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中學

浮山中學

浮山中學是一所坐落在安徽省歷史名勝風景區和國家級地質公園浮山風景區內並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文化名校。浮山中學是由房秩五先生於1924年創辦,是一所特色之鮮明的農村重點高中,也是安徽省示範高中。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注重學生素質教育、道德教育,同時,學校每年的會考通過率、全優率及高考本科達線率在樅陽縣均排名第一。

基本信息

學校介紹

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學是一所省級示範高中。安徽省四大農村省示範中學之首,安徽省四大農村省示範中學包括樅陽縣浮山中學,潛山縣野寨中學 ,金安區毛坦廠中學,懷遠縣包集中學。浮山中學坐落在安徽省五大名山之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地質公園——樅陽縣浮山南麓。校前白盪湖,湖水澄碧;校後浮渡山,山奇洞幽。名山勝水,地靈人傑。

學校簡介

浮山中學浮山中學
浮山中學浮山中學

浮山中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1924年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房秩五先生擇浮山南麓,創辦學校。在那血與火的年代,浮山中學就是進步知識分子的聚集地。安徽省委第一任書記王步文烈士多次到這裡指導革命工作。著名的將軍、外交家、書畫家黃鎮同志曾在這裡擔任美術教員,並從事革命活動。紅軍高級將領孫炳文烈士的夫人任悅攜子女孫維世等在這裡工作兩年。在他們的直接教育下,大批的浮中學子,紛紛投身革命。先總理周恩來於1968年5月接見浮山中學校友、原二十軍副軍長朱鐵骨時說:浮山中學不同於一般的學校,它是當時那個地區革命活動的中心。

浮山中學占地面積180畝,有36個教學班(48個高中班的辦學規模),144名教職工。教學、生活設施配套齊全,電化教學獨具特色,1996年被省教委定為省級電化教育一類達標學校。校園古木參天,翠竹掩映,廊回塔聳,曲徑通幽,四季風景如畫。1999年,學校被評為“省級花園式單位”。

浮山中學浮山中學

浮山中學人才輩出,遍及海內外,有將軍,有專家學者,有享受國家津貼的工程院院士。特別是恢復高考制度20多年來,共向高校輸送了7000多學子。在1999年高考中,陳良文同學一舉奪得安徽省文科狀元。學校堅定不移地貫徹“三個面向”,堅持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依靠“教研興校”。確定了辦學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國家的教育方針,在教育教學全程管理中,面向全體學生,堅持以人為本,倡導人文管理,注重人情關情,提高育人質量,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髮展的需要;在競爭的潮流中,“創名校,樹名師,育名生”,不斷增強綜合效力,從而探索一條具有浮山特色的農村辦學之路。

浮中人艱苦辦學,銳意進取,憑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耐心和責任心,營造出優良的校風學風,培養出代代英才。面對21世紀,浮山中學將以雄厚的師資力量,嚴明的校規校紀,科學的管理方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學校文化

浮山中學以“敬業,進德,見智,健體”為校訓,確立“言教,身教,勤教,善教”的教風和“求勤,求誠,求精,求真”的學風,堅定不移地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三個面向”,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以人為本,育德為先,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探索農村辦學之路,努力創辦農村特色學校。

