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運中心

深圳大運中心

大運中心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一場兩館”建設雄姿初現,是深圳舉辦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主場館。大運中心總投資約41億元,位於龍崗中心城西區,建築面積13.93萬平方米,體育場總體高度53米,地上建築五層,地下一層。對於奧運會的場館建設,大運中心的建設時間不足一半。其中主體育場將於2010年底完工,屆時將成為深圳地標性建築。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深圳大運中心深圳大運中心

大運中心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一場兩館”建設雄姿初現,是深圳舉辦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主場館。大運中心總投資約41億元,位於龍崗中心城西區,建築面積13.93萬平方米,體育場總體高度53米,地上建築五層,地下一層。對於奧運會的場館建設,大運中心的建設時間不足一半。其中主體育場將於2010年底完工,屆時將成為深圳地標性建築。

基本概況

大運中心總投資約41億元,位於龍崗中心城西區。大運中心工地量巨大,南北長約1050米,東西寬約990米,總用地面積達52.0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工程用鋼量是地王大廈的3.1倍,工程樁是深南大道總長的3倍,清水混凝土在深圳單體建築中面積最大,場平面積相當於132個標準足球場。其中,主體育場建設進展快速,混凝土主體結構已於2009年4月正式封頂,比原計畫封頂時間提前2個月;預製看台板已生產完成3197塊,占總量的76.5%,高區看台板已全部安裝完成;砌體結構和機電安裝工程已全面展開;鋼結構施工已完成了10個單元的內結構安裝,即將開始大規模的吊裝施工,計畫於今年年底完成鋼結構的安裝;明年5月開始全面裝修工程。

(圖)深圳大運中心深圳大運中心

大運中心體育場建築面積13.93萬平方米,設有座位數6萬個,可舉辦各類國際級、國家級和當地的體育賽事以及超大型的音樂盛會,可以滿足國際田聯及國際足聯的比賽標準要求。屆時,大運會的開、閉幕式及田徑預、決賽將在這裡舉行。

相對於奧運會的場館建設,大運中心的建設時間不足一半。2007年1月17日凌晨,從義大利都靈傳來深圳成功申辦2011年第26屆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喜訊,市建築工務署全體參加大運項目建設的工作人員立即舉行莊嚴宣誓,正式吹響了2011年大運場館建設的號角。市建築工務署等部門高效完成前期工作,創造了大型複雜公共建築一年時間從方案設計到施工圖設計完成的奇蹟,為後期建設階段贏得了寶貴時間,為建設一流場館打好基礎。

該項目地質條件非常複雜,地下存在大量溶洞和土洞,給施工帶來了很大難度。為確保大運工程百年大計,市建築工務署多次組織國內頂尖地質專家現場“會診”,採用先進的物探技術,根據專家的意見制定了專項施工方案,前後處理了幾十個溶洞土洞,掃清了建設“阻礙”。

環保建築

在大運場館設計建設過程中,遵循綠色、環保、節能、生態的要求,運用多種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形成多項亮點,建成後將成為綠色場館建築示範工程。“我們採用了目前在國外建築界流行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這也是大運中心亮點之一。”市建築工務署現場工程師介紹,清水混凝土的牆體建好後,不用再貼大理石或玻璃幕牆,不用貼瓷磚或馬賽克。

清水混凝土技術對施工工藝要求苛刻,國內大型複雜公共建築中很少採用。大運中心評標中首次對清水混凝土樣板實物進行評審打分的做法,這在我市評標過程中屬首次採用。市建築工務署還組織施工單位進行科研攻關,反覆試驗,攻克了技術難關,不僅具有經久耐用、縮短工期、減少污染、維護成本較低等多種優點,而且從目前完工的牆體和看台板來看,其表面光潔密實,外形美觀,效果理想。

施工難度

大運中心設計新穎,造型獨特,三座場館猶如三顆巨型的水晶石鑲嵌在湖面上,建成後,將成為國際一流的體育場館,成為我市全新的地標性建築。體育場為達到“水晶石”的建築造型,屋蓋鋼結構採用國內首創的單層空間折面格線結構,該結構是國際上最新穎的一種結構形式,受力體系複雜,首次在國內大型體育建築當中採用,其加工及安裝難度不亞於奧運“鳥巢”。

為確保該結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市建築工務署專門設立了多項結構科研課題,由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進行課題研究,並邀請多位院士級的專家參與鋼結構的關鍵技術研討會。通過研究試驗,確保了結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並且通過鋼結構最佳化設計,使體育場用鋼量減少了2000噸,節省了大量政府投資。

設計理念

體育場總體高度53米,地上建築五層,地下一層。地上一層為裁判員、運動員、媒體用房、設備用房及停車場,其中媒體用房設有600個記者坐席,12個解說員包廂;二層至五層為觀眾大廳,其中三層為特殊貴賓區及主席台,四層為貴賓包廂及相關設備控制室,地下一層為停車場

呈馬鞍型的體育場內設定了高、中、低三種看台,低區看台設定了120個殘疾人輪椅位和120個陪護人員座椅,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由於採用了環狀的座位布置,各個部分都可以達到最佳的觀賽效果。為確保賽事期間人員安全,體育場設有四個疏散口,有效寬度達到32米,在大型活動期間,可在5分鐘內完成疏散;看台人員通過二層大平台及57個出入口,可在8分鐘內疏散到安全地帶。

投資

大運中心總投資約41億元,位於龍崗中心城西區。大運中心工地量巨大,南北長約1050米,東西寬約990米,總用地面積達52.0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工程用鋼量是地王大廈的3.1倍,工程樁是深南大道總長的3倍,清水混凝土在深圳單體建築中面積最大,場平面積相當於132個標準足球場。其中,主體育場建設進展快速,混凝土主體結構已於2009年4月正式封頂,比原計畫封頂時間提前2個月;預製看台板已生產完成3197塊,占總量的76.5%,高區看台板已全部安裝完成;砌體結構和機電安裝工程已全面展開;鋼結構施工已完成了10個單元的內結構安裝,即將開始大規模的吊裝施工,計畫於今年年底完成鋼結構的安裝;明年5月開始全面裝修工程。

大運中心體育場建築面積13.93萬平方米,設有座位數6萬個,可舉辦各類國際級、國家級和當地的體育賽事以及超大型的音樂盛會,可以滿足國際田聯及國際足聯的比賽標準要求。屆時,大運會的開、閉幕式及田徑預、決賽將在這裡舉行。

相對於奧運會的場館建設,大運中心的建設時間不足一半。2007年1月17日凌晨,從義大利都靈傳來深圳成功申辦2011年第26屆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喜訊,市建築工務署全體參加大運項目建設的工作人員立即舉行莊嚴宣誓,正式吹響了2011年大運場館建設的號角。市建築工務署等部門高效完成前期工作,創造了大型複雜公共建築一年時間從方案設計到施工圖設計完成的奇蹟,為後期建設階段贏得了寶貴時間,為建設一流場館打好基礎。

該項目地質條件非常複雜,地下存在大量溶洞和土洞,給施工帶來了很大難度。為確保大運工程百年大計,市建築工務署多次組織國內頂尖地質專家現場“會診”,採用先進的物探技術,根據專家的意見制定了專項施工方案,前後處理了幾十個溶洞土洞,掃清了建設“阻礙”。

環保建築

在大運場館設計建設過程中,遵循綠色、環保、節能、生態的要求,運用多種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形成多項亮點,建成後將成為綠色場館建築示範工程。“我們採用了目前在國外建築界流行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這也是大運中心亮點之一。”市建築工務署現場工程師介紹,清水混凝土的牆體建好後,不用再貼大理石或玻璃幕牆,不用貼瓷磚或馬賽克。

清水混凝土技術對施工工藝要求苛刻,國內大型複雜公共建築中很少採用。大運中心評標中首次對清水混凝土樣板實物進行評審打分的做法,這在我市評標過程中屬首次採用。市建築工務署還組織施工單位進行科研攻關,反覆試驗,攻克了技術難關,不僅具有經久耐用、縮短工期、減少污染、維護成本較低等多種優點,而且從目前完工的牆體和看台板來看,其表面光潔密實,外形美觀,效果理想。

施工難度

大運中心設計新穎,造型獨特,三座場館猶如三顆巨型的水晶石鑲嵌在湖面上,建成後,將成為國際一流的體育場館,成為我市全新的地標性建築。體育場為達到“水晶石”的建築造型,屋蓋鋼結構採用國內首創的單層空間折面格線結構,該結構是國際上最新穎的一種結構形式,受力體系複雜,首次在國內大型體育建築當中採用,其加工及安裝難度不亞於奧運“鳥巢”。

為確保該結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市建築工務署專門設立了多項結構科研課題,由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進行課題研究,並邀請多位院士級的專家參與鋼結構的關鍵技術研討會。通過研究試驗,確保了結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並且通過鋼結構最佳化設計,使體育場用鋼量減少了2000噸,節省了大量政府投資。

設計理念

體育場總體高度53米,地上建築五層,地下一層。地上一層為裁判員、運動員、媒體用房、設備用房及停車場,其中媒體用房設有600個記者坐席,12個解說員包廂;二層至五層為觀眾大廳,其中三層為特殊貴賓區及主席台,四層為貴賓包廂及相關設備控制室,地下一層為停車場。

呈馬鞍型的體育場內設定了高、中、低三種看台,低區看台設定了120個殘疾人輪椅位和120個陪護人員座椅,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由於採用了環狀的座位布置,各個部分都可以達到最佳的觀賽效果。為確保賽事期間人員安全,體育場設有四個疏散口,有效寬度達到32米,在大型活動期間,可在5分鐘內完成疏散;看台人員通過二層大平台及57個出入口,可在8分鐘內疏散到安全地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