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紅球菌

海水紅球菌諾卡氏菌科、紅球菌屬其中的一種細菌,分離自俄羅斯土壤以及鯉魚皮膚和腸道。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在營養瓊脂、甘油瓊脂和麥芽汁瓊脂上,細胞短卵狀,0.6—1.0×1.0—2.0微米,角狀排列。培養6小時,長0.8微米的球菌狀細胞伸長達2.0微米。桿菌折斷分裂產生Ⅴ形體。相連於細胞間的角漸小,細胞遂平行排列。桿菌幾度分裂形成微菌落。微菌落邊緣的細胞生長並分裂,中央的細胞則不伸長;每次分裂細胞變得更短,終於變為類球菌。36—48小時後微菌落為短而直的桿菌和類球菌。革蘭氏陽性。不抗酸。不能遊動。在營養瓊脂、甘油瓊脂和麥芽汁瓊脂上生長中等或貧乏,黃油狀,橙色。營養瓊脂表面菌落隆起,黃油狀,有光澤,圓形,邊緣整齊。營養液變為混濁。細胞壁化學組分Ⅳ型。含諾卡氏菌類脂A(LCN—A)。觸酶陽性。從葡萄糖、果糖、甘油產酸;從D—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纖維二糖、山梨糖、鼠李糖、棉子糖、肌醇、甘露醇、衛矛醇、山梨醇、側金盞醇、水楊苷不產酸。分解吐溫20、40、60和80。1)IMV=蘇聯“微生物和病毒研究所”。2)AUCNM=蘇聯莫斯科“全蘇非致病微生物保藏中心”。不分解纖維素、澱粉、酪氨酸、酪素、鳥嘌呤、黃嘌呤、次黃嘌呤。利用醋酸鹽、丁酸鹽、琥珀酸鹽、蘋果酸鹽、富馬酸鹽、丙酮酸鹽;不利用乳酸鹽、草酸鹽、酒石酸鹽、苯甲酸鹽、α—酮戊二酸鹽、Y—氨基丁酸鹽。在C6,C7,C9—17和C23正鏈烷上生長;在甲烷、乙烷、乙醯胺上不生長。45℃不生長。還原硝酸鹽。耐NaCl5—7%。不產生H2S、吲哚、磷酸酯酶。甲基紅試驗陰性。DNA內G+C含量為73.2%。

種類特徵

鏈黴菌屬已知放線菌所產抗生素的90%由本屬產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根據氣生菌絲(孢子堆)的顏色、基內菌絲的顏色、可溶性色素、孢子絲的形狀、孢子的形狀和表面結構等特徵,將本屬分為14個種組,每個種組又包括許多不同的種,以此做為鏈黴菌屬各種的鑑定和尋找新的抗生素產生菌的依據。主要代表如產生鏈黴素的灰色鏈霉菌。

盤點世界上的微生物(五)

微生物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卡伍爾鏈黴菌
栗色渾圓鏈黴菌
肉吸水鏈黴菌
纏繞鏈黴菌
上升島鏈黴菌
微管螺鏇鏈黴菌
暗灰鏈黴菌OFR-1267
暗灰鏈黴菌
純白鏈黴菌制腸菌素變種
純白鏈黴菌重氮變種
純白鏈黴菌粉白變種
純白鏈黴菌NRRL3218
純白鏈黴菌AO341
純白鏈黴菌10484
沙糖多孢菌
天(藍)色鏈黴菌
擬天藍鏈黴菌
淺天青鏈黴菌
帶小棒鏈黴菌
青藍鏈黴菌
天青鏈黴菌MRRL2418
天青鏈黴菌
可可鏈黴菌
波卓鏈黴菌D0-45
波卓鏈黴菌792
比基尼鏈黴菌佐博變種
海水紅球菌
二色鏈黴菌
美麗鏈黴菌569
貝達爾氏鏈黴菌
栗褐鏈黴菌
桿菌狀鏈黴菌
巴恩鏈黴菌13120
遠青鏈黴菌
阿維丁鏈黴菌
自養鏈黴菌
金黃橙鏈黴菌
金色鏈黴菌S-3466
金色鏈黴菌364
金單枝鏈黴菌
金束叢鏈黴菌
生金鍊黴菌土黴素變種
生金鍊黴菌NRRL5758
產金鍊黴菌NRRL2858
生金鍊黴菌
桔橙鏈黴菌
暗黑漆鏈黴菌
生暗黑鏈黴菌
暗黑藍鏈黴菌
阿什哈巴德鏈黴菌
畜群鏈黴菌畜群變種
阿美尼亞鏈黴菌
銀樣鏈黴菌PA-39504
披髮糖多孢菌367
沙場鏈黴菌
抗黴菌鏈黴菌L23
抗溶血鏈黴菌
竹桃黴素抗生鏈黴菌
抗生鏈黴菌NRRL8167
抗生鏈黴菌
海生紅球菌
食澱粉鏈黴菌
尼崎鏈黴菌
榿木鏈黴菌
阿木吉氏鏈黴菌
白色鏈黴菌抗真菌變種
桔橙糖多孢菌昆明亞種
白色鏈黴菌K358
白色鏈黴菌K280
白色鏈黴菌K178
白色鏈黴菌6016
白色鏈黴菌91
小白鏈黴菌四真菌素亞種
白酒紅鏈黴菌ATCC12951
白孢鏈黴菌
白微紅鏈黴菌
白直絲鏈黴菌
白長鏈黴菌
微白鏈黴菌轉化變種
微白鏈黴菌
桔橙糖多孢菌
丙氨菌素鏈黴菌
愛知鏈黴菌
活力鏈黴菌海南變種
活力鏈黴菌
吖啶黴素鏈黴菌渾圓變種
糖多孢菌屬
藤黃紅球菌
不產色鏈黴菌茅屋黴素變種
不產色鏈黴菌赤虹變種
阿布拉鏈黴菌疣變種
阿布拉鏈黴菌
阿孫鏈黴菌螺鏇變種
糖單孢菌屬
印度斯坦鏈異壁菌
鏈異壁菌屬
齲齒羅氏菌
羅氏菌屬
氯酚紅球菌
桔橙紅球菌
熱酒紅糖多孢菌
比基尼鏈黴菌
螺孢菌屬
玫瑰紅球菌
花青藍鏈黴菌
白色鏈黴菌LA-7
痰液紅球菌
微白螺孢菌
嗜酸鏈黴菌
純白鏈黴菌
銀樣鏈黴菌
微白黃鏈黴菌
吖啶黴素鏈霉
鏈黴菌屬
多形魚孢菌
魚孢菌屬
披髮糖多孢菌神戶亞種
綠色糖單孢菌
披髮糖多孢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