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局中

淮北局中

該校現有教學班65個,在校學生總數4613人。 學校現有有教職工241人,教師平均年齡僅34歲。 學校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的教學環境逐步形成,能滿足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需要。

一、基本情況

該校現有教學班65個,在校學生總數4613人。高一32班高二年級19個班,
高三年級18個班,高中總學生數2415人(其中現有住校生985人);為了儘可能的建設出特色濃厚的校園文化,學校從兩個結合入手來抓校風建設,政教處以“三個節”為主線來開
展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德育工作和課堂教學的結合、德育工作和法制教育的結合,以及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和“風帆計畫”(與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合創)的開展與實施,不僅豐富了學校的文化內涵,而且促進了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形成,同時也把不少學生引進了藝術的大門,最近幾年已有數十名學生考入北京廣播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天津藝術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及部隊藝術院團。

二、師資隊伍建設

該校十分重視教職工隊伍的建設,上個世紀80年代初原礦務局為了辦一所重點中學,曾在礦區選調了一批骨幹教師加強局中的辦學力量,大大地促進了學校的發展。近幾年,我們又提出了“辦名校、推名師、育英才”的辦學口號,在引進教師的問題上嚴把關、精挑選,在教師培訓上我們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重視校本培訓,堅持高要求、嚴訓練,師資水平迅速地得到了提高。 學校現有有教職工241人,教師平均年齡僅34歲。高中教師104人,國中教師84人,教輔人員10人,行管人員32人。我校教職工具有高級職稱資格的110人,具有中級職稱資格的55人。具有初級職稱資格的65人,工人11人。 近幾年我校教師教學成果顯著,有20多位教師在礦區、市、省及國家級教學競賽中獲獎,劉勝武老師獲省教壇新星語文課大獎第一名、徐英柏獲省教壇新星政治學科比賽第一名、青年教師胡曉蕾在省英語優質課大賽中獲第一名,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優質課大賽榮獲二等獎。我校現有省特級教師一名,省教壇新星兩名、市教壇新星五名、礦區名師兩名、礦區教壇新星五名。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很高,每年都有20多篇教學論文在省以上刊物發表。

三、領導班子情況

在幹部隊伍的建設上,我們本著高效、精幹、的原則,現校領導班子有14人組成。其中校級領導三人:校長、後勤副校長和調研員各1人;中層幹部11人:7名正科、4名副科,分別為工會正副主席、辦公室正副主任、政工科正副科長、團委書記(兼政教處主任)、教科室正副主任、教務主任、總務主任等。現所有校領導都是師範院校畢業且從教學一線選拔上來的。領導班子中有12人為大學本科學歷、2人為大專學歷,平均年齡約44歲。所任學科分布在語、數、外、理、化、生、政、史等學科。

四、教學教研情況

良好的聲譽源於全校師生的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基礎教育承擔著培養人才描繪未來的神聖使命,肩負著沉甸甸的社會責任。近年來,公司中學堅持“以人為本,創新發展”的原則,以素質教育為主線,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文明、勤奮、嚴謹、求實”的校風,“嚴謹、探索、愛生、奉獻”的教風和“文明、勤奮、踏實、進取”的學風。 學校的決策者具有敏銳的戰略眼光,一方面高瞻遠矚地制定出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樹立全新教育觀念、探索全新教育模式,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戰略;禮聘國家著名的教育專家、學者擔任學校的顧問,指導學校的工作。另一方面,積極走出去、請進來,不時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前來校指導,同時分期分批地組織教師前往省內外先進學校觀摩學習,與一些名校建立了攜手共進的友好關係。 2000年,我校又啟動了名師系列工程,並根據自己的年齡特點和教學業績積極競爭“新秀杯”、“精英杯”和“桃李杯”。 對青年教師實行檢查聽課制和導師制,通過一幫一和結對子的方式進行跟蹤培養。鼓勵教師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師生關係,始終對每個學生充滿愛心,充滿希望,並用愛心去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最大限度地去挖掘他們的潛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學校嚴格按照學校的《素質教育實施方案》,遵循“德育是靈魂、創新是重點、課程是核心”的工作思路,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最佳化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的聲譽由此節節攀升,現又與澳大利亞麥克勞德學校結成了友好學校,進一步擴大了學校的影響。考慮到在校學生與高校、社會及未來發展的對接,集團公司中學大膽地確立了“兩個延伸、多種模式”的基本教改思路,力推“三個轉變”的教學思想。而在多模式教學上,注重活躍課堂,大量採用和開發課件,通過嘗試多種教法進行教、學互動,最佳化教學效果。定期組織學生前往相關單位進行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並參加不同崗位的技能實習,讓學生深入社會和了解社會,為他們將來順利跨入社會和儘快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教學質量的步步提高和整體聲譽的不斷攀升也反過來為學校營造優美的素質教育環境創造了條件。

