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蔥

韭蔥

扁葉蔥是一種平伸的粗狀根狀莖的植物,葉基生,狹線形至寬線形,肥厚,上部扁平,常呈鐮狀彎曲。花葶圓柱形,高20-60CM,傘形花序半球形至球形,多花,花淡紅色至紫紅色,花期7-8月生於草原、草甸或山坡上。喜光、耐寒、耐旱、忌濕,對土壤適應性強,喜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韭蔥 韭蔥

多年生草本。   鱗莖單生,矩圓狀卵形至近球狀,有時基部具少數小鱗莖;鱗莖外皮白色,膜質,不破裂。

葉寬條形至條狀披針形,實心,略對褶,背面呈龍骨狀,基部寬1~5厘米或更寬,深綠色,常具白粉。花葶圓柱狀,實心,高60~80厘米或更高,近中部被葉鞘;總苞單側開裂,具長喙,早落;

傘形花序球狀,無珠芽,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長,比花被片長數倍,基部具小苞片;花白色至淡紫色;花被片近矩圓形,長4.5~5毫米,寬2~2.3毫米,先端鈍,具短尖頭,中脈綠色,外輪的背面沿中脈具細齒;花絲稍比花被片長,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兩側的下部具細齒,內輪的下部約2/3擴大成長方形,擴大部分與花被片近等寬,每側各具1齒,齒端延長成捲曲的絲狀,遠比中間著藥的花絲長,外輪的無齒,下部稍擴大成狹長的條狀三角形;子房卵球狀,在中下部沿腹縫線具橫向隆起的蜜腺(在標本上不易觀察到);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韭蔥 韭蔥

生長勢強,很少發生病蟲害,耐寒,適應性廣,能忍耐38℃高溫和-10℃的低溫,生長適宜的晝溫為18~22℃,夜溫為12~13℃。根系分布較淺,不耐乾旱,也不耐澇,生產上必須及時灌水和排澇。  

對土壤適應性廣,沙土、粘土均可栽培。適宜在富含有機質、肥沃、疏鬆的土壤上栽培,土壤pH7.7的微鹼性最好。韭蔥可全年栽培,以春秋二季種植為主。

地理分布

原產歐洲中部和南部;在中國部分地區有栽培。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也有栽培。  

留種繁殖

採收

韭蔥 韭蔥

春播者10月份即可收穫,可根據市場需要隨時採收上市,也可冬貯1~2個月上市。秋播者到次年3~4月陸續採收上市,也可在5月份採收花薹。一般畝產蔥苗4000~5000公斤。採種者一般行秋播,幼苗越冬。入冬澆凍水覆蓋越冬,3~4月抽花薹。抽薹後少澆水,花球形成時適當加大澆水量,開花後結合澆水追肥1次,以保持土壤潮濕,7月採收種子。

留種

韭蔥 韭蔥

春季播種的在霜降後可隨時採收上市,秋播的到第二年3~4月陸續上市。採收時可連根刨出,抖掉泥土,剔除病根、傷根,即可進行貯藏。韭蔥在0℃的低溫,85%~95%的濕度下可貯藏2~3個月,多採用窖藏。入窖前先在窖底澆水,等水滲下後將捆好的韭蔥根部朝下排放在窖內,把與把之間不要靠得太緊,否則葉片會發熱變黃。夜間或遇寒流侵襲,可覆蓋草簾防凍。氣溫再下降,則揭開草簾,蓋上濕土,隨著氣溫的下降而加厚覆土層,這樣可一直貯藏到元旦或春節。  

播種育苗

韭蔥 韭蔥

以華北地區為例,春播在3~4月,秋播在7月份進行,選擇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最好春季要向陽、避風的暖地,秋季要排水好、通風的田塊。播種前10天左右結合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機肥,打細、耙平,在播種前2—3小時澆足底水,撒播或條播均可。播後立即覆蓋0.8~1厘米厚的細土,也可在床面上覆蓋濕草,以保持土壤濕潤,防止苗床土面板結。

