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飛處

海鷗飛處

《海鷗飛處》是瓊瑤寫的小說之一,2005年11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發行。從香港到台灣的她扮演各種全然不同的角色,也不斷捉弄著俞慕槐的感情。海鷗是個殺了丈夫的女人;葉馨是個二流的駐唱歌女;只有楊羽裳是她—一個從小被寵壞、愛惡作劇的富家女。這次,她選錯了遊戲對象,她不能克制她愛上了俞慕槐,卻因不斷的誤會與猜測,使他們陷入痛苦的愛恨矛盾之中。而歐世澈的出現,將帶來什麼樣戲劇性的變化?羽裳和慕槐能有緣雙飛,抑或將如海鷗般地孤獨單飛呢?……

基本信息

同名小說

海鷗飛處海鷗飛處

·書名:海鷗飛處

·作者:瓊瑤·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頁碼:292 頁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

·ISBN:7535430600

·條形碼:9787535430601

·版本: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從香港到台灣的她扮演各種全然不同的角色,也不斷捉弄著俞慕槐的感情。海鷗是個殺了丈夫的女人;葉馨是個二流的駐唱歌女;只有楊羽裳是她—一個從小被寵壞、愛惡作劇的富家女。這次,她選錯了遊戲對象,她不能克制她愛上了俞慕槐,卻因不斷的誤會與猜測,使他們陷入痛苦的愛恨矛盾之中。而歐世澈的出現,將帶來什麼樣戲劇性的變化?羽裳和慕槐能有緣雙飛,抑或將如海鷗般地孤獨單飛呢?……

作者資料

姓名:陳喆

筆名:瓊瑤

英文名稱:Qiong Yao

生日:1938年4月20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155公分

學歷:高中畢業

婚姻狀況:已婚

最喜愛的季節:秋季

最喜歡的動物:狗

最喜愛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嗜好:詩詞、小說、電影

優點:感情細膩,文筆優美,詩詞功底深

就職於:作家

籍貫:湖南省衡陽

部落格地址:http://blog.sina.com.cn/qiongyao

個人經歷

瓊瑤【注音】:qióngyáo

原名陳喆,衡陽縣渣江鎮人。1938年4月20日生於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高中畢業後不久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進入電視、電影製作行業,其間婚姻破裂。現任丈夫為其經紀人、出版人,經營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瓊瑤所有作品均由該公司出品。

中國台灣當代作家。原名陳喆,筆名瓊瑤、心如、鳳凰等。湖南衡陽人。她生逢戰亂,1949年隨家遷台灣,就讀於台北師範附小及台北一女中。高中畢業後未能考取大學。16歲在台灣《晨光》雜誌發表短篇小說《雲影》。讀高中時,先後發表200餘篇文章 。1963年自傳式長篇小說《窗外》出版,一舉成名 。1963 ~ 1985年 ,共創作長篇小說 《幸運草》 、《煙雨濛濛》 、《 幾度夕陽紅 》、《彩雲飛》 、《心有千千結》 、《在水一方》 、《月朦朧 ,鳥朦朧》 、《雁兒在林梢》、《碧雲天》、《冰兒》等42部。美化人生的愛情理想是她小說的主鏇律;曲折新奇、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是她小說引人入勝的主要手段;具有濃郁詩意、雅俗共賞的文學語言是她小說獨具魅力的重要特點。因此她的言情小說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並有大量作品被拍成電影、電視片。

年曆事跡

1947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十六歲時,用成人的口吻寫的小說《雲影》在《晨光》雜誌發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從此躍登台灣文壇。她創作頗豐,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許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幾甚至幾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在台灣和海外擁有大量讀者,尤其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

1942隨家人由成都遷回故鄉湖南省,其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回四川 ;

1947舉家遷上海,在上海《大公報》發表其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

1949遷往台灣台北,父親任教於台北師大歷史系,母親任教於建國中學 ;

1959結婚 ;

1963在《皇冠》雜誌刊出小說《窗外》,不久後出單行本,為瓊瑤出版的第一本書

1964離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絲花》,《煙雨濛濛》,《啞女情深》;

1968成立火鳥公司,拍攝《月滿西樓》和《陌生人》(改編自小說《幸運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與平鑫濤結婚 ;

1985出版《冰兒》,唯一沒有父母親角色的小說 ;

1986推出電視連續劇《幾度夕陽紅》 ;

1988首度返回大陸 ;

1990齣版《雪珂》,首部歷史古裝長篇小說 ;

