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經文字

消經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的一種拼音文字。根據東鄉語和漢語拼寫出土語消經和漢語消經。共有32個字母,書寫習慣沿阿拉伯文自左向右橫寫。詞尾有四種書寫形式,有些字母還有變體和改變筆型的寫法。有9個主要表示元音的符號和4個標點符號。缺點主要是:正字法不健全,無字母表;有一字母多音值和一音值多字母現象;基本以音節為單位連寫,介詞連寫的較少;附加符號多,有些附加符號與元音字母重複。另外,土話消經中的字母比阿拉伯文字母多4個(阿拉伯文有28個字母)。東鄉族使用的消經文字大約產生於17世紀,是伴隨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的發展以及受回族消經文的影響而產生的。主要用於記錄東鄉族民間文學,札記和通信等。

【消經文字 】【xiāo jīnɡ wén zì 】

使用範圍

使用範圍包括甘肅、新疆等東鄉族聚居區,使用者多為教長、老人、阿訇、滿拉等宗教神職人員。目前隨著漢語言文字在東鄉地區的普及,其作用和用途已縮小。主要用於記錄、傳抄帶有宗教色彩的東鄉族民間詩歌,通信記事多用回族的漢語消經文或漢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