播種後7~9天即可出苗,苗期要注意除草、施肥、澆水、間苗。當幼苗長到3~4片真葉時,每畝追施尿素30千克,以促進其生長。

栽培技術

適期播種

以採收一年生成株為目的進行生產,北方地區一般3月中旬育苗,6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下旬收穫,育苗前整地施基肥,按栽667m 韭蔥需育苗畦100~130m ,做長6~8米,寬1~1.5米的育苗畦,在畦田澆透水,水滲下後均勻撒播種子,覆土1厘米厚。以採收蒜苗為目的進行生產可在春末夏初播種,當年即可收穫嫩苗上市。  

培育壯苗

播種後經常保持表土濕潤,以利出苗,苗出齊後在畦面撒一層過篩的細土,保墒和促進髮根,遇到乾旱可灌水,保持見乾見濕,並及時除草。幼苗3~4片葉時,結合灌水,每667m 追施硫酸銨10公斤,促進其迅速生長,密集的苗應及時間苗,發現有徒長趨勢應控制灌水,定植前1~2天灌1次水,便於起苗。  

定苗間苗

綠豆出苗後在第一片複葉展開前適當間苗,把過密多餘的幼苗拔掉,做到間小留大、間雜留純、間弱留強,有利於通風透光,合理利用土壤養分的空間。在第二片複葉展開後定苗,按確定密度均勻留苗,同時查田補種,實現苗全苗壯。

合理密植

清除前茬作物殘株及雜草,平整土地,每667m 撒施農家肥5000~7000公斤,深施細耙,使糞土摻和均勻,做成1米寬的畦,每畦按20厘米行距栽3行,每行並排栽3株,達到株距7厘米,每m 可栽苗126株,每667m 栽苗8.4萬株,定植深度以不埋到心葉為宜,定植後立即灌水。這種定植方式由於密度大,單株較小,靠群體增產。  

定植管理

當心葉開始生長時,灌1次水,並在表土乾濕適宜時進行鬆土,促進根系生長,7、8月份溫度較高,降雨量大,除了保持見乾見濕外,雨後還要及時排水防澇。9月份以後,氣候條件適宜,生長迅速旺盛,應及時灌水追肥,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結合灌水進行追肥,進入旺盛生長期每667m2追施尿素10公斤,半月後再追施尿素10公斤。並培土2次,軟化假莖,提高產量品質。  

中耕除草

綠豆從幼苗到開花前要進行2~3次中耕,破除板結,疏鬆土壤,減少蒸發,增加土壤的通氣性,促進植物生長和根瘤菌的活動。除草可採取人工除草或藥劑滅草。藥劑滅草可選用的除草劑有20%拿捕淨,公頃用量1005~1500mL;15%精穩殺得,公頃用量750~900mL;10.8%高效蓋草能,公頃用量375~450mL;5%精禾草克(精克草能),公頃用量750~900mL;48%苯達松,公頃用量3750~4500mL,對水噴霧。

澆水

綠豆開花結莢期需水量最大,此期能否滿足對水分的需求,是決定產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有澆水條件的情況下,開花結莢期澆1~2遍水,可確保豐產。

花薹生產

韭蔥的花薹與蒜薹非常相似,其花薹除了辣味稍淡,總苞較小外,從形成態和營養成分,全都與蒜薹無大差異,可做為蒜薹上市。
專門生產花薹,在露地可以安全越冬的地區,秋季播種,採取與大蒜栽培密度相同的畦作,冬季灌冬水,保證安全越冬。春季萌發生長以後,由於已經通過春化階段,5月份遇到高濕長日照,很快抽薹,當花薹生長到一定程度,品質產量達成最佳時,貼地面割下,剝掉葉片和葉鞘,即可捆把上市,其產量高於蒜薹的產量。這種生產方式成本較低,效益較高。 