小說生涯

當《文學報》記者曹曉鳴採訪瓊瑤時間“您認為自己是傳統女性還是現代女性”時,瓊瑤對自己性格的看法:“我想不是傳統的,但崇尚東方的智慧.”“我想我不是傳統的,我自幼性格中就有一種叛逆性.《窗外》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自傳.自小我就任性,倔強,我行我素,為此吃了不少苦頭.'三歲看到老',你想我會是傳統的嗎?”記者進一步問:“那是您的性情.在思想觀念,道德倫理,為人處世上您是否尊重和依循傳統呢?比如您是如何看待女人的幸福的?”瓊瑤笑著回答道:“如果這樣說我就更不傳統了,因為我是價值多元論者,女人幸福以她自己的感覺為度,沒有統一衡定的標準,不過這種各不相同的感覺都要有一個明智的前提,那就是作為一個女人要清醒地意識到在這個男人為主的社會裡女人的種種不可更變的局限,一味心高志遠是不行的.對女人來說幸福的含義是雙重的,簡單說就是社會價值的實現和個人情感如婚姻,家庭,生兒育女的滿足.這兩種要求總是發生衝突,雙重滿足的可能性較小.所以一定要接受這一事實,坦然處之,才可能走向幸福.”記者問:“那么,您是否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女人?”瓊瑤回答道:“是的,我盡力而為.我不過是得到了我想得到並且能得到的東西.”瓊瑤把“能”字說得特別重,表現出她的自信來.記者又問:“那么您是否相信有永恆的愛?”瓊瑤的回答巧妙而又出乎人意外:“兩個人到老都有話說那就是永恆的愛了.”記者問:“您覺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瓊瑤認真地思索後回答說:“我覺得自己是個複雜的矛盾體.在情緒上我起落較大,時而快活,時而沮喪,時而天真,時而瘋狂,說不上有什麼原因.至於人生態度,總的說來我是個悲觀主義者,相信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人生既痛苦又無聊,但在具體的生活中我又留戀著每一陣清風,每一片雲彩,為一點小事或喜或悲,當然最終我總是能超脫出來而不陷得太深以致不能自拔.”瓊瑤顯然善於辭令,且還有著一副悅耳的嗓音.她隨之讓人感到她的傳統還體現在她與丈夫平鑫濤先生的關係中.說起平鑫濤瓊瑤反而顯得平靜,甚至有點從容不迫了,全不似平先生談起妻子來時那脈脈含情的情態.瓊瑤說:“婚姻美滿很大程度是依賴雙方的心智素質水平,尤其是女方,比如平先生總是牽著我鼻子走卻又總讓我覺得自己贏了,而我非常重視雙方精神上的溝通,哪怕寫作再緊張,他出版社的業務忙,我們也總是要抽出相當一部分時間交換對各種問題包括對方的看法,不斷地了解對方,也讓對方了解自己.若產生分歧,我們不迴避也不掩飾自己不愉快的情緒.雙方是互相依賴,又尊重彼此的獨立人格.”瓊瑤還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她寫作時經常忘了吃飯,全由平鑫濤到時送到面前,所以平鑫濤開玩笑地說:“如不送飯去,瓊瑤會餓死在書桌前.”瓊瑤說,其實平鑫濤要真地不送飯給自己,自己還是會去找東西吃的,依賴往往是對方培養的,真要依賴不到人也就會自尋出路了,難道還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呀?瓊瑤說完自己爽朗地大笑起來.對於自己的作品,當記者談到有的評論家認為她是在重複自己時,瓊瑤並不願意就此多討論,只是簡單地回答道:“讀者被觸動的神經往往也是單一的,只要能打動人心,重複怕什麼,不能打動人花樣再多也沒用.”瓊瑤說她很少去考慮應該寫什麼,只憑本性,自然的衝動寫.她告訴記者她寫的常常就是身邊發生的真實故事.像《匆匆,太匆匆》中的好孩子就真有其人,她的許多信件至今還保存在他們手中.記者問瓊瑤今後會不會涉足其他題材領域,瓊瑤認為至少目前不會,因為她喜歡她習慣的題材範圍,輕車熟路,一往情深.

提及香港和台灣兩地的愛情小說,瓊瑤確實是一個橫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實上,自她的處女作《窗外》在1963年發表後,便奠定了她在愛情小說的重要地位.

瓊瑤的小說可分為三期:早期小說包括1963年發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靈》和《白狐》,主要是由歷朝歷代中國民間傳奇發展的古人愛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說由《海鷗飛處》開始,至《燃燒吧!火鳥》,主要是描寫當代台灣為背景的愛情小說,除《我是一片雲》外,可說全是大團圓結局.晚期則由八十年代創作出版《雪珂》開始,小說的背景搬回古代,內容企圖處理變遷中都會男女的愛情觀,並嘗試脫離早期悲劇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樂故事.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於抗戰時期的重慶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後,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明遠,並定居台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霜的戀情,曉霜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並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後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的交織.最後,霜曉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這部作品,內容和結構都類似電視連續劇的模式,亦即是情節複雜,高潮迭起;情感表達方式強烈而誇張;人物關係則因家庭夙怨而糾纏不清;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導致種種終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謎底的揭曉,及戰亂,分離和重逢,這一切無疑是通俗劇的“基本元素”.

