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收益

淨收益

淨收益也叫淨利潤(Net Profit) 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以後公司的利潤留存,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淨收入。淨利潤的計算公式為:淨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淨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淨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淨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淨利潤的取決因素

淨利潤的多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率。

企業的所得稅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稅率愈高,淨利潤就愈少。我國現在有兩種所得稅率,一是一般企業33%的所得稅率,即利潤總額中的33%要作為稅收上交國家財政;另外就是對三資企業和部分高科技企業採用的優惠稅率,所得稅率為15%。當企業的經營條件相當時,所得稅率較低企業的經營效益就要好一些。

舉例說明:

如一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營業收入為4000萬元,總計賣出了2萬台家電,每台家用電器的平均進價為1500元,員工一年的工資100萬元,房屋租賃等開支為400萬元,營業稅率為3%,則這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總成本為:

總成本=家用電器的總進價+員工工資+房屋租賃費用=1500×2+100+400=3500(萬元)

營業稅=營業額×營業稅率=4000×3%=120(萬元)

則這家電器商店的利潤總額為:

利潤總額=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

=4000-3500-120=380(萬元)

當所得稅率為33%時,其淨利潤為:

淨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380×(1-33%)=254.6(萬元)

當所得稅率為15%時,其淨利潤為:

380×(1-15%)=323(萬元)

很明顯,當所得稅率低時,企業的盈利就大。對於同一家公司,其稅後利潤在享受15%的所得稅率時就比33%的所得稅率時要高26.84%。

淨利潤的重要性

稅後利潤(即淨利潤)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標。對於企業的投資者來說,淨利潤是獲得投資回報大小的基本因素,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淨利潤是進行經營管理決策的基礎。同時,淨利潤也是評價企業科盈利能力、管理績效以至償債能力的一個基本工具,是一個反映和分析企業多方面情況的綜合指標。

淨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淨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淨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淨利潤現金含量

是指生產經營中產生的現金淨流量與淨利潤的比值。該指標也越大越好,表明銷售回款能力較強,成本費用低,財務壓力小。

淨現金流量是根據現金流量計算的,淨利潤是根據權責發生制計算的,比如一家公司收到大量預付款,沒有確認收入,不計算利潤,但是收到現金,所以這個比例會非常高。

淨利潤現金比率

該指標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之比。利潤表提供的淨利潤是以權責發生制、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以及幣值不變為前提確認的,由於受判斷和估計的準確度影響,加之通貨膨脹和一定會計期間資本性支出、存貨周轉速度以及商業信用的存在,使淨利潤和現金流量之間產生了差異,這種差異形成了不同水平的“淨收益品質”。現金流量高,淨利潤很低,說明企業經營保守,沒能把握好投資機會,企業現金流量品質較差;如果淨利潤高,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很低,企業會因現金不足而面臨困境,嚴重時會導致企業破產,這說明企業淨收益品質很差。2.銷售淨現率。該指標是本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本期銷售收入之比。計算分析該指標,可以衡量企業銷售收入產生現金流量的能力。該比率越高,說明銷售收入產生現金流量的能力越強。但是,這並不是說銷售淨現率越高越好,因為過高的銷售淨現率可能是由於企業信用政策、付款條件過於苛刻所致,這樣會限制企業銷售量的擴大,從而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評價企業銷售淨現率的合理水平,應結合企業所處行業的平均水平、各地商業往來慣例和企業信用政策進行綜合考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