改善聲場的均勻性,可在房間內懸掛固定的擴散片,安裝大型轉動或擺動的擴散體。
混響室的容積一般為70~300m3,由所需測試的最低頻率確定。國際標準化組織規定的標準混響室的容積為200m3±10%,可測試的最低頻率為125Hz(1/1倍頻程)或100Hz(1/3倍頻程),其混響時間一般為幾秒到幾十秒。
對混響室的評定,除測量混響時間外,還應檢測房間中擴散場條件的符合情況,一般在聲場中任選6個以上的測點。測點間隔應大於λ/2,測得的聲壓級的標準偏差應小於±1dB。
混響室與基礎之間應有隔振措施,以減小本底噪聲。

介紹:

混響室通常是裝備機械調諧器/攪拌器以改變(攪拌)內部電磁場結構分布的禁止室。混響室內的試驗要以描述為機械調諧器/攪拌器“攪拌”禁止室內部諧振模式的隨機過程。該室還稱為攪拌模式室、模式攪拌室或模式調諧室。
混響室是根據矩形金屬諧振腔特性,利用其高Q值、多模態的性質,在一個較大的金屬殼體內獲得具有統計規律上的均勻場,並用該場來等效實際的環境進行電磁兼容測試工作,如進行設備的輻射敏感度測量、禁止效能測量等。
混響室的優點:
①能很好地將混響室內外的電磁場進行隔離,不形成電磁環境污染;
②在大的體積空間範圍內獲得高電平的電磁場,而不需要太大的射頻能量;
③在一定的試驗周期內,在試驗區內的每個位置都能產生比較一致的各向同性的最大場強值,從而形成統計意義上的各向同性電磁場;
④在進行電磁兼容試驗或其它試驗時,不需要受試設備在空間鏇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