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朗地區

洞朗地區

洞朗,隸屬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位於亞東縣下亞東鄉南部,面積約109平方公里。西、南與印度、不丹兩國為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固有的領土。 洞朗,北接下亞東鄉的亞拉池、夏巨拉;西以巴塘拉、恩窮拉、拉恩久、多卡拉(冬拉)等一線分水嶺山脊與印度交界;西南自吉姆馬珍山(原支莫摯山,為中、不、印三國交界點)開始,沿東南方向的切拉、仁崗貢等一線山脊,最南達姐普拉(姐普山口) 與不丹國為鄰;至東與卓木麻曲相連,與下亞東鄉的魯林,當比山、恰爾塘等地隔河(卓木麻曲)相望;東北至色布、沈久拉、果拉等地。洞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沿多卡拉分水嶺山脊東側是相對平緩的高原草甸地帶,草質優美,歷來為下亞東牧民的夏季草場。2017年6月18日至8月28日,印度邊防部隊侵入中國日喀則[西藏地級市]市亞東縣下亞東鄉洞朗地區領土達71天。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洞朗地區洞朗地區

1890年,中國英國簽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見附錄1),劃定了中國西藏地方和錫金之間的邊界。根據該條約規定,洞朗地區位於邊界線中國一側,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長期以來,中國邊防部隊和牧民一直在該地區開展巡邏放牧活動。該條約是中國承認錫金現狀的基礎。印度獨立後繼承了這一歷史界約。印度歷屆政府也多次以書面形式予以確認,承認雙方對錫金段邊界線的走向沒有異議。目前,洞朗地區與錫金之間的邊界是中印邊界錫金段的一部分,屬於雙方已定邊界。中方一直都認為,中印邊界爭議區分為東、中、西三段,並不包含錫金段。甚至1962年,在這一段邊界也是相安無事的。

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以下簡稱“1890年條約”)劃定。該條約第一款規定:“藏、哲之界,以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摯山起,至廓爾喀邊界止,分哲屬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諸小河,藏屬莫竹及近山北流諸小河,分水流之一帶山頂為界”(註:支莫摯山即今吉姆馬珍山)。此段邊界線走向條約敘述清晰準確,實地邊界線沿分水嶺而行,走向清晰可辨。

新中國成立和印度獨立後,兩國政府均繼承了1890年條約以及據此確定的中印邊界錫金段已定界,這反映在印度總理尼赫魯給中國總理周恩來的信件、印度駐華使館給中國外交部的照會、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印方提交的檔案中(見附錄2)。長期以來,中印兩國按1890年條約確定的邊界線實施管轄,對於邊界線的具體走向沒有異議。邊界一經條約確定,即受國際法特別保護,不得侵犯。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印度起初無意放棄在亞東繼承的英國特權。在中國政府廢除這些非法特權的堅決立場面前,印軍被迫於?1954?年撤出亞東鎮。

1959年,西藏平叛事件後,中國政府逐步在洞朗、查馬浦、朗馬浦(朗瑪普,Langmarpo)等國境線以內地區恢復傳統放牧以及邊境管理。

中國和不丹是友好鄰國,中國軍警目前只是在其幾十年的慣例巡邏地點包括洞朗執行任務,不丹方面幾十年來並無異議。不丹歷史上是西藏的一部分,多年來同錫金一樣受到印度的壓制,不丹王國至今未與中國建交。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亞東縣下亞東鄉洞朗交通圖亞東縣下亞東鄉洞朗交通圖

洞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沿多卡拉分水嶺山脊東側是相對平緩的高原草甸地帶,草質優美,歷來為下亞東牧民的夏季草場。主要牧場有拉馬斯、吉淌、庶、龐達等;東部為陡峭的河谷原始森林地帶,谷深坡陡,地勢崎嶇。海拔由吉姆馬珍山的4363米逐漸下降到姐普拉山口的3145米,海拔最低點為卓木麻曲出境(不丹)處,為1655米。

水文特徵

洞朗內有河流6條,洞朗曲北南貫穿全境。有大小湖泊16個,牧場36處,面積約109平方公里。洞朗交通便利,有多條公路在沈久拉以南交匯後,再翻越沈久拉山口與鄉政府(下亞東鄉)相連。域內細姆、拉馬斯、吉淌、多卡拉、龐達等牧場已有公路相通。目前,亞東縣人民政府已啟動由多卡拉延伸至庶草場哨所邊防公路的建設。