總括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愛情是滋潤女性自我並賦與活力的源頭.沒有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枯萎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事實上,在五四時代,“愛情”這個概念是一種公眾性的意識形態,主要是對中國父權制度的反叛和挑戰,但在瓊瑤的言情小說里則完全屬於私人領域,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評為女主角面目蒼白的理由;然而,這樣一個夢幻世界推到了極致也有其意識形態上的助力,逆轉了父權家庭中尊卑階層的權利和義務關係,使擁有資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喚下,對一無所有的子女,特別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獻.這亦是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

瓊瑤的其他作品:

《窗外》《幸運草》《六個夢》 《煙雨濛濛》

《菟絲花》《幾度夕陽紅》 《潮聲》《船》

《紫貝殼》《寒煙翠》 《月滿西樓》《翦翦風

《彩雲飛》《庭院深深》 《星河》《水靈》

《白狐》《心有千千結》《一簾幽夢》

《浪花》《碧雲天》 《女朋友》《在水一方》

《秋歌》《人在天涯》 《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

《雁兒在林梢》《一顆紅豆》 《彩霞滿天》《金盞花》

《夢的衣裳》《聚散兩依依》 《卻上心頭》《問斜陽》

《燃燒吧!火鳥》《昨夜之燈》 《匆匆,太匆匆》 《失火的天堂》

《我的故事》 《冰兒》 《剪不斷的鄉愁》《雪珂》

《望夫崖》《青青河邊草》 《梅花烙》《鬼丈夫》

《水雲間》《新月格格》 《煙鎖重樓》

還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一陰錯陽差 》 《還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二水深火熱》

《還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三真相大白》

《蒼天有淚之無語問蒼天》

《蒼天有淚之愛恨千千萬》 《蒼天有淚之人間有天堂》

還珠格格第二部五之一風雲再起》 《還珠格格五之二生死相許》

《還珠格格五之三悲喜重重》 《還珠格格五之四浪跡天涯》

《還珠格格五之五紅塵作伴》

還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間三之一》 《還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間三之二》

《還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間三之三》 《又見一簾幽夢

筆名由來

瓊瑤出自詩經

詩經·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作品注釋

注釋:

瓊琚:美玉美石之通稱

匪:非

《木瓜》讀解

《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瑤(瑤、玖)”生髮出的成語“投木報瓊”,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

對於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語句並不複雜的先秦古詩,古往今來解析其主旨的說法居然也有七種之多(據張樹被《國風集說》統計),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現代學者一般從朱喜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平心而論,由於詩的文本語義很簡單,就使得對其主題的探尋反而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輕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說是不甚可取的。筆者其視為一首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

《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瑤(瑤、玖);匪以為報,水以為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我們不妨說三章基本重複,而如此高的重複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瑤(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瑤(瑤、玖);我以瓊瑤(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亘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讀感:“投桃報李”這個成語,應當與這詩的立意有關(該成語也出自《詩·大雅》中的《抑》),只不過作為報答的東西更貴重,情意更深厚。本詩在這裡說的是男女兩情相悅。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的習慣和規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真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挑報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禮節,而是一種儀式。禮物本身的價值已不重要,象徵意義更加突出,以示兩心相許,兩情相悅。

西方人是否有這種傳統還不清楚,但我們從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中讀到這類似“投桃報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滿著悲劇色彩。

如今我們似乎已不大看重儀式了。其實,儀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們不能缺少陽光和空氣一樣。儀式絕不是一種空洞的形式,總與特定的意義相聯繫。男女交往可以減去不必要的形式,卻不可不有“投桃報李”的儀式。

書摘

他們走出機場的大門,望著那雨霧蒙蒙的街頭。一句話始終在她喉中打轉,她終於忍不住,低問著說:“你——找著你的幸福了嗎?”

“找著了。”她的心一凜。“那幸運的女孩是誰?”

“她有很多的名字:海鷗,葉馨,楊羽裳。”他攬緊她,注視她,正色說:“記得你那支歌嗎?海鷗沒有固定的家,它飛向西,它飛向東,它飛向海角天涯!我現在想問問你,很鄭重的問你:海鷗可願意有個固定的家了?”

她的面頰發光,眼睛發亮,輕喊一聲,她偎緊了他,一疊聲的說:“是的,不再飛了!不再飛了!不再飛了!”

是的,經過了千山萬水,經過了驚濤駭浪,日月遷逝,春來暑往,海鷗終於找著了它的方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