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鄉

浙江桐鄉

元貞元年(1295),升崇德縣為崇德州,隸屬嘉興路。 民國元年(1912),廢嘉興府,石門、桐鄉兩縣屬錢塘道。 1993年,桐鄉撤縣設市,隸屬嘉興市。

歷史文化

浙江桐鄉浙江桐鄉
桐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春秋戰國時為吳越交界之地,1993年撤縣設桐鄉市,隸屬浙江省嘉興市。在這塊古老土地上,有著浙江省迄今時間最早、面積最大的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羅家角遺址以及最近發掘的距今4000多年的留良新地里良渚文化古墓群 ; 有千年水鄉古鎮——烏鎮;有江南名剎——福嚴禪寺;有人文景點——茅盾故居、豐子愷緣緣堂、君匋藝術院金仲華故居 、 侯波徐肖冰攝影藝術館等一大批名人文化場館。悠久的運河水哺育了呂留良、茅盾、豐子愷、徐肖冰、金仲華、錢君匋等一大批名人賢士。

行政區劃

2006年末,桐鄉市轄3個街道、9個鎮、1個鄉,共39個社區居委會、178個村。梧桐街道轄12個社區居委會、14個村;鳳鳴街道轄1個社區居委會、9個村;龍翔街道轄1個社區居委會、10個村;崇福鎮轄6個社區居委會、26個村;烏鎮鎮轄3個社區居委會、18個村;濮院鎮轄5個社區居委會、13個村;石門鎮轄3個社區居委會、18個村;洲泉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19個村;屠甸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9個村;大麻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11個村;高橋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15個村;河山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9個村;同福鄉轄5個村。(註:振東新區轄革新村城南村鳳凰社區居委會)

人口民族

截至2006年末,桐鄉市總人口 665218 人,其中男性人口333474人;女性人口331744人。2006年內出生4498人,當年出生率為6.77‰,計畫生育率達98 %,人口自然增長率–0.68‰。
2005年,桐鄉全市有少數民族26個,總人口1088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995人;分布在13個鎮鄉(街道),其中943人散居農村。全市百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4個,其中土家族340人、壯族204人、苗族182人、彝族102人。

地理環境

浙江桐鄉浙江桐鄉
桐鄉市位於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地理坐標為北緯30°28′~30°47′、東經120°17′~120°39′。東連嘉興市秀洲區,南鄰海寧市,西毗德清縣、杭州市餘杭區,西北接湖州市南潯區,北界江蘇省吳江市。市區距上海市140千米,距杭州市65千米。滬杭高速斜穿境域南部,320國道從東北向西南斜穿市境中部。
桐鄉市境為長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地勢低平,無一山丘,大致東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傾斜,平均海拔5.3米。東西寬約36千米,南北長約34千米,總面積727平方千米。
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太湖運河水系。市境河流南接海寧長安上塘河水系,北經瀾溪塘與江蘇省接壤,京杭運河斜貫全境,流經市境段長41.77千米。全市有骨幹河道46條,大部分河道與運河垂直相交,呈網狀分布,與運河桐鄉段相連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馬塘、康涇塘、長安塘含山塘靈安港、羔羊港、西聖埭港、長山河等,河道總長2401千米,水域面積合計46.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6.37%,河網密度為3.3千米/平方千米。屬典型的江南水網平原。
桐鄉市地處東南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特點。
年平均氣溫16℃。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11℃,出現在1977年1月31日。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1℃,極端最高氣溫39.6℃,出現在2003年8月1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月31日,結束日在11月19日;平均無霜期為243天,平均終霜日在3月16日,平均初霜日在11月17日;平均初冰日在11月26日。

年平均降水量1233.9毫米。年際變化大,1999年最多降水量達1755.6毫米;1978年最少降水量僅774.4毫米。全年有3個明顯降水時段即4~5月(春雨),6~7月(梅雨)和8~9月(秋雨)。近幾年降雪少。年平均日照1842.3小時。其中7月~8月最多,月平均日照分別為2117.3小時和2199.6小時;1月~2月最少,月平均日照分別為1169.6小時和1107.4小時;年平均蒸發量為1242.3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暴雨、乾旱、颱風、連陰雨、寒潮、雷電及大風等。