病蟲防治

韭蔥 韭蔥

韭蔥的主要病蟲害有灰霉病、腐敗病、紅蜘蛛和蔥薊馬、根蛆。相對於其他蔥蒜類蔬菜而言,韭蔥病蟲害少,生產上多不防治。近幾年韭蔥灰霉病和根蛆危害加重。韭蔥灰霉病與大蔥、韭菜灰霉病症狀相似。發病初期,葉片出現白斑,葉尖乾枯,發生嚴重時,可見到灰黑色霉,並從葉尖開始腐爛。

防治方法:加大通風降濕,尤其是澆水後更應及時通風。發病初期可用灰霉淨煙劑熏蒸,每畝用量為250克,每7~10天熏煙1次,可起到防治作用。病情加重時,可用50%多菌靈和50%速克靈噴霧防治。根蛆防治可在定植前和苗床內進行。苗期可噴灑50%敵敵畏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  

主要作用

觀賞

花薹為傘形花序,外有總苞,開花時總苞單側開裂脫落,有小花800~3000朵,淡紫或粉紅色,花叢生成球,鮮艷美觀。  

營養

韭蔥 韭蔥

韭蔥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糖類、維生素A原(主要在綠色蔥葉中含有)、食物纖維以及磷、鐵、鎂等礦物質等。每100克生韭蔥中水分占83%,另含蛋白質1.5克、碳水化合物14克,能提供255.3千焦的熱量。韭蔥能除菌、利尿、防,對於消化系統也有清潔作用,另韭蔥還具有增進食慾、降低血脂的作用。

⑴韭蔥像洋蔥、大蔥一樣,含烯丙基硫醚。而烯丙基硫醚會刺激胃液的分泌,且有助於食慾的增進。同時與維生素B1含量較多的食物一起攝取時,維生素B1所含的澱粉及糖質會變為熱量,而提高恢復疲勞的作用。

⑵韭蔥葉部分要比韭蔥白部分含有更多的維生素A、維C及鈣。蔥中含有相當量的維生素C,有舒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防止血壓升高所致的頭暈,使大腦保持靈活和預防老年痴呆的作用。

⑶經常吃韭蔥的人,即便脂多體胖,但膽固醇並不增高,而且體質強壯。韭蔥含有微量元素硒,並可降低胃液內的亞硝酸鹽含量,對預防胃癌及多種癌症有一定作用。

⑷韭蔥含有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揮髮油和辣素,能祛除腥腥膻等油膩厚味菜餚中的異味,產生特殊香氣,並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慾。揮發性辣素還通過汗腺、呼吸道、泌尿系統排出時能輕微刺激刺激相關腺體的分泌,而起到發汗、祛痰、利尿作用。是治療感冒的中藥之一。

⑸韭蔥還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的作用,如果與蘑菇同食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食用

韭蔥可生食也可烹食,烹製方式與其他蔬菜基本一樣,宜簡單烹飪,如果烹飪時間過長,它容易變軟。為了保證烹飪時受熱均勻,最好買長度接近的韭蔥。整棵的韭蔥可以煮15~20分鐘,如果是燉製就需要25~35分鐘。切成條狀的韭蔥可以炒3~5分鐘,也可以燜上10~15分鐘。 
韭蔥宜與火腿和乳酪搭配,也可以和檸檬、羅勒、百里香一起烹飪。韭蔥餅香酥鬆脆,製作簡單,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百合目(一)

矮龍血樹
阿爾泰蔥
矮韭
安微貝母
阿爾泰貝母
阿里山胡麻花
阿爾泰獨尾草
矮小山麥冬
矮萱草
暗紫貝母
矮小沿階草
矮菝葜
阿爾泰藜蘆
阿爾泰鬱金香
凹脈菝葜
暗色菝葜
百合目
北韭
寶珠草
白絲草屬
白脈韭
白絲草
白花蔥
白頭韭
寶鐸草
杯花韭
北疆韭
北蔥
寶興百合
百合
斑塊百合
北萱草
貝母屬
白花百合
北黃花菜
百合屬
白背牛尾菜
白背牛尾菝葜 
菝葜
豹子花屬
白穗花
菝葜屬
扁柄菝葜
抱莖鹿藥 
棒葉沿階草
白花虎眼萬年青
白綠綿棗兒 
白穗花屬
豹子花
抱莖菝葜
百部屬
百部
長壽花
蔥蓮屬
垂笑君子蘭
長筒石蒜
蔥蘭
蔥地笑
糙葶韭
長柱韭
草地韭
長葉竹根七
粗根韭
長喙蔥

