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區

海東區

海東位於青海省東北部,因位於青海湖以東而得名。位於東經100°41.5′~103°04′之間;北緯35°25.9′~37°05′之間。東部與甘肅省的天祝、永登、永靖、臨夏、甘南等州(市)、縣毗鄰,其它三面分別與本省海北、湟中、黃南等州縣接壤。東西長200公里,南北寬180公里,總面積1.32萬平方公里。

概況

海東區位於青海省東北部,東及東北部與甘肅省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01°05′-103°01′、北緯35°42′-37°09′之間。東與甘肅省為鄰,向西環抱省會西寧,其他三面分別與本省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海南藏族自治州和黃南藏族自治州接壤。東西長200千米,南北寬180千米,總面積12801平方千米。總人口人口147萬人(2004年)。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等。
海東行政圖
海東行政圖
地區行政公署駐:平安縣平安鎮。郵編:810600。代碼:632100。區號:0972。拼音:HaidongDiqu。
地處黃土高原西界,是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地形複雜,由祁連山系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谷地組成,主要由冷龍嶺、達坂山、拉雞(脊)山三大山脈和大通河、湟水、黃河三大谷地組成,高山寬谷相間分布。境內地貌以中低山、丘陵、谷地為主。海拔在1650米-4630米之間。境內黃河流程189千米。大通河、湟水、黃河分別流經境北、境中、境南。年均氣溫3.8℃-18.6℃,年隆水量164.3-527.6毫米。
--------------------------------------------------------------------------------
行政區劃
2005年,海東區轄2個縣、4個自治縣。
海 東 地 區 面積13161平方千米,人口147萬。
平 安 縣 面積750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郵編810600。縣人民政府駐平安鎮。
樂 都 縣 面積2821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郵編810700。縣人民政府駐碾伯鎮。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面積1780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郵編8108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川口鎮。
互助土族自治縣 面積3321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郵編8105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威遠鎮。
化隆回族自治縣 面積2740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編8109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巴燕鎮。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面積1749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郵編8111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積石鎮。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歷史沿革
海東地區因位於省內的青海湖東部而得名。
1949年至1978年,現海東地區各縣隸屬省人民政府直轄。1978年10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海東地區,行政公署駐平安縣;將原由省直轄的湟中(駐魯沙爾)、湟源、民和(駐川口)、樂都(駐碾伯)4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駐巴燕)、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駐積石鎮)和新設立的平安縣(駐平安驛)劃入海東地區;轄5縣、3自治縣;1979年6月正式成立海東地區行政公署。
1985年11月6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85]163號)撤銷民和縣,設立民和回族自治縣,以原民和縣的行政區域分別為民和回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海東地區轄湟源縣、湟中縣、平安縣、樂都縣4個縣及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4個自治縣,150個鄉鎮,2180個行政村。1999年12月5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9]142號)將海東地區的湟中縣、湟源縣劃歸西寧市管轄。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海東地區總人口1391565人。其中:平安縣106866人、民和縣346748人、樂都縣262704人、互助縣357089人、化隆縣213706人、循化縣104452人。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號文批覆:①撤銷互助土族自治縣高寨回族鄉加定藏族鄉南門峽鄉丹麻鄉,分別設立高寨鎮加定鎮南門峽鎮丹麻鎮。②撤銷平安縣小峽鄉、三合鄉,分別設立小峽鎮和三合鎮。③撤銷樂都縣雨潤鄉、壽樂鄉、高店鄉和洪水鄉;分別設立雨潤鎮、壽樂鎮(鎮政府駐地遷至土官口村),高店鎮和洪水鎮。④撤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硤門、蘆草溝2鄉,其中將蘆草溝鄉的4個村(抓咱、若木池、鐵家莊、趙家山)和硤門鄉合併設立並命名為峽門鎮,另外6個村(秦家莊、東灣、三岔、鬥鬥坡、蘇家莊、馬廠)併入新民鄉;撤銷李二堡、塘爾垣2鄉,合併設立李二堡鎮;撤銷柴溝鄉,併入古鄯鎮;撤銷巴州鄉,設立巴州鎮;撤銷滿坪鄉,設立滿坪鎮;撤銷東溝鄉,併入西溝鄉;撤銷塔城鄉,併入轉導鄉;撤銷峽口鄉,併入中川鄉。⑤撤銷化隆回族自治縣昂思多鄉,設立昂思多鎮;撤銷扎巴、黑城2鄉,其中將黑城鄉的12個村(四哈寧、乙沙東、拉曲一、拉曲二、香乙麻、扎讓、控隆溝、洛乎藏、大拉曲、阿卡拉、窯洞、拉讓灘)和扎巴鄉合併設立扎巴鎮;撤銷牙什尕鄉,與黑城鄉的6個村(上灘,城車、宗尕灘、拉公么、沙拉溝、完乾灘)合併設立牙什尕鎮;撤銷加合鄉,併入巴燕鎮。2001年底,全區轄31個鎮、54個鄉、20個民族鄉,2個社區、18個居委會、1614個村(牧)委會。
2006年8月,海東地區:新增2個鎮,鄉鎮總數由104個(31鎮73鄉)調整為94個(33鎮61鄉)。
平安縣:撤銷寺台鄉,併入三合鎮。
樂都縣:撤銷崗溝鎮,併入碾伯鎮(鎮政府遷至原崗溝鎮駐地);撤銷親仁鄉,併入瞿曇鎮;撤銷引勝鄉,併入壽樂鎮。
互助縣:撤銷邊灘鄉,併入林川鄉;撤銷五十鄉,設立五十鎮;撤銷五峰鄉,設立五峰鎮;撤銷雙樹鄉、沙塘川鄉,合併設立塘川鎮(鎮政府駐原沙塘川鄉駐地)。
民和縣:撤銷聯合鄉,併入巴州鎮。
化隆縣:撤銷德加鄉,併入昂思多鎮;撤銷支扎藏族鄉,併入雄先藏族鄉。
循化縣:撤銷孟達鄉,併入清水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