校訓:敬業 進德 見智 健體

敬業:愛崗敬業,從事業出發,以事業為重,為事業奉獻

進德:師以德為重,生以德為先,品德素質,日進月長

見智:教學相長,見仁見智,勤于思考,敏而好學

健體:培養健體意識,健全心理素質,鍛鍊健壯體魄教風:言教,身教,勤教,善教

學風:求勤,求誠,求精,求真

辦學理念:主動發展,挑戰未來

辦學目標:創名校、樹名師、育名生。探索農村辦學之路,創辦農村特色學校,高素質培養農村子女

管理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倡導人文管理,注重人情關懷

校史沿革

創始人

浮山中學浮山中學

房秩武(1871-1966)諱宗岳,晚號陟園老人,安徽樅陽白湖人。少年應試,縣府名列第一。十七歲後,在鄉教了八年私塾,1920年轉到安慶蔡家教書。是時,吳汝淪創辦桐城縣學堂於安慶,邀他為學長。1904年春,他與陳獨秀,吳守一等創辦了安徽第一份民主主義革命刊物--《安徽俗話報》。同年秋,東渡日本,學習教育,結識了女革命家秋瑾。1905年回國,蕪湖從事辦學、辦報工作。1911年春,東北因刊登武昌起義的訊息被軍閥毆打,身遭摧殘。1912年,許士英出任法務部長,他應邀至北京,主編《司法公報》。 1916年,任交通部視察。1921年,任蕪湖道尹時,曾協助許士英,反對軍閥倪道琅賄取選票、包辦選舉,並取得了勝利。1924年,辭官到浮山創辦圖書館,1925年,創辦浮山國小。1928年又創辦浮山初級中學,並於1946年增設高中部。在辦學過程中,歷盡千辛萬苦,到處奔波,籌募資金。1941年,日軍轟炸浮中後,他曾多次去上海、香港募捐,共得款四萬餘元,才使得學校得以恢復。辦學之處,他以華嚴寺、金谷岩為家,1929年才於學校東側建造了"雙瞻閣",算是有了定居。1924年以後,房秩五一直在浮山致力於教育事業,並以他的職業聲望,掩護過王步文、孫炳文烈士夫人等共產黨人,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出了貢獻。建國後,曾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了第一次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朱德總司令和周恩來總理到住處看望了他,並讚揚了他所作的貢獻。房曾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員和省政協副主席。著有《浮渡山房詩存》,書名為沈尹默所題,光明甫、方孝遠為之序。

歷任校長

朱伯健(1897-1988),名宗武、樅陽白湖人、浮中第二任、第十五任校長。

浮山中學浮山中學

孫聞園(1881-1970),桐城人、1907年留學日本、浮中第三任校長、任校董事長8年方曉庵(1900-1946),樅陽義津人、浮中第十任校長。

徐慎之(1896-1966),樅陽白湖人、浮中第十一任校長。

夏植棠,樅陽人、浮中第十六任、二十六任校長。

周樹東(1910-1989),樅陽老灣人、浮中第十八任校長。

吳根友,1933年2月生、樅陽吳橋人、1960-1963任浮中副校長,1962任副校長主持全面工作。

張裕明,1927年8月生、固鎮人、浮中第十九任校長。

李善之,1925年6月生、樅陽錢橋人、浮中第二十任、二十二任、二十五任校長。

錢繼堯,1934年生、樅陽儀山人、浮中第二十四任校長。

徐志彬,1924年11月出生、無為人、浮中第二十七任校長。

許正發,1938年12月出生、樅陽浮山人、浮中第二十八任校長。

陳新苗,1938年12月出生、樅陽人、浮中第二十九任校長。

張燮銚,1939年出生、廬江人、浮中第三十任校長。

陳達,1927年生,繁昌縣人,1954年任浮中副校長,主持全面工作。

張德祥,1941年出生、1992年任浮中第三十一任校長。

王一平,1955生樅陽人、1997年任浮中第三十二校長。

吳問潮,1954年9月生、樅陽人、2002年9月、浮中第三十三任校長。

唐曉發,1965年9月生、樅陽人、浮中第三十三任校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安慶市十五屆人大代表,安慶市優秀校長,安徽省教育工會優秀工作者。

校史回眸

八十年來,浮山中學共育弟子二萬多人,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為祖國的繁榮和人類的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其中燦然為星者已數不勝數.為舉辦這次展覽,我們聯絡了眾多校友,他們中有共和國的將軍部長,有成就非凡的專家、學者、更有為各類名人辭典所收錄的世界名人-據統計僅學術界副教授以上職稱就有420人之多,我們在這裡展出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這些傑出校友把浮中精神帶到世界名地,並努力發揚光大,為母校增光添彩,他們是浮山中的自豪和驕傲。

校名沿革

1925年2月,浮山國小1925年8月 浮山圖書館附屬國小

1928年2月,浮山公學

1929年10月,安徽私立浮山中學

1930年,安徽私立浮山初級中學

1946年,安徽桐城縣私立浮山中學

1949年10月,桐廬縣浮山中學

1950年2月,皖北安慶行政區公立浮山中學 1950年9月 皖北區浮山中學

1952年9月,安徽省浮山中學

1957年,安徽省樅陽浮山中學

1970年,樅陽縣浮山中學(革命委員會)

1972年1月,樅陽縣義津區浮山中學(革命委員會)

1978年至今,安徽樅陽縣浮山中學

光輝榮譽

成績驕人

浮山中學校風純正,學生勤奮刻苦。歷年學生會考、高考的成績都十分突出。會考及格率平均在98%以上,合格率100%,優秀率平均在35%以上,有的學科優秀率達70%以上,每年都有10~20%的學生取得會考全優好成績。同時,高考成績更是喜人。每年的應屆本科一次達線人數在樅陽縣一直獨直鰲頭,就是在全市或全省也名列前茅。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高考本科一次達線分別為374人(應屆統招180人,本科達線172人)、520人(應屆統招270人,本科達線282人)、258人(只有應屆)、307人(只有應屆)。2002年的305班本科達線人數為47人,本科達線率90%以上。2004年的兩個文科應屆的本科達線率也達50%以上。每年高考都有100多名達重點線,600分以上人數也穩居樅陽縣之首,每年都有十多名同學被錄取一流名牌大學。2001年高考,幾乎囊括了樅陽縣教育質量綜合評比的各項第一名。每年高考的理科狀元

