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通貨膨脹

混合型通貨膨脹

經濟學家薩繆爾遜和索洛就提出了“混合型通貨膨脹”,是指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動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的通貨膨脹,即需求與成本因素混合的通貨膨脹。

混合型通貨膨脹

正文

由需求、供給和結構因素共同起作用所引起的物價總水平持續上漲。在現實經濟中,純粹的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是不常見的,長期的通貨膨脹大多是兩種類型混合起作用的。其一般模型如下圖所示:混合型通貨膨脹圖中,縱軸P代表物價,橫軸Y代表國民收入,OF是充分就業產量。在成本推進時,供給曲線S上移,從S1到S2,再升到S3,但到達充分就業後,即形成一條垂直線SF。在發生這種變化時,如果總需求函式不發生變化,即保持在D1線不變,產量就會逐漸減少,從Yf向Y2或向Y1移動。這時,如果政府為了維持充分就業而運用擴張性政策,從而使總需求曲線從D1提高到D2或D3,物價就會從P1上漲到P2或P3。在這種情況下,成本推動與需求拉動結合,促成了持續的通貨膨脹。從理論上,上述成本與需求混合型通貨膨脹分析模型可以進一步推廣,即把諸如經濟結構變動、收入分配不均、體制等因素均納入分析。然而,把各種因素都包括在內的混合型通貨膨脹理論模式還不存在,想把各種因素都數量化更不可能。這是因為,在現有分析手段的約束下,現存的各種解釋通貨膨脹成因的理論模型,都是以假定其他變數一定為前提,分析個別變數變化的通貨膨脹效應,因此,它們的解釋能力都是有限的。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