糙葶北蔥
齒絲山韭
長花天門冬
長蕊萬壽竹
川甘韭
長梗韭
蔥屬
齒被韭
昌都韭 
叢生蜘蛛抱蛋
長柄粉條兒菜
川百合
藏百合
粗柄獨尾草
垂花百合
草原頂冰花
叉梗頂冰花
川貝母
粗莖貝母
長管萱草
側金盞花
長梗山麥冬
長葉藜蘆
橙花開口箭
長藥沿階草
長柱鹿藥
長白岩菖蒲
簇葉沿階草
蒼白菝葜
長莖沿階草
長絲沿階草
刺枝菝葜
長梗開口箭
遲花鬱金香
垂蕾鬱金香
長柱開口箭
長葉菝葜
糙柄菝葜
長托菝葜
粗糙菝葜
穿鞘菝葜
長梗藜蘆
齒瓣開口箭
春石斛
單瓣水仙
短葶仙茅
丁香水仙
大葉仙茅
稻草石蒜
短蕊石蒜
短柄粉條兒菜
多葉韭
大百合屬
大花韭
吊蘭屬
吊蘭
大葉吊蘭
單花韭
大花粉條兒菜
對葉蔥
多星韭
大理天門冬
多刺天門冬
大花蜘蛛抱蛋
短葶韭
滇南天門冬
滇韭
短齒韭
多籽蒜
短梗天門冬
短蕊萬壽竹
東北百合
多球頂冰花
大花萬壽竹
東陽貝母
東北玉簪
大理百合
短柱肖菝葜
多花萱草
滇百合
短花柱小百合
大花捲丹
單花百合
多蕊肖菝葜
碟花百合
淡黃花百合
大苞萱草
獨尾草
大花百合
鈍瓣頂冰花
頂冰花屬
滇西豹子花
碟花開口箭
多花沿階草
滇蜀豹子花
鈍葉沿階草
短梗菝葜
大果菝葜
短藥沿階草
單花鬱金香
滇北藜蘆
大沿階草
大花沿階草
大理藜蘆
多斑豹子花
大葉沿階草
大百部
對葉百部
大花蕙蘭
滇金石斛
峨眉開口箭
峨眉貝母
鄂北貝母
二葉鬱金香
二色石豆蘭
鳳尾絲蘭
鳳尾蘭
非洲天門冬
粉條兒菜
粉條兒菜屬
防已葉菝葜
梵淨山菝葜
防己葉菝葜
粉葉沿階草
粉背菝葜
方枝菝葜
富寧菝葜
富寧沿階草
房縣藜蘆
光葉仙茅
廣西石蒜
高山粉條兒菜 
各蔥
甘肅天門冬
管絲韭
高山韭
管花蔥
高葶韭
戈壁天門冬
甘肅貝母
高山貝母
光慈姑
甘肅山麥冬
高山頂冰花
高山丫蕊花
光葉菝葜
管花舞鶴草
高大鹿藥
牯嶺藜蘆
廣東沿階草
管花鹿藥
換錦花
黃水仙
黃長筒石蒜
虎皮蘭
虎尾蘭屬
海南龍血樹
海南蜘蛛抱蛋
賀蘭韭
黃花蔥
黃花韭
褐皮韭
合被韭
旱生韭
灰鞘粉條兒菜
灰皮蔥
火蔥
輝韭 
胡麻花
禾葉山麥冬
湖北麥冬
黃綠花滇百合
黃花貝母
湖北百合
湖北貝母
黃花萱草
合絲肖菝葜
華肖菝葜
黃花菜
黃花小百合
胡麻花屬
黑鱗頂冰花
湖北菝葜
合蕊菝葜
湖北沿階草
虎眼萬年青
華東菝葜
黑葉菝葜
虎眼萬年青屬
黑果菝葜
灰葉菝葜
合瓣鹿藥