浮山中學浮山中學

穩落浮山中學。2003年汪琴琴以581分獲得樅陽縣文科狀元。特別是2002年唐銳以686分獲得安慶市理科狀元,1999年陳良文以637分的成績奪得安徽省文科狀元桂冠。難怪人們稱譽浮山中學為“狀元的搖籃”。而且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浮山中學均成績優異,表現突出,深受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學校每年都有30以上人次獲市級以上獎勵。2000年以來,有5名同學(汪進、吳傑、蘇義平、仇丹聖、陶善文)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安徽省賽區一等獎,2名同學(黃玉、張雪蓮)獲安徽省語文競賽一等獎。有5位同學(朱小進、朱然、王日紅、徐燕、錢澤民)獲得國家級“21世紀素質教育杯”論文競賽一等獎。2003年,汪進同學獲得數學聯賽安徽賽一等獎,還被上海大學破格免費錄取。“主動發展,迎接挑戰",是全體浮中人恪守的理念,奮力拚搏、堅持不懈,是浮中人奮鬥精神。2011年高考,吳海濤以697分的成績奪得安徽省理科應屆卷面總分第一名,吳志琴以636分的成績奪得安慶市文科第一名,應屆生一本達線率54.2%,刷新了該校的高考記錄。 2013年高考,浮山中學參考1054人,達三本線 以上1003人,二本279人,一本669人。其中600分以上43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數的四十分之一。 該校理科最高分為644,全省排名50+,文科最高分為622今年,樅陽縣共有11099名考生參加高考。全縣一次本科達線6045人(不含少年班、保送生考生),比去年增加734人,繼續保持在全市的領先位次。其中文史類達線1275人,理工類達線4505人,藝體類達線265人。全縣一本上線人數1590人,達600分以上60人。2014年安徽省高考再創佳績,樅陽縣高考文科狀元理科狀元均花落浮山中學,其中達到清華錄取線一人,北大錄取線二人,一本達線757人,二本以上1045人,為樅陽縣第一。2015年浮山中學高考再創佳績,浮山中學參考人數1478人,理科紀風嬌同學以698分名列安徽省理科12名安慶理科第二名,全校一本達線人數799人,二本達線人數1157人,三本達線人數1285人,600分以上392人

獲得榮譽

一九九九年,①安徽省花園式單位②安慶市教育工會授予“教代會評估先進單位”③樅陽縣教育質量管理評估一等獎④1999高考安徽省文科第一名獎金6000元(樅陽縣人民政府)⑤樅陽縣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獎

二OOO年,①安慶市文明單位②“逸夫樓"榮獲優秀工程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浮山中學浮山中學

二OO一年,①安慶市教育工會授予浮山中學教育工會“先進教工之家”榮譽②縣委縣政府授

予“三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榮譽③市環保局、市教委授予“安慶市綠色學校”榮譽

二OO二年,①省教育廳授予“全省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集體”稱號②省教育廳、省環保局授予“安徽省綠色學校”稱號③全國綠色學校環境教育教案多媒體課件大賽授予“優秀組織獎”稱號

二OO三年,①縣教育局授予“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先進單位”榮譽②安徽省首屆中學校報校刊評比二等獎

③縣教育局授予“環境育人工作先進單位”榮譽

學校管理

浮山中學浮山中學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人才,而學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創設各種優美愉悅的教學和生活環境,為儘可能多的培

養人才服務。浮山中學,一個擁有著八十年光榮傳統的歷史名校,所取得的成就與學校的管理是分不開的。浮山中學,養名山之靈氣,吸白盪之精華,承先烈之遺風,集光華之沉澱,秉管理之嚴明,而成特色之鮮明的一所農村重點高中。這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和“層層負責”的管理方法!

