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楚州區順河鎮第二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順河鎮第二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順河鎮第二中學是江蘇省三年制公辦學校。

基本信息

相關學校

淮安中學
淮安外國語學校
淮安市楚州區上河鎮上河二中
淮安市楚州區城東中學南窯分校
淮安市楚州區復興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平橋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朱橋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流均鎮第二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淮城鎮第四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溪河鎮第二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第五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范集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范集第二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茭陵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車橋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欽工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順河中學
淮安市楚州區順河鎮第二中學
淮安市楚州第三中學
淮安市楚州第二中學
淮安市楚州第六中學

教育督導

2007年10月至12月,省教育廳、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組織省督學、省中國小特級教師和有關專家,對江陰市等24個縣(市、區)貫徹執行《江蘇省中國小管理規範》(以下簡稱《管理規範》)的工作情況進行了省級督導,並下發了《關於對江陰市等24個縣(市、區)貫徹執行〈江蘇省中國小管理規範〉情況專項督導意見》(以下簡稱《專項督導意見》)(蘇教督〔2008〕1號),提出了整改要求。2008年3月至4月,省教育廳省政府教育督導團又組織省督學和有關人員根據現場督導記錄對有關縣(市、區)的144所學校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回訪督導。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整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績
自去年下半年省專項督導以來,有關縣(市、區)政府、教育局根據省《專項督導意見》認真整改,貫徹執行《管理規範》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了進一步的增強,學校管理的規範化水平有了可喜進展。
根據省督學、省中國小特級教師和有關專家的現場督導記錄及調查問卷統計,與2007年專項督導時相比,被抽查的144所學校中,一是在制度建設、校務管理和依法治校方面,制度建設不到位、存在明顯粗放管理的學校已經從去年的近30所減少了一半,學校制度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了明顯的加強,存在體罰學生現象的學校從11所下降到2所。二是教育教學管理比較薄弱的學校數有所下降。144所學校中不按照課程計畫規定開齊開足課程的學校由60所下降到42所;存在體育、藝術課時沒有開足現象的學校由39所下降到18所;未能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體育活動時間1小時的學校由63所下降到13所。144所學校中,集體備課、校本教研、課堂教學和作業批改明顯存在不到位的學校數也從63所下降到8所。三是安全衛生和校園管理方面,制度不落實、存在管理死角和安全隱患的現象也大為減少。144所學校都建立了安全和校園管理制度,學校校園環境髒、亂、差的情況已有進一步的改觀,淨化、綠化、美化、人文化明顯不到位的學校數由60所下降到17所,校園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明顯安全隱患的學校數由46所下降到10所,食堂衛生管理、採購驗收不落實、食品留樣不規範的學校數由45所下降到12所。門衛不嚴、校車超載問題已經全部得到整改。四是教學設施設備的管理和使用效益有了根本改變。本次回訪未發現有學校財產管理制度執行中分類登記造冊與清查、檢修、維護情況不到位現象,同時,也未發現圖書儀器流通率偏低、體育器材和電教設備使用率不高的現象。
二、依然存在的問題和情況
(一)區域間、學校間整改情況不平衡。
根據回訪督導的現場記錄,各地和學校在貫徹執行《管理規範》的力度和成效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
從2007年專項督導到今年的回訪督查,144所學校中只有41所學校對《專項督導意見》提出的整改意見做到整改到位。其中:鹽城市鹽都區學校全部整改到位,江陰市、無錫市濱湖區、睢寧縣、常州市鐘樓區、蘇州工業園區、吳江市、南通市崇川區、通州市、射陽縣、揚州市邗江區、鎮江市丹徒區、連雲港市海州區、灌南縣、鎮江新區、泰州市海陵區、興化市、泗陽縣部分學校整改到位,徐州市鼓樓區、常州市戚墅堰區、淮安市楚州區和淮陰區、寶應縣、宿遷市宿豫區沒有學校整改到位。
