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300水陸兩用飛機

中國海鷗300水陸兩棲飛機由中航工業特飛所總設計,由中航工業石飛與中航工業特飛所聯合研製,是國內首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輕型多用途水陸兩棲飛機。該飛機採用單船身布局形式,機翼為大展弦比梯形翼,機翼翼尖設有翼尖小翼;機身尾部布有十字型尾翼,適合在城鄉地區、特別是在近海、內陸的江河湖泊、水庫等水源豐富地區使用,具有環境適應性好、實用維護成本低、用途廣泛等優勢,基本型為可載4-6名乘客。可廣泛用於公務飛行、飛行員培訓、客貨運輸、醫療救護、航空探測、旅遊觀光等。該機於2010年10日在石家莊首飛成功,並於11月參加珠海航展。

背景資料

運5B飛機交付轉場運5B飛機交付轉場

1970年5月,為加強國防建設,國務院決定在石家莊建立運5飛機專業生產廠。一大批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航空工業生產、技術和管理人員積極回響國家號召,在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來到石家莊拉開了運5飛機生產的序幕,中航工業石飛由此誕生。公司成立後,僅用了4個多月的時間,就將第一架轉產後的運5飛機送上了藍天。企業邊生產、邊建設,到1975年已經初具規模,形成運5飛機批量生產能力,當年就交付運5飛機20架。1979年,公司創下了年產運5飛機35架的生產紀錄。到1985年,公司共生產銷售運5飛機221架,為軍用航空、民航運輸、農林地質、航空體育等做出了重要貢獻。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實施“軍轉民”戰略,軍品訂貨量銳減,運5飛機銷售一度慘澹。為了生存,中航工業石飛和當時許多軍工企業一樣,集中力量進行軍轉民,利用航空企業的技術優勢,大力發展民品,如電風扇、洗衣機、機車等。在當時開發的多種民品中,和日本山葉合作的明星系列機車逐漸創出品牌、形成規模,成為了當時企業的支柱民品。雖然民品開發獲得了較大成功,而此時運5飛機的軍品訂貨量幾乎為零,但石飛人的航空情結使他們沒有忘記航空主業,而是依然孜孜不倦地在航空產品上尋求突破。
面對軍品市場的萎縮,石飛人另闢蹊徑,將目光轉向了民機市場。通過市場調研,他們敏銳地看到了通用航空的巨大潛力,較早地開始了通用飛機的探索。1987年,公司對運5飛機進行了改型,換裝進口發動機、更新電子設備、加裝翼尖帆片、減輕重量、增加商載,於當年12月生產出首架運5B飛機樣機並首飛成功。1989年5月20日,該機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運5B飛機補充型號合格證,並於次年正式轉入批量生產。隨後,公司又相繼推出了運5B農林型、運5B(K)旅遊型、運5B(D)多用途型、運5B-100公務型等系列飛機,努力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民品的開發與運5飛機的改型,使石飛人較早地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的思路,也使中航工業石飛的飛機產品實現了從軍用到民用的轉型。
然而,就在運5B飛機剛剛打開市場、尚未進入批量生產的時候,由於受到民營經濟的巨大衝擊,1994年民品銷量一落千丈,企業迅速跌至谷底。曾有一段時間,每個職工每月只能領到100元的生活費,企業一度徘徊在破產的邊緣。在民品發展受阻的情況下,石飛人更加堅定了走航空專業化發展道路的信念。
即使在極度困難時期,石飛依然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航空產品上。運5B飛機以其成本低、用途多、安全性好、適用性強等特性在軍用市場上取得突破,列入部隊裝備,拉開了空海軍訂貨的序幕。同時,積極拓展民用市場,石飛人以頑強的市場開拓精神,為運5B飛機贏得了新的國內市場空間。目前,運5/運5B系列飛機已經成為我國通用航空領域市場保有量最多、年作業量最大、適用領域最廣、對社會貢獻最大的通用飛機機種。除此之外,企業著手制定了新的通用飛機開發戰略,在市場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技術儲備,瞄準中國通用航空的未來市場,不斷探索新機研發的道路。如成功研製生產的“蜻蜓”系列超輕型飛機和正在預研的運15-2000多用途飛機等都記錄著石飛人對航空事業的不懈追求。