師資隊伍

“浮山為皖桐勝境,山水清淑,岩壑靈奇,既饒風景,又遠塵囂,環境優美,最宜講學。”“教育必注重環境,乃足以養優美之感情;學校必遠離塵囂,乃足以發高尚之思想;蓋自然境與自然人影響極大,地文學與人文學感召至靈,其理易明,其效至速。”(房秩五先生語)

浮山中學背倚名山,前臨秀水。自創建以來即是人才輩出之鄉,更是臥虎藏龍之地。

20世紀50年代,高中名師有化學教師馮爾霖、物理教師吳格非、數學教師章作仁;國中名師有地理教師張賢希、語文教師馮藍田、數學教師胡如等。他們當中,後來有2人調入大學,1人調入省重點中學任教;另有2人被評為省模範,1人被評為省先進個人。

八十年代初又有當時為全縣唯一的特級教師方不圓,安慶地區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陳日新(後亦被評為特級教師)。

學校各科教師配備齊全、業務精湛、作風優良、品德純正,並且以中青年為主。正式教職工總數為148人,其中專任教師108人,獲中高級職稱占53%以上。他們中有1人獲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人為省特級教師,1人為安慶市中青年專家,2人為縣中青年專家,1人為省教壇新星,1人為市教壇新星,4人為縣教壇新星。此外,在2002年張輝勤老師和瞿德虎老師還被分別選送到湖南師大和華南師大進行國家級骨幹教師的業務培訓和學習。幾年來,校教職工有14人受到縣以上表彰,有4人當選為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1人在省優質競賽中獲獎,有14人在縣以上優質課等競賽中獲獎,王玉娟教師參加國家級綠色學校“環境教育教案和課件”比賽獲得“優秀獎”,並進京受獎。此外,學校教師還辛勤筆耕,有100多篇論文在報刊發表或在市級以上教研會上交流。同時,學校的課題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目前,已有國家級課題1個,省級科研課題2個,市級科研課4個,校級科研課題10個。其中國家級課題《多讀多寫,讀寫感悟,學會作文與做人》和省級課題《數學課堂文化建設研究》已結題。其餘課題均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已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效益。

各教研組成員.

語文教研組成員名單:前一排(左起):胡小艷、方紅英、 汪學勤 、江龍紅、 汪雲霞 、王倫祥、 李精明 、錢蘇,後一排(左起):謝軍、施金兵、楊俊兵、周美超、吳忠明、楊中明、鮑時紅、王玉春 數學教研組成員名單:前一排(左起):李勤儉、 程志龍 、丁佑生、胡永發、胡期睦、吳平、方來友,後一排(左起):王龍躍、 楊振生 、 陳大志 、許中啟、錢靠成、李善飛、吳約中、劉東蓮
語文組
數學組

英語教研組成員名單:前一排(左起):吳明華、伍龍梅、胡爾明、伍宏平、付爭取,後一排(左起):柏雲、 吳興旺 、方根明、方海奎、胡立新,後二排(左起): 王友來 、張慕查、吳多明、施銀平、 王章旺

物理教研組成員名單:前一排(左起):方克正、汪進、何大興、查爭國、 王宏林 、徐小鎖、方新弟、姚光龍,後一排(左起): 吳振鵬 、左兵、王正、江月亮、齊翠平、吳海
英語組
物理組

化學教研組成員名單:前一排(左起):吳義生、朱正亞、張莉、齊平、方強、張興龍,後一排(左起):唐金導、饒平龍、王春九、童列發、江小虎、 趙紅亮

政治教研組成員名單:前一排(左起):湯旭光、胡笳聲、孫軍、吳強、 施發兵 ,後一排(左起): 楊桂鳳 、瞿德虎
化學組
政治組

生物教研組成員名單:(左起):姚正、查文華、方士傑、唐燕中、葉滌新

地理教研組成員名單:(左起):陳相林、王士銀、趙德友、吳安民、 殷鵬 飛

生物組
地理組

歷史教研組成員名單:(左起):史偉青、胡飛、 沈麗萍 、魯令勝

歷史組

發展規劃

新規劃建設中的浮山中學:

傑出校友

黃鎮(1909-1989),乳名百知,輩分為"師",又名佩寰,學名士元,1909年生於安慶桐城縣東鄉(現安慶樅陽縣橫埠鎮)的一個 農民家庭。20年代初期受"五四運動"進步思潮影響,追求進步。1925年,黃鎮先後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新華藝術大學學畫。畢業後,在浮山公學(現安徽省浮山中學)任美術教員,後因支持進步學生而被解職。歷任中國駐法國大使,外交部副部長,文化部部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浮山中學校歌浮山中學校歌

陸大道,經濟地理學家。1940年生於安徽桐城,1955年畢業於浮山中學,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上世紀80-90年代在原聯邦德國作訪問學者、合作研究和客座教授。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

汪旭光,中共黨員。1956年畢業於浮山中學,1963年畢業於安徽大學高分子化工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炸藥與爆破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聖·彼得堡工程科學院院士,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優秀礦冶人,中央企業勞動模範。歷任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研究室主任、院總工程師、副院長,現任北京星宇惠龍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BGRIMM(尚比亞)炸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工程院出版委員會副主任兼《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社社長、總編輯,兼任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理事長。2002年當選第八屆國際爆破破岩學術會議國際組委會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