厚葉沿階草
黃窪瓣花
黃花油點草
褐鞘沿階草
黑紫藜蘆
紅果菝葜
厚蕊菝葜
合瓣舞鶴草
黃精葉鉤吻屬
黃精葉鉤吻
江蘇石蒜
君子蘭屬
君子蘭
假管鳶尾蒜
金魚草
韭蓮
金邊龍舌蘭
劍葉龍血樹
金邊虎尾蘭
劍川韭
晶頭
冀韭
九龍盤
韭蔥
具刺非洲天門冬
金頭韭
鹼韭
韭菜
距花萬壽竹
卷丹
嘉蘭屬
金黃花滇百合
嘉蘭
尖被百合
江南貝母
假葉樹
姜狀沿階草
假百合屬
間型沿階草
勁直菝葜
金佛山鹿藥
卷瓣沿階草
劍葉開口箭
尖被藜蘆
尖果窪瓣花
錦葵
假百合
尖葉菝葜
尖葉牛尾菜
假葉樹屬
九蓮燈
寬苞韭
寬葉韭
昆明天門冬
凱氏玉簪
闊葉麥冬
闊葉山麥冬
開瓣百合
闊葉冊麥冬
康定貝母
開口箭
筐條菝葜
寬瓣豹子花
寬葉油點草
寬葉汕點草
開口箭屬
寬葉沿階草
龍頭花屬
鹿蔥
龍舌蘭
龍血樹
龍舌蘭屬
龍血樹屬
卵葉韭
露筍
柳葉韭
藍花韭
流蘇蜘蛛抱蛋
卵葉蜘蛛抱蛋
藍苞蔥
蘆筍
鐮葉韭
連藥沿階草
樓子蔥
類北蔥
鈴蘭
棱葉韭
鈴蘭屬
粒鱗頂冰花
鐮葉頂冰花
林生頂冰花
綠花百合
輪葉貝母
鷺鷥草
鷺鷥草屬
利川貝母
利川開口箭
老鴉瓣
鈴木油點草
菱葉菝葜
藜蘆屬 
麗江鹿藥
鹿藥屬
林生沿階草
麗葉沿階草
藜蘆
卵葉扭柄花
鹿藥
芒苞草屬
芒苞草
玫瑰石蒜
馬蓋麻
木里韭
蒙古野韭
蜜囊韭
密齒天門冬
邁氏非洲天門冬
蒙古韭
毛百合
米貝母
玫紅百合
墨江百合
岷江百合
美麗百合
毛梗頂冰花
木根沿階草
綿棗兒屬
美麗豹子花
密剛毛菝葜
密疣菝葜
綿棗兒
蒙自藜蘆
毛牛尾菜
毛穗藜蘆
馬甲菝葜
密刺菝葜
馬尾伸筋
麥門冬
馬錢葉菝葜
毛蕊鬱金香
毛葉藜蘆
南玉帶
檸檬色百合
南川百合
囊瓣頂冰花
南川鷺鷥草
扭柄花屬
南非吊蘭
扭柄花
歐洲百合
帕里韭
攀援天門冬
茖蔥
平貝母
披針葉百合
蒲圻貝母
平滑菝葜
平滑窪瓣花
鋪散沿階草
匍莖沿階草
屏邊沿階草

蔥屬植物

 蔥屬(Allium)舊屬百合科(Liliaceae),具有大約1250種;現在植物學分類將這類植物獨立成蔥科(Alliaceae)。這類植物屬於多年生鱗莖植物,雖然有少數種蔥屬植物並不結成堅實的鱗莖。成員尚包括極有價值的庭園香藥草植物,如青蔥、大蒜、洋蔥、韭、蝦夷蔥等等,常用在日常食物調味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