五、校園文化

竹笛文學社
一直以來,文學社以“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為宗旨,以反映當代中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為思路,以繁榮校園文化,豐富中學生的課餘生活為己任力圖提供一個展現新時代校園文學想像力的平台。
《竹笛之聲》作為我校創辦時間最久,影響力最大的文學刊物,已成為實驗高中的一面文學旗幟,並在安徽省各大高校中享有較高的聲譽,獲得“首屆全國中國小生優秀校報校刊評比一等獎”、“安徽省首屆中學生校報校刊評比一等獎”等榮譽。
陽光季節廣播站
我校陽光季節廣播站成立於2005年,距今已陪伴同學們相當長一段時間了。在此期間廣播站始終奉行著“用聲音打動您的心靈”這一理念,在課餘時間為同學們帶來各式節目,讓大家在繁忙的學習中得以放鬆一下。節目主要分為以下幾類:新聞、散文與音樂天空。新聞“時刻關注”為大家奉上最新的時政信息、體育情況和天氣預報,讓大家“不出教室門,便知天下事”。
陽光季節,四季陽光,希望我們能夠打動你的心靈,播送屬於我們的青春最強音!

心理健康協會
心理諮詢室
心理健康協會成立於2008年4月,建會時人數為331人。直屬與心理諮詢中心的學習型、服務型團體。協會致力於幫助同學預防與解決心理問題,緩解精神壓力,健康學習,快樂生活。迄今為止,協會在詹林老師的指導下編排了九期《心海方舟》,並以《心海方舟》為紐帶,架起一座編讀交流的橋樑。

魔方社團
校魔方社團成立於去年,是由一群熱愛魔方的同學自發組織起來的。自成立以來,開展了一系類豐富多彩的活動。三次大型的校園魔方比賽見證了社團的成長,由開始單一的三階競速,增長到了二、三、四、五階的比賽,由原始的雙手還原擴展到了單手、雙手和盲擰,起初的好奇變成了熱愛,業餘變身為專業。終於,不久前社團攜手校園吉尼斯開辦了魔方吉尼斯的比賽,並一舉打破了所有項目的記錄,其中三階與魔板(8片)接近世界水平。
若初詩社
校“若初詩社”成立於2010年9月,由09級熱愛詩歌的優秀學子發起建立,建立時先後經過了十四屆校學生會主席與政教處審批。學校政教處主任張成榮勉勵若初詩社社長和副社長道:“只有寫出過硬的詩歌,才能獲得大家一致的好評,你們放心的去寫詩歌,經費以及後續問題由學校解決!”
若初詩社的目標:為校園文化注入詩意,提升校園文化底蘊,推動青少年國學學習,培養一批優秀少年詩歌作家,進一步提升我校對皖北地區乃至全國的影響力。
若初詩社刊物:《若初詩刊》(三月刊)。

六、學校資產、設施情況

資產

學校占地總面積36879M2,總建築面積為21081M2。學校現有教學樓二幢、科技樓一幢,圖書閱覽樓一幢(一樓為學生食堂,面積約為780M2,能滿足400名學生同時就餐),學生宿舍樓一幢(面積4833M2,建有水沖廁所13間,學生浴池2間),辦公樓一幢,職工宿舍樓二幢,單身教工公寓三套(實用面積為351M2,另有腳踏車棚兩處,後勤部門倉庫和保管室基本能滿足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我校現有標準教室62間,物理實驗室4間,化學實驗室3間,生物實驗室2間,每間實驗室面積均在90M2以上,藥品和儀器配備齊全,實驗課的開出率為100%。學校建有多功能音樂教室一間,美術室一間,體育器材保管室1間,教師辦公室10間,教師休息室1間,教師健身房1間。學校建有生態館、海洋館、圖書館和圖書閱覽室。閱覽室設座總計430個,其中電子閱覽室94座,教師閱覽室設座50個,圖書館現有藏書10萬餘冊,每年訂閱雜誌200餘種。

設施

學校教學設施齊全,雙向互動教學系統連線到所有教室,教室里電視、廣播設施齊全。學校建有校園網路,擁有電腦610多台,每台電腦都可以登錄英特網。網路教室4間,音像資料、計算機教學軟體的數量和種類能滿足教學需要。學校建有多媒體教室39個、天文台一座、電視接收系統1套和校校通遠程教育接收系統1套,各教師辦公室均配備了微機,學生電子閱覽室正在實施之中。學校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的教學環境逐步形成,能滿足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需要。

未來展望

現在我校已從企業脫離出來,正式移交市教育局統管,我們要繼續保持和發揚優良傳統,在思想、制度、工作等方面積極做好新舊對接,在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等方面要做到與時俱進,儘快融入全市教育的大環境中去,爭取早日跨入安徽省一流示範高中的行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