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坑

泮坑

梅州泮坑旅遊風景區位於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距梅州市區梅城4公里,距梅州客都機場、梅州火車站(梅州站)2公里,素有"梅南勝境"的美譽,是假日休閒旅遊的勝地。

基本信息

環境特色

梅州泮坑風景區面積9平方千米,山幽水雅,堂奧縱深,蘊藏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匯聚黃沙嶂、清涼山、高觀音等高山流水,容水160萬立方米的泮坑明湖(泮坑水庫),水色青潤如玉,遊人可飽覽山色湖光。有全長3000米,由30段長廊和30個各具特色的涼亭組成的"客家文化長廊",遊人可欣賞瀏覽代表客家文化精髓的詩文圖畫和客家謎語、諺語等,使遊人對客家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有用鵝卵石砌成的"登高路",共2188階,遊人可登高健身和觀賞森林景致。登上山頂,可遠眺梅城勝景,及一山之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客天下旅遊產業園和梅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升工業園。有始建於明代的"三山國王廟",鄉人通稱為"泮坑公王廟"。"泮坑公王保外鄉"聲名遠播,吸引了不少海內外善男信女前來燒香祈福,自建廟以來,一直香火不斷。有"嶺南第一才子"宋湘所書的雄渾磊落、飄逸灑脫的摩崖石刻"靈鎮山河"。有相傳為白蓮仙女沐浴時遺下的裙帶所化的如淡雲輕煙、飄逸曼妙的瀑布。

景區相峙兩山,層巒高聳,林木蓊鬱,山花爛漫,滿眼錦繡;山谷之中溪流清澈,怪石亂離,藤蔓纏絡,景致清幽。

風景區交通方便,1997年成立"梅州市泮坑旅遊度假村"後,停車場等各項配套設施日臻完備。1999年為梅州市人民政府評為梅州市四大市級旅遊景區之一;2000年名列廣東省旅遊局推薦的廣東百個"假日觀光新亮點"。2008年泮坑免費向市民開放後,更成為了梅州市民健身、休閒、遊樂的好去處。目前有1路公交線路可以直接抵達泮坑風景區。

內部景觀

泮坑公王廟

泮坑公王廟,又稱三山國王廟,始建於明代,幾經風霜,依然燭光放亮,香菸裊裊,香火鼎盛,一年四季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泮坑公王廟自此建起,眾善男信女始終愛護有加,慷慨解囊,精心維護。

1998年至今,熱心人士已慷慨捐資30多萬元修繕了廟前廣場、地板及欄桿,全部用花崗岩鋪築建造。然而,通往公王廟的沿溪道路及走廊因年久破敗,欄桿腐朽,危及每年30多萬香客的安全。

為此,熱心人士又發義舉,倡議修繕公王廟道路及走廊。據預算,沿溪500米道路及公王走廊全部用花崗岩鋪築,需要資金約60萬元,目前已得到熱心人士捐資20多萬元,現已開始全面動工。為早日修好公王廟道路、走廊。敬請海內外賢達、善男信女隨緣樂助,廣種福田,以祈早日功成,順遂眾意。

為答謝八方賢達,在道路側欄桿石碑處立芳名碑,鐫刻芳名留念。功得無量,留芳千古。

凡認捐叄仟元以上者,立個人單碑,並發給榮譽證書;

凡認捐伍百元以上者,鐫刻芳名留念。並發給榮譽證書;

凡認捐壹百元以上者(含壹百元),鐫刻芳名留念;

凡認捐壹百元以下者,紅榜鳴謝。

隨緣樂助,廣種福田,不勝感荷,福蔭綿延。

飛瀑奇觀

梅江區泮坑旅遊度假村 梅江區泮坑旅遊度假村

泮坑後山景區,美在何處?美在"山之姿態得樹而妍,山之骨骼得石而蒼,山之榮衛得水而活",處處有景,景景相連。而令人心目蕭爽,神思飄逸,又莫過於飛瀑奇觀。

出公王廟,經由斜入背部的上山石磴,隨山勢鏇繞,紆折盤鏇而上,級級升高。這裡的路,石磴跨度較高,舉步有如躍上蔥龍,"扶搖直上"的感覺。雖不至於"十步一坐五步望",但也是"山中迂斜繞數重"。

