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卡子

浪卡子

浪卡子縣地處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是山南地區海拔最高的縣,也是西藏自治區的邊境縣之一。面積802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0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萬畝,草場面積680萬畝。總人口近3.1萬。轄16個鄉,113個村民委員會。

基本簡介

浪卡子縣地處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是山南地區海拔最高的縣,也是西藏自治區的邊境縣之一。面積802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0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萬畝,草場面積680萬畝。總人口近3.1萬。轄16個鄉,113個村民委員會。

浪卡子藏語意為"白色鼻尖"。吐蕃時期屬約茹管轄。14世紀中期,帕竹地方政權在此設浪卡子宗。1954年噶廈分設浪卡子、白地兩宗,歸洛喀基巧管轄。1960年,浪卡子宗和白地宗合併設浪卡子縣,打隆與嶺谷並設打隆縣,劃歸江孜專區管轄。1964年打隆縣併入浪卡子縣,劃歸山南專區管轄至今。縣府駐浪卡子。

該縣屬藏南山原湖盆寬谷區。四周邊緣高突,中間呈低洼湖泊。境內山峰眾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就有6座。最高海拔為7206米。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輻射強,冬春寒冷多大風,夏秋溫涼多雨水,乾濕季分明,年日照時數為2929.7小時,年降水量為376毫米,年無霜期60天。自然災害主要有風、旱、蟲、雹、洪水、雪、霜等災害。

境內有較高品位的砂金,豐富的風能、水能、太陽能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主要有野驢、豹、黑頸鶴、水獺、猞猁、盤羊、灰鶴、狼、狐狸、獐、黃羊、青羊、灰鴨、麻鴨、貝母、麻黃、蟲草、雪蓮花、龍膽等。羊卓雍錯還有蘊藏量高達2至3億公斤的高原特有無鱗魚和裂腹魚,素有"西藏魚庫"之稱。

浪卡子縣產業結構以畜牧業為主,兼有農業和以畜產品加工業為主的民族手工業,為山南地區的重點畜牧業生產縣之一,牲畜種類有 牛、 牛、黃牛、馬、騾、驢、綿羊、山羊、豬等。種植業以青稞、油菜、元根、馬鈴薯為主。

工業主要是以毛紡和皮毛加工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主要產品有地毯、卡墊、藏被、藏靴等。全縣有大小水電站10餘座,總裝機容量1000千瓦。

境內實現了鄉鄉有公路,村村通汽車。拉薩至亞東的公路從縣境內通過。

浪卡子,海拔4454米,面積1.5平方公里,人口千餘人。有銀行、商店、郵電、電視、影劇院、學校、飯店等設施。

羊卓雍錯為山南地區第一大湖,被藏族民眾稱之為"聖湖"。湖內分布著10餘個小島。島上有紅教寺廟"擁不多寺",常年香菸繚繞,暮鼓晨鐘,加上遠處雪峰映襯,更顯"聖湖"之際神秘和美麗。目前已向國內外旅遊者開放。

桑丁寺,始建於公元14世紀中葉。創建人是香巴噶舉派傳人熏奴珠。全寺僧人中,唯主持人是女活佛,這在西藏各教派絕無僅有的。

另外還有寧金崗桑峰姜桑拉姆峰和解崗速松峰3座峰向國內外開放。它們都是旅遊、攀登、探險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