(二)各地和學校對《管理規範》的認識和實施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部分學校對《管理規範》的宣傳學習和領會認識仍然停留在表面文字內容的了解上,學校的制度建設和規範、精緻管理依然是明顯不夠。回訪督導發現:灌南縣三口鎮張灣國中、淮安市淮陰區淮海中學、淮安市淮陰區袁集中學、淮安市淮陰區韓圩國中、淮安市楚州區溪河鎮國中、淮安市楚州區建淮中心國小、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高中、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中心國小學習和宣傳《管理規範》以及相關的培訓工作薄弱。連雲港市海州區錦屏國中、淮安市淮陰區淮海中學、淮安市淮陰區丁集實驗國小、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高中學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淮安市楚州區順河鎮中心國小、宿豫區來龍高中沒有認真執行教代會制度。學生反映,江陰市實驗國小、常州市鐘樓區覓渡橋國小存在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學附中存在考試排名現象,江陰市成化高中存在辦重點班的現象。
回訪現場發現,淮安市楚州區溪河鎮國中、揚州市邗江區北州國中、寶應縣柳堡國中、鎮江市丹徒區辛豐中學缺乏貫徹執行《管理規範》的跟蹤監督機制,寶應縣安宜高中、連雲港市海州區錦屏高級中學、連雲港市海州區錦屏國中、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國中、鎮江新區大港中學學校管理比較粗放。
二是部分學校沒有嚴格執行國家和省規定的課程計畫,教學管理缺乏有效的和長效的管理機制。回訪督導發現:有42所學校未按國家和省規定的課程計畫開齊開足課程。徐州市鼓樓區祥和國小、南通市崇川區易家橋中學、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國中、灌南縣實驗國小、灌南縣三口鎮中心國小、揚州市邗江區蔣王中學、鎮江市丹徒區諫壁高中、鎮江市丹徒區辛豐中學、鎮江新區大港中心國小、鎮江新區丁崗中心國小、興化市安豐高中、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高中、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高中、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第一國中、泗陽縣王集中學、泗陽縣張家圩中心國小未能開齊開足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或綜合實踐活動。通州市東社國中、射陽縣洋馬國中、射陽縣新坍國小、揚州市邗江區北州國中、寶應縣安宜高中未能認真組織開展每天1小時課外體育活動。徐州市鼓樓區大馬路國小、睢寧縣第二中學因生均占地面積不足致使每天1小時課外體育活動難以正常開展。淮安市楚州區蘇嘴國中、揚州市邗江區泰安學校興化市第二實驗國小、鎮江新區丁崗中心國小、宿豫區來龍高中、宿遷市蔡集國中等學校在體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時不足。吳江市盛澤中學、連雲港市海州區錦屏高中、淮安市楚州區順河鎮中心國小、鎮江市丹徒區大港高中、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高中在音樂或者美術課程方面課時不足。淮安市楚州區蘇嘴國中、淮安市楚州區順河鎮中心國小、宿遷市宿豫區蔡集國中本學期理科或科學的實驗課未作分組實驗。
德育管理方面。隨機問捲髮現,無錫市濱湖區濱湖中心國小、江南實驗國小、無錫市濱湖區稻香實驗國小、江陰市山觀高中、江陰市成化高中、江陰市要塞中學江陰市周莊實驗國小、常州市戚墅堰區實驗中學、常州市戚墅堰區實驗國小、常州市戚墅堰區潞城國小、常州市戚墅堰區東方國小、常州市鐘樓區新閘中學、常州市鐘樓區西林實驗國中、常州市鐘樓區西林實驗國小、常州市鐘樓區覓渡橋國小、常州市鐘樓區白雲國小、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學附中、吳江市盛澤中學、吳江市梅堰中學、南通市崇川區易家橋中學、揚州市邗江區北州國中、寶應縣安宜高中、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高中、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第一國中、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中心國小部分學生回答應知應會的《學生守則》或《日常行為規範》中重要內容的正確率偏低,常州市戚墅堰區潞城中學、連雲港市海州區錦屏高中、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國中學生回答的正確率為零。
現場發現,徐州市鼓樓區第二十六中學、常州市鐘樓區新閘中學、淮安市淮陰區五里中心國小、射陽縣洋馬國中等學校組織集體備課與校本教研工作不到位。泗陽縣臨河中學實驗記錄不詳實。淮安市楚州區溪河鎮國中、泗陽縣臨河中學作業批改不精細。徐州市鼓樓區第二十四中學、淮安市楚州區車橋中學、射陽縣新坍國小、寶應縣實驗國小、寶應縣曹甸國小等學校學生反映課業負擔偏重。
三是部分學校在安全衛生和校園環境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回訪督導發現:徐州市鼓樓區第二十六中學、淮安市楚州區蘇嘴國中、淮安市楚州區溪河鎮國中、泗陽縣臨河鎮中心國小食堂飯菜未留樣,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高中、泗陽縣王集中學、泗陽縣臨河中學食堂飯菜留樣不規範。江陰市要塞中學變壓器放置不規範,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鎮武圩國小配電盒放置不規範。淮安市楚州區車橋中學存放劇毒藥品的櫥櫃過於破舊。淮安市楚州區順河鎮中心國小教學樓未配備消防器材。睢寧縣李集第二中校內河道兩岸未建防護欄。淮安市楚州區建淮中心國小圖書使用記錄不完整,而且不能提供儀器使用記錄。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國中夜間值班記錄不夠規範。
