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家具

海派家具

海派家具俗稱上海老家具,特指在1843年後到1949年間上海出現和生產的西式、中西合璧式家具,19世紀末上海西洋家具受到中國家具風格的影響,於是形成了最早的中西合璧的海派家具風格,西式家具開始在上海生產,並開始採用中國的楠木等木材。

簡介

海派家具海派家具
海派家具俗稱上海老家具,特指在1843年後到1949年間上海出現和生產的西式、中西合璧式家具,包括泊來上海的西洋家具,20~30年代上海生產的摩登家具,30~40年代的上海阿蒂克(ART DECO)風格的家具,不包括蘇做中式老家具。

歷史發展

西洋家具在上海開埠之前,只有北京出現過,那是隨外國使節進入中國的,1843年南京條約簽定後,上海開埠,英、美、法紛紛在上海外灘徐家匯劃定租借區,大批洋人涌人上海,使這個松江府的小縣城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上海的西式建築如雨後春筍,同時西洋家具也被輪船大批運至上海,最早出現在外國領事館和外國公司及高級買辦的居所,這種西洋家具一般豪華,大件,雕工精細,有巴羅克羅可可、古典主義等藝術風格,按地域分為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猶太式等等,木材以桃木、橡木為主。
19世紀末上海西洋家具受到中國家具風格的影響,於是形成了最早的中西合璧的海派家具風格,西式家具開始在上海生產,並開始採用中國的楠木等木材。
進入20世紀10~20年代,中國發生了新文化運動國民革命,中國人開始穿西服,剪辮子,隨之而來的是家居革命,在上海的中產階級、文化人士、工商業者都開始追捧西式家居,西式家具供不應求。文化階層追求原汁原味,基本上仿照西方新古典主義,木材一般多使用泰國、印度進口的柚木。
30年代開始普通中國傳統家庭也開始大量接受西式家具,當時做家具和現代買小汽車差不多是一項大宗的置業,所以富裕的階層的追求款式富貴,雕刻文飾多用花卉和果實圖案,使用紅木。一般人家的使用所謂香紅木,即花梨木,由中國木匠仿照西洋款式造出了不中不西,不倫不類的新式家具,這就是著名的上海摩登家具

30~40年代,由於工業技術的發展,海派家具迎來了最輝煌的時期,這就是緊跟西方的現代裝飾藝術風格,即阿蒂克風格家具,設計實用,體積小功能全,紋飾花板簡潔,採用柚木或柳安,也大量使用膠合板,多為組合家具設計,是海派家具的經典代表,即使在現代看來仍然時尚。
1949年新中國成立,經典海派家具從被推翻階級家庭大部分流入民間,被分給普通市民,海派家具也停止了生產。
21世紀初由於上海市大面積動遷,上海老家具為現代收藏家所發現,上海的主要海派家具發掘者有楊甫、周利明、林明洋、李真等,他們使這些歷經歷史滄桑、戰亂、革命、文革等劫後餘生的海派老家具重新煥發迷人的魅力。
偏愛上海老家具的藏家也很多,娛樂界有成龍、周杰倫、羅大佑、張信哲等,藝術家也非常鍾情海派家具,如油畫家陳逸飛、丁乙、鄧在東、陳漫天等,攝影家爾冬強等都大量收藏海派家具。還有很多設計師從海派家具中獲取靈感,許多外國人士也熱烈追捧。海派家具已經成為當今新的收藏熱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