到達山腰,路趨平緩;稍吁口氣,便能聽到水聲,錚錚淙淙,響自岩壑幽澗。此刻,舉目瞥見如一片淡雲飄落的瀑影,引人頓生雀躍之興,身不由己,循聲而去。但見峭壁環峙,古樹相映,遠岫雲飛,坑谷流煙。前面,一座圓頂式建築,依山壁而立。這就是觀瀑亭。

觀瀑亭

泮坑 泮坑

是鄉賢熊彩賓先生,於民國十七年(1928)冬捐建。八柱,六面護欄,頂呈穹窿形,如古時將軍之冠,色調白皙,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新穎別致,造型奇巧。

亭檐下橫額題寫隸書:"觀瀑亭"三字。正門亭柱,有鄉人熊采里撰寫的一副楹聯,聯曰:

觀瀑尋泮水之源,響震九霄,駕起玉龍騰澗壑;

瀑布自懸崖而下,澄清萬慮,閒吹鐵笛倚山亭。

亭前崖邊,有一矮照牆,藉以欄擋身子,用意端為難臨危而不覺其險。崖下林木蓊蔭,雜草叢茂,谷底溟暗而莫測其深。扶欄眺望,山戀綠霧繚繞,即使晴天也如霧雨濛濛;陽光在峰頂游漾,峭壁綠影飄蕭;窄長幽谷,猶如洞窟,邃然幽奇。飛瀑自高約20米處傾瀉而下,疊成三曲,或如白練懸空,或如輕紗曼舞。若遇風雨後,水氣蒸騰,流瀑便似玉龍出崖躍澗,鱗光亂射,破霧穿雲,藏首露尾,撞落深潭,發出爭喧逐聲,如鍾,如鼓,如拔,如雷;迸激轟響,其勢奪人。

此亭中觀瀑,是最佳位置,可想見前人立景之苦心。靜中觀動,縱目賞玩,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有名人曾稱瀑布是"度密月的天堂";想來該是熱戀情侶心態的一種表現,喜歡選擇遠離塵器的地方。觀瀑能開闊胸襟,聽瀑能忘懷人我;有一種聖潔崇高的審美感受。置身瀑境,不知遊人有此種體驗否?

民間傳說

泮坑 泮坑

據《揭陽縣誌》、《潮州府志》和元代劉希孟撰寫的《明貺廟記》載:在潮陽的西陲,與惠、梅州接壤處,有巾山、明山、獨山三峰。奇峻者為揭陽山(又名獨山),越西南20公里是明山,折向南是巾山。相傳隋文帝楊堅立位的開皇年間,在明山的半山上有一座天竺岩,岩內有石穴,常有三位仙人在此顯聖。在唐太宗征伐太原時,得"金甲仙人,操戈馳馬突陣,師遂大捷,劉繼元以降,凱鏇之日,見於城上雲中曰:'潮州三山神'。乃詔封明山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弘豐國王,賜廟額曰'明貺'。"宋代敕封為"三山國王"。

潮州(實為今揭西霖田)三山國王神受奉於梅州泮坑,來源於一個神話傳奇:話說泮坑外鄉人熊氏,久居潮州(實為今揭西霖田),一日在睡夢中見一位左握帥印、右執寶劍的金甲神人,自稱是助政明肅寧國王,受皇命,鎮守梅州,庇護百姓。

熊氏一覺醒來,想到白天在潮州"明貺廟"進香時,見到廟中的巾山國王像與夢中見到的神人相似,心裡十分驚奇。於是一面派人回梅州家鄉泮坑,建造廟宇;一面請來雕刻匠人,按照"明貺廟"中三山國王的相貌,精製三尊神像,貼上真金,半個月後神像雕成,又請人用八抬大轎,將"三山神像"運上彩船,沿江而上,在梅州頭塘上岸,再抬進泮坑,供奉在新建的廟宇中,稱為"泮坑公王"。從此以後,熊氏在外,財丁興旺,大展宏圖。因為熊氏是泮坑外鄉人,於是就有了"泮坑公王保外鄉"的傳說。

廣東、海南景點

廣東省聚集最多奇特景觀的地區在粵北,粵北包括韶關和清遠,那些山地的自然景觀非常美麗,有以丹霞山和金雞嶺為代表的丹霞地貌,有喀斯特地貌的連南、陽山、英德山群及溶洞;粵西則有著漫長而曲折的海岸線,擁有為數眾多的優質海灘;粵東的梅州、河源、潮汕和