行政區劃

洞朗現下轄細姆、拉馬斯、吉淌、多卡拉、庶草場、吉姆馬珍、龐達、色布、龍眼崗、沈久拉、果拉、麥姆、姐普拉、仁崗貢、扎登、切塘、盆托、當果、冬登、切拉等自然村組。

對峙事件

對峙事件對峙事件
2017年6月16日,亞東縣人民政府在下亞東鄉的洞朗啟動由多卡拉至庶草場的邊防公路建設。

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270餘人攜帶武器,連同2台推土機,在多卡拉山口越過錫金段邊界線100多米,侵入中國洞朗境內阻撓中方的修路活動,引發局勢緊張。印度邊防部隊越界人數最多時達到400餘人,連同2台推土機和3頂帳篷,越界縱深達到180多米。截至7月底,印度邊防部隊仍有40多人和1台推土機在中國領土上非法滯留。歷史以來,印度曾多次蠶食中方領土,幾成習慣。在漫長的中印實控線上,“多卡拉對峙”是第一例印度侵入已定邊界事件,與其他爭議地區不同,性質相當嚴重。中國外交部、國防部、中國駐印度使館在北京和新德里先後多次向印度提出嚴正交涉,強烈要求印度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立即撤回越界的邊防部隊。這是雙方對話的基礎和條件。洞朗邊防公路建設是中國主權利,符合國際法及中國國內法。

6月26日深夜,中國國防部、外交部同時對中印邊境近日發生的越界事件進行了緊急回應。報導稱,雙方的對峙已經持續10天。印度軍隊試圖阻止中方人員進入所謂“印度領土”內,於是組起人牆進行阻擋。

6月30日,身兼國防部長的印度財政部長阿倫·賈伊特利在回應中方警告印度汲取歷史教訓、儘快撤軍時說,“1962年的局勢是不同的,2017年的印度也是不同的”。賈伊特利還說,印度與中國軍隊在錫金段邊境對峙“是由中國所引發”,而且不丹6月30日已發表聲明指“這塊土地(指屬於中國領土的洞朗地區)的主權屬於不丹”,土地位置靠近印度,而印度與不丹間有安全方面的合作。

7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稱,印度派遣武裝力量越過已定邊界,違背了歷史界約,違背了《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性質非常嚴重。

7月6日,耿爽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印方此次挑起事端的目的是明確的,那就是以所謂“安全關切”為藉口,打著所謂“保護不丹”的幌子,悍然越過過去雙方均承認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的錫金段邊界。

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非法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國邊防部隊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並駐守。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為了守邊需要和改善當地軍民生產生活條件,中方長期以來在洞朗地區進行包括道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將綜合考慮天氣等各方面因素,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有關建設規劃。

駐軍

名稱 駐軍人數 領導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日喀則軍分區 2000人(待證實) 方建國

駐防管控

冬季也駐守

建設成群建設成群

2014年,西藏軍區在洞朗最西南設立庶草場哨所

2017年,由於6·18中印洞朗對峙事件,中國軍隊並未按慣例每年冬天撤下洞朗高原。

《印度時報》12月11日爆出訊息稱,在靠近錫金-不丹-西藏三地交界處的洞朗地區,約有1600至1800名中國士兵已經建立起了事實上的駐紮點。訊息稱,中國軍隊在那已經建好了兩個直升機平台,數十個預製的房屋、掩體及商店,還升級了公路,以應對該高海拔地區凜冽的冬天。當印度阻止中國將其已經在洞朗存在的道路向南延伸至洞朗高原以南的姐普山脊,“達到了戰略目標”之際,伴隨而來的副作用是中國“在該地區幾乎是永久性地駐紮”。正熱衷於攥緊洞朗,以增加其在凸進錫金和不丹之間的春丕河谷的戰略縱深。

建設成群

報導稱自2017年11月底以來,中國在洞朗地區附近不斷開展軍事設施建設。這些軍事設施建在今年8月中印對峙地點直線距離5至10公里,可以容納5000多人的兵力。

設施包括9座3層房屋、300多輛軍用車,還有4座大型接收天線等等。重要地點周圍還有鐵絲網防護,有些地方甚至還有迫擊炮陣地,還有兩處山坡被挖掉很大一部分,建成火箭炮陣地。此外,舊機槍碉堡也進行了加固和升級,還有正在建設中的新碉堡。目前整個陣地上還有很多大型起重機、推土機進行工作,建設工作還在繼續。這裡現在駐紮了大約一個營的兵力。此前的單層營房如今已被三層樓房取代,地下可能還有隱蔽式的停車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