合作探究

“小鷹”500飛機“小鷹”500飛機

創新合作模式 “小鷹”500應運而生
2000年,對小型通用飛機市場發展前景的不謀而合的認識使中航工業石飛、中航工業一飛院和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走到了一起,探討共同開發4~5座輕型多用途飛機的可能性,並於2001年6月以全新的合作模式啟動了“小鷹”500飛機的研製。
當時中國的通用飛機市場剛剛起步。沒有國家的項目資金支持,要開發一個新機型,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資壓力和市場風險不言而喻。但早就習慣了在風雨中前行的石飛人看準的正是這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國內通用航空產業的廣闊前景。縱有再大的困難也要讓“小鷹”500飛機飛上藍天!研製資金緊缺,幹部職工們就主動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支持“小鷹”500飛機上馬;沒有新機研製經驗,技術人員就和生產工人一起在現場摸索經驗。這就樣,一場新機研製攻堅戰在中航工業石飛轟轟烈烈地展開,參研技術人員和職工吃住在現場,在火紅年代裡的那種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場面又在“小鷹”500飛機研製現場得到再現。
由於技術共享、利益一致,合作三方在研製中鼎立合作,極大地提高了研製效率,僅用兩年多時間就將“小鷹”500飛機研製成功並實現首飛。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該機完成了很多一類風險科目,順利完成了調整試飛、型號合格審定試飛、功能與可靠性試飛, 並於2005年10月29日獲得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正式打開了通航市場的大門。
“小鷹”500飛機按照單駕駛、雙操縱體制進行設計,採用常規氣動布局、下單翼、全動平尾、單台活塞發動機、螺鏇槳驅動、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該機翼展9.879米,機長7.743米,機高3.044米。最大起飛重量1400千克,有效載荷560千克,最大航程1820千米,巡航速度250千米/時,實用升限4200米。
“小鷹”500飛機的綜合性能達到了國外同類飛機的先進水平,在我國航空工業領域取得了多項第一:首架完全按照中國民航CCAR-21部適航管理程式和中國民航CCAR-23部設計要求進行設計,在民航適航部門全程嚴格監控下完成各項規定設計和驗證工作的飛機;中國最先研製出的4座通用飛機;國內研製的第一種能供私人使用的商用飛機;在國內第一次採用了薄蒙皮、大隔框結構,有效減輕了自身重量;國內第一種進行尾鏇試飛的通用飛機。
值得一提的是,“小鷹”500飛機在研製之初就有明確的目標用戶,打破了中國民用飛機以往的設計、生產和使用各方相對獨立的傳統,在國內首次實行由飛機設計、製造和使用三方聯合自主開發研製的合作模式,是中國通用航空製造史上第一個跨集團、跨地區、跨行業的合作。“自願聯合、自主發展、自籌資金”,“共同研製、共同開發、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三自、四共”市場化運作新機制應運而生,開創了我國採用新機制研製通用飛機的先河,探索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飛機研製的成功道路。
2009年,“小鷹”500飛機生產銷售15架,並簽訂8架出口契約,實現出口外銷的歷史性突破。2010年,該機投入生產50架,以滿足國內飛行員培訓、航空俱樂部和通航公司的需要。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小鷹”500飛機的改進改型。

“海鷗”300尾翼對接“海鷗”300尾翼對接

肩負大使命 “海鷗”300振翅欲飛
中航工業石飛立志大力發展通用飛機,其目光並沒有僅僅局限在“小鷹”500飛機上,而是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研製的各類通用飛機。在公司的積極聯繫和溝通下,2008年9月18日,中航工業石飛與中航工業特飛所簽訂了合作框架協定,全面啟動了6座單發輕型水陸兩棲飛機——“海鷗”300型飛機的研製。
2009年7月,中航工業通飛在珠海成立,中航工業石飛和特飛所等成為其成員單位,“海鷗”300飛機隨之成為中航工業通飛成立後自行研製的第一個重點型號。2009年9月,“海鷗”300飛機正式發圖,投入試製。
“這個通用飛機型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並肩負著重要使命。”中航工業通飛副總經理,中航工業石飛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樞瑋如是說。集團公司要求“海鷗”300飛機在2010年8月實現首飛,並參加珠海航展。這不僅僅是第一次以整體面貌參加珠海航展的中航工業通飛新產品展示的需要,而且也是快速搶占市場先機和市場份額的要求。小飛機肩負著大使命,為此中航工業石飛把“海鷗”300飛機的研製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來抓。
“石飛人不怕困難,石飛人經歷過‘小鷹’500飛機研製攻堅的考驗,今天我們的條件有了改善,資金有了保障,外部資源能夠有效利用。為了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中國通用航空事業的發展,我們惟有堅定信心,奮力拚搏,克難攻堅,確保‘海鷗’300飛機如期實現首飛。”張樞瑋語氣堅定。
為完成任務,公司制定了嚴格的時間節點,01架海鷗300飛機計畫於2010年5月5日部裝交付,2010年6月15日總裝交付。公司在2009年9月從各基層單位抽調了一批技術骨幹到工程部,全面展開“海鷗”300飛機工裝型架設計工作,接著,工裝型架的製造工作進入緊鑼密鼓的組織狀態。2009年12月23日,“海鷗”300飛機部件開鉚,開始了飛機部裝工作。2010年4月8日,公司與中航工業特飛所聯合成立了“海鷗”300飛機研製部裝現場指揮部,加快“海鷗”300飛機部裝工作溝通協調速度,為研製工作充分爭取時間。截至4月21日,“海鷗”300飛機 01架尾翼部件、襟副翼、大梁、浮筒以及機身前段、中段和各主要框都已鉚接完工。機身、機翼開始上總裝型架預裝配。02架和 03架各部件也在陸續鉚接裝配中。

