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亡板塊

消亡板塊,即地球各圈層之間互相碰撞後融合而消失的邊界。既包括各層岩石(岩漿),也包括各大陸板塊。

匯聚型邊界,又稱消亡板塊。

簡介

根據物理性質可將地球上層自上而下分為剛性的岩石圈和塑性的軟流圈兩個圈層。岩石圈在側向上被地震帶所分割,形成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塊,稱為岩石圈板塊,簡稱板塊。各板塊的厚度不同 ,約在幾十千米至 200千米左右。全球共可分為六大板塊 : 歐亞板塊 、太平洋板塊、印度-澳大利亞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在這六大板塊中還可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小板塊。兩個板塊之間的接觸帶稱為板塊邊界。可分3類:① 離散型邊界,又稱生長邊界,為二相互分離的板塊邊界。見於洋中脊或洋隆,以淺源地震、火山活動、高熱流和引張作用為特徵。洋中脊軸部是海底擴張的中心,也是地幔物質上涌、冷凝,生長出新的洋底岩石圈並添加到兩側分離的板塊後緣所在。②匯聚型邊界,又稱消亡板塊,二相互匯聚、消亡的板塊邊界。可分兩個亞類:俯衝邊界和碰撞邊界。現代俯衝邊界位於太平洋周緣的海溝 ,大洋板塊在此俯衝 、潛沒於另一板塊之下;大洋板塊俯衝殆盡,兩側大陸相遇匯合併相互碰撞乃形成碰撞邊界,歐亞板塊南緣的阿爾卑斯 - 喜馬拉雅帶是典型的板塊碰撞帶的實例。③守恆型邊界,相當於轉換斷層,是二相互剪下滑動的板塊邊界。地震、岩漿活動、變質作用、構造活動等主要發生在板塊邊界。

板塊運動是一板塊對於另一板塊的相對運動,其運動方式是繞一個極點發生轉動,其運動軌跡為小圓。軟流圈地球物理屬性是地震橫波波速降低、導電率顯著升高的上地幔中的低速層,其物質可能較熱、較軟、較輕,具有一定的塑性,是上覆岩石圈板塊發生水平方向上大規模運動的前提。板塊運動的驅動力一般認為來自地球內部,最可能是地幔中的物質對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