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白雲觀

海上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黃浦區大境路239號,全名“海上白雲觀”。

道觀概況:

海上白雲觀原名雷祖殿,為道教著名宮觀,原先地址為西林後路100弄8號,後因市政動遷,搬到黃浦區大境路259號。

道觀歷史

1882年,嘉定道長徐至誠在上海東星橋建雷祖殿。光緒八年(1882年)在仁濟善堂紳的資助下,將雷祖殿移至西林後路。光緒十二年(1886年)又擴建了斗姆殿、客堂及齋堂等建築。
光緒十四年(1888年)住持徐至誠進北京,在北京白雲觀方丈高仁峒與清庭官員的協助下,改雷祖殿為“海上白雲觀”,並請得明朝版本《正統道藏》一部計8000餘卷,供於廟內藏經閣內,同時採用了較為建全的北京白雲觀戒規,確立了海上白雲觀的全真十方叢林地位。
光緒十九年(1893年)再次擴建了三清殿、呂祖殿、丘祖殿等建築,後經徐至誠多年的苦心修行,海上白雲觀發展成為上海頗具規模的道觀。

道觀建築布局

海上白雲觀其建築分前後兩部分,前殿中為雷祖殿、藏經閣,東殿為客堂、丘祖殿,西殿分齋堂、斗姆殿等;後殿為三進,中為三清大殿,南為甲子殿、北為四御殿,東為救苦殿、西為呂祖殿、玉皇閣及鐘鼓樓等建築。三清殿內所供奉的張天師、許天師、真武大帝及5尊天將的神像,均為銅鑄,高177厘米,儀態端莊,面容慈祥,鑄工精良,堪為上品,屬道教文物。

道觀現狀

海上白雲觀是正一道觀,現為上海市道教協會和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的所在地,是如今上海集道教研究、教務活動、培養人才、對外聯誼的重要活動場所。

道觀舊貌

道觀珍藏9件明清銅像

是上海供奉在道院裡唯一古代的、有一人多高的銅鑄神像。

銅像圖片

其中8件為明朝萬曆年間銅像。一件為清嘉慶年間銅像——玉皇大帝像,坐像,高180厘米,重1.8噸。
(現藏於上海道教協會,大鏡閣內)
殷郊殷天君,馬靈耀馬天君(華光大帝)
岳飛岳天君,溫瓊溫天君
財神趙公明
真武大帝
張天師,許天師
玉皇大帝

關於銅像的軼事

1:銅像與海關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也就是建院後的十二年,上海海關查沒了企圖盜運出國七尊(五位天將和兩位天師)明代鑄造的鎏金銅像,無條件地移於白雲觀供奉。
2:銅像與上海博物館
“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紅衛兵將上海的一切佛像、神像統統砸爛,因為大多是木雕和泥塑的。1966年8月23日夜,他們衝進了白雲觀,把道士掃地出門,“經書”在天井裡燒了三天三夜。當時的七尊神像被他們拉到,砸不壞,就準備拖到冶煉廠融化。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間,上海市博物館知道了這件事,出面提議將七尊銅像存放在博物館裡,就此銅像得以保留下來,使後人有幸再見到這些珍貴的文物,也使上海保留了唯一原來就供奉在上海的神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