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縣學宮

海陽縣學宮

海陽縣學宮在湘橋區昌黎路西側。學宮現有面積僅存4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大成殿至今仍較好地保留了明代的建築風格,重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金箱斗底槽柱網布置,殿身副階周圍;南槽連同副階一起闢為寬闊開朗的前廊。上部梁架除殿身明間、次間之中槽為平棊外,余概為徹上露明造;梁架轉角構造未使用角乳栿做法,而南槽梁架仍運用斜昂做法。大成門雖被改建為現代平房,但據遺存平面布置與山牆、石柱以及《海陽縣誌》學宮之圖推測,大成門面寬七間,分心用三柱,單檐硬山頂,山牆均伸至台明石齊,為門廡相連的復廊式門庭。大成殿於1991年初,廣東省和潮州市政府撥出專款進行全面修繕,現為潮州市博物館用。

簡介

海陽縣儒學宮,俗稱學宮,在潮州城昌黎路西端。據清乾隆《潮州府志》載:縣儒學宮“舊在府治西偏附郡學右”。

至宋紹興年間(1100年)縣令陳坦遷到錦坊(即今址)。此後歷代屢有增修,使海陽縣學宮成為一座規模宏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但由於歷史的變遷,學宮現有面積僅存4000平方米,主要建築物為欞星門、伴池、兩廡廂房、大成門及大成殿。

大成殿是海陽縣學宮主要的建築,至今仍較好地保留了明代的建築風俗,重檐歇山頂,西闊五間,進深四間,金箱斗底槽柱網布置。

潮州市博物館現設在縣儒學宮內,遊覽學宮除欣賞別具一格的建築物外,學宮內陳列藏寶甚多,文物種類齊全,包括有玉石器、陶瓷器、銅鐵錫器、潮州木雕、織繡品、古字畫、地方文獻(線裝冊)、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