產業基地

石家莊通用航空產業基地鳥瞰效果圖石家莊通用航空產業基地鳥瞰效果圖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公司產品型號的增多,企業布局分散、設備陳舊落後等先天不足日益凸顯,已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而此時,石家莊市在整體規劃上,積極鼓勵各工業企業搬遷改造、退城進郊,並給予各種優惠政策。中航工業石飛從長遠發展考慮,決定實施企業整體搬遷,盤活存量資產,建設具有先進的設施、一流廠容廠貌的新廠區,實現企業快速發展。當地政府也看到了通用航空這一朝陽產業廣闊的發展前景,雙方一拍即合。
2006年6月,河北省政府和原中航二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以石家莊通用飛機產業基地為重點,在通用航空製造、運輸和服務等相關產業領域開展長期全面合作,這標誌著石家莊通用飛機產業基地建設正式啟動,這也是中航工業融入地方區域經濟的較早嘗試。隨著中航工業和中航工業通飛的成立,以及集團公司“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發展戰略的提出,2009年3月,中航工業通飛與石家莊市政府簽訂了做大做強石家莊通用航空產業基地、拓展非航空業務等一攬子戰略合作協定。

中航工業石飛是地方辦航空起家,雖然後來歸入航空工業系統,但其與地方的血脈聯繫卻是不容忽視的,這也為其融入地方經濟圈奠定了堅實基礎。中航工業石飛緊扣當地政府提出的“三年大變樣”的政策,結合集團公司發展戰略,以石家莊通用飛機產業基地的建設為契機,提出了“三年大變樣、五年大發展”的中期目標,而基地的建成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和重要支撐。
石家莊通用航空產業基地一期建設用地1100畝,總投資7億元,新增先進設備50餘套,擴大現有產品生產能力,引進新機型投入生產,並建設一個擁有1200米長跑道的2B級通航機場,發展通用航空相關業務。另外,基地還預留了3000畝的發展用地,用於後續國際合作、高新技術產業及專業化生產項目。
中航工業石飛在多年的發展中,從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創造效益的角度出發,逐漸形成了研發製造、維修和航空運營服務的綜合能力。早在1987年,中航工業石飛就成立了冀華通用航空公司,進行通用航空飛行作業的運營,包括農林作業、航空探礦、搶險救災、空中旅遊等,是我國通用航空公司中資歷較老、作業量位屬前列的甲類通用航空公司。2001年,中航工業石飛成立了飛機修理廠,建立了完備的運5/運5B系列飛機維修組織機構和質量保證體系,並於2009年11月20日取得了中國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頒發的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證,現已為國內通用航空公司和航空運動學校大修飛機50餘架次,充分發揮了飛機製造廠家的優勢,得到了廣大飛機用戶的信賴和好評。
在新基地建設中,公司進行了全產業鏈的整體規劃,既大力發展現有產品和服務,如通用飛機研發製造、通用航空運營和維修服務等,又積極拓展新的發展領域,將飛行員培訓等作為重點項目列入發展規劃。飛行員培訓業務的開展,不僅為以“小鷹”500飛機為主要機種的訓練型飛機投入運營提供了條件,更是我國通用航空快速發展、全民航空文化打造的迫切需要。
回首40年,在國家型號任務和科研、技改投入極少的情況下,中航工業石飛作為我國通用航空專業化主機生產廠,憑著航空人航空報國的志向、不等不靠和艱苦奮鬥的精神以及主動出擊的市場意識,在通用航空發展道路上頑強而執著地探索著。
2009年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涉及通用航空發展的提案和建議就達17件,創歷史新高。如今,通用航空的發展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重視,一些試點地區的空域相繼開放,中國通用航空的快速發展已經箭在弦上;2009年11月,河北省省委書記張雲川在河北國防科技民用成果展恰會上表示要大力發展河北的通用航空產業。2010年4月,河北省省長陳全國到石家莊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建設施工現場調研指導時指出,省政府會全力支持中航工業石飛做大做強,為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建設提供保證;中航工業通飛成立之後,將石家莊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定位為中國輕小型通用飛機的生產基地和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的北方基地,並給予石飛資金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可以說,中航工業石飛占盡天時地利,迎來了大發展的機遇期。
2010年,中航工業石飛確立了“小鷹”500飛機批生產交付50架、“海鷗”300飛機研製首飛、石家莊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建成並實現公司整體搬遷三大任務,制定了公司工業總產值翻一番,目標利潤同比增長50.5%的經營計畫。
2010年“三大任務”的完成是公司改變面貌、提高能力、打造一流通用航空企業的重要舉措,中航工業石飛將以嶄新面貌、全新姿態跨進通用航空發展的快車道,迎接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的春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