歷史沿革

浙江桐鄉浙江桐鄉
桐鄉歷史悠久,分布於境內各地的羅家角、譚家灣、新橋、張家埭、吳家牆門等數十處古文化遺址證明,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其中1979年發掘的石門羅家角遺址,通過對羅家角第四文化層出土的蘆葦經碳14測定、陶片經熱釋光測定,分別距今7040±150年、7170±10%,屬馬家浜文化早期類型。
市境周時名御兒,屬越國。春秋時為吳越接壤爭戰之地。越王勾踐三年(吳王夫差二年,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自御兒至今錢塘江以西皆屬吳。
戰國初年,吳越戰事又起。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吳王夫差二十三年,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冬,越王勾踐滅吳,市境復歸越。越自勾踐以下,傳六世而為楚所滅,楚國“盡取故吳地至浙江(錢塘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此地遂入楚境。
秦統一中國,郡縣天下。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置會稽郡,下設由拳、烏程等縣,今市境屬由拳縣
西漢時,御兒又稱語兒。高祖五年(前202),今市境屬楚國。六年(前201),今市境屬荊國。十二年(前195),改荊國為吳國,今市境屬吳國。前元四年(前153)以後,恢復會稽郡。今市境屬會稽郡。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會稽郡屬揚州。今市境屬揚州會稽郡。東漢永建四年(129),割錢塘江以東為會稽郡,錢塘江以西為吳郡。今市境隸屬吳郡。
三國吳黃龍三年(231),由拳縣“野稻自生,改為禾興”(元《至元嘉禾志》)。吳赤烏五年(242),避太子和諱,改禾興縣為嘉興縣,屬吳郡。今市境隸屬嘉興。此後歷晉、宋、齊、梁不變。
南朝陳永定(557~559)初立海寧郡,今市境部分地域隸屬海寧。
隋朝時,並嘉興縣入吳縣,今市境屬吳縣,隸屬蘇州。
唐武德七年(624)復置嘉興縣,隸屬蘇州。今市境屬蘇州嘉興縣。翌年,又廢嘉興入吳縣。今市境隸屬吳縣。貞觀八年(634),復置嘉興縣,屬蘇州,今市境其時仍名御兒,為嘉興縣西南境。乾符六年(879),升御兒鄉為義和鎮。
五代後梁開平初,吳越王錢鏐廢鎮稱義和市,屬杭州。今市境隨嘉興隸杭州。後晉天福三年(938),吳越王錢元瓘析嘉興縣西南境的崇德、南津、語兒、千乘、積善、石門、募化七鄉置崇德縣,設縣治於義和市(今崇福鎮),屬杭州。元《至元嘉禾志》:“晉天福間始析崇德七鄉置縣於義和市,因鄉以縣名。”天福五年(940),錢元瓘於嘉興縣置秀州,為吳越國所轄十三州之一,崇德與嘉興、海鹽、華亭同為秀州屬縣。
北宋熙寧十年(1077),再割嘉興縣之梧桐、永新、清風、保寧、千金五鄉入崇德縣。政和七年(1117),賜秀州名為嘉禾郡。崇德縣隸嘉禾郡。南宋慶元元年(1195),升秀州為府,稱嘉興府。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興府為嘉興軍節度。崇德縣仍隸屬嘉興。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嘉興軍節度為嘉興路,置嘉興路總管府,後屬於江浙行省,下轄崇德等三縣一府(華亭府)。元貞元年(1295),升崇德縣為崇德州,隸屬嘉興路。
明洪武二年(1369),復改嘉興路為嘉興府、崇德州為崇德縣。《明史•地理志》:“元崇德州洪武二年降為縣。”洪武十四年(1381),嘉興改隸浙江布政司。從此,崇德隨嘉興隸於浙江。宣德五年(1430),巡撫、大理寺卿胡概奏析崇德東境募化、千金、保寧、清風、永新、梧桐六鄉置桐鄉縣,設縣治於梧桐鄉鳳鳴市(今梧桐街道)。
清,崇德、桐鄉兩縣同隸屬嘉興府。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與清太宗皇太極年號同,故避諱稱石門縣,同時改石門鎮為玉溪鎮。
民國元年(1912),廢嘉興府,石門、桐鄉兩縣屬錢塘道。民國3年,石門復稱崇德。民國16年廢道制,兩縣直屬浙江省政府。民國27年劃屬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28年至民國36年屬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37年後屬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桐鄉、崇德先後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崇德、桐鄉兩縣同隸屬嘉興專區。1958年11月,崇德縣併入桐鄉縣。1970年,改嘉興專區為嘉興地區,桐鄉縣隸屬嘉興地區。1983年,撤銷嘉興地區,分設嘉興市、湖州市,桐鄉縣隸屬嘉興市。1993年,桐鄉撤縣設市,隸屬嘉興市。

自然資源

浙江桐鄉浙江桐鄉
桐鄉屬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境內土壤為江、海、湖沼沉積物,土壤分屬水稻土和潮土兩類,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和經濟類作物。全市有耕地3.73萬公頃,占總面積的51.3%,其中:水田2.73萬公頃、旱地9980公頃,分別占耕地面積的37.5%、13.7%。桑園1.0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4.7%。
境內生物資源繁多,有各種生物292科、992種。其中:植物485種,有被子類、苔鮮類等;無脊椎動物195種,脊椎動物113種。
境內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2.73億立方米,加上上游過境客水,地表水年可利用總量約6.53億立方米。地下表層空隙水主要受降水入滲補給,年補給量約3074.06萬立方米。地下含水層呈封閉狀態,屬消耗型地下水資源。1984年,浙江省水文地質大隊勘察測定:桐鄉境內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4520萬立方米,年可供開採量約1455萬立方米。
桐鄉境內有杭白菊曬紅煙小湖羊皮等傳統特色農產品,已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尤其是杭白菊,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國之首;桐鄉又是全國蠶繭的主要產區,年產蠶繭近2萬噸;被譽為國際裘皮市場“四大羔皮”之一的小湖羊皮,年產量近30萬張;中國名曬煙之一的桐鄉曬紅煙,是傳統出口產品;果中珍品桐鄉檇李,栽培歷史悠久,相傳有“西施醉李”之美說,其品質風味在中國李中獨占鰲頭,古代被列為貢品;桐鄉榨菜為蔬菜中之佳品,年產鮮榨菜10萬噸左右,採用排鹵成形新工藝,鋁箔小包裝榨菜成了航空旅行佳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