有部分學校在校園環境的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海州區新壩國中、海州區實驗國小樓道不清潔,常州市戚墅堰區先行國小科學實驗室室內不衛生,通州市興仁中學校內河道有雜物。
(三)在辦學條件改善、教育資源整合、班額控制等方面,尚待做出更大努力。
回訪發現:144所學校中有28所學校的基礎設施依然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睢寧縣凌城中心國小、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鎮武圩國小、灌南縣三口鎮張灣國中由於教室數量不夠或者跑道不足而直接影響課程的全面開設。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高中儀器配備缺口大;宿遷市蔡集實驗國小、淮安市楚州區蘇嘴國中圖書配備不達標;淮安市楚州區淮安中學、淮安市楚州區順河鎮中心國小實驗室不足;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鎮武圩國小缺乏微機室;泰州市海陵區大浦中心國小缺乏心理諮詢室;淮安市淮陰區丁集實驗國小、淮安市楚州區順河鎮中心國小、南通市崇川區虹橋國小缺乏閱覽室;常州市戚墅堰區實驗中學、常州市鐘樓區西林實驗國中、淮安市淮陰區韓圩國中、淮安市淮陰區丁集實驗國小、淮安市淮陰區五里中心國小、淮安市楚州區溪河鎮國中、鎮江新區大路中心國小、泗陽縣張家圩中心國小缺乏檔案室,使得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和資料服務受影響。此外,海州區錦屏高中住校生晾曬衣服背陽,南通市崇川區虹橋國小、通州市四安中學學生餐廳面積不足,通州市東社國中、江陰市成化高中校舍破舊,興化市第二實驗國小公共廁所牆面有脫落,濱湖區濱湖中心國小附近工廠汽錘噪音等,也給學生的在校活動帶來十分的不便。
由於教師數量、教學用房不足和資源配置不當,睢寧縣高級中學、睢寧縣第二中學、睢寧縣李集二中、睢寧縣李集中心國小、常州市鐘樓區西林實驗國中、南通市崇川區五山國小、淮安市淮陰區棉花中學、淮安市淮陰區韓圩國中、淮安市楚州區車橋中學、淮安市楚州區建淮中心國小、射陽縣射陽中學、射陽縣洋馬國中、寶應縣安宜高中、寶應縣實驗國小、寶應縣范水中心國小、鎮江新區大港中學、鎮江新區大港中興國小、泰州市海陵區大浦中心國小、興化市安豐高中、興化市戴南高中、興化市安豐鎮國中、興化市陳堡鎮中心國小、宿遷市宿豫區蔡集實驗國小、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第一國中等存在全校平均或部分班級班額超過省定國小和國中每班50人、高中每班54人的限額的現象。其中,睢寧縣凌城中心國小達71人、淮安市淮陰區五里中心國小達66人、淮安市楚州區順和鎮中心國小達65人、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中心國小達61人;睢寧縣凌北中學達68人、淮安市楚州區淮安中學達63人、南通市崇川區濠河中學達60人。
睢寧縣高級中學、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高中還存在復讀班。
三、有關工作建議
(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要把學習、宣傳、貫徹《管理規範》工作貫穿教育行政及學校工作的全過程,真正從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建人民滿意的“和諧校園”的高度提高對貫徹執行《管理規範》重要性的認識。要注意克服貫徹實施《管理規範》過程中的惰性,真正把《管理規範》的要求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為切實提高學習和培訓成效,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督促學校強化學習氛圍,增強《管理規範》在日常工作中的滲透力,自覺克服工作中的隨意性,將貫徹執行《管理規範》的自覺意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要加大力度,進一步鞏固整改成果。
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分類指導和考核督導的工作力度,有效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緊迫問題,切實鞏固整改成果,使每所學校都能儘快走上規範管理的軌道。要重視進一步做到真抓實幹,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健全管理制度、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把《管理規範》的要求落實到每一個環節、每一位師生員工,注重工作的過程管理。要下決心在一個較短時間內通過加強督查與指導,儘快改變少數學校管理粗放的狀況,推動本地區所有學校貫徹執行《管理規範》的工作上水平、登台階。要改變靠突擊應付抓工作,提高常態下的管理水平。
(三)要繼續強化扶貧助弱,促進高位均衡。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扶持力度,促進教育均衡。要針對部分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辦學條件不夠完善、師資隊伍和有關人員亟待配備和培訓的現狀,利用暑期進一步通過資源整合、增加編制、加強培訓以及人才引進等辦法為有關學校排憂解難,及早保障辦學基本條件到位,早日解決班額超標、課程難以開齊開足等問題,促進各類學校均衡發展。
各有關縣(市、區)要根據本次回訪督導的意見要求,對有關學校校長進行誡勉談話,督促學校進一步整改,並於2008年6月底以縣(市、區)為單位將縣、校兩級的整改方案書面報省教育廳教育督導室。省將再次組織回訪督導,督查到底。其他各縣(市、區)也要繼續高度重視《管理規範》的落實工作,通過自身的對照和排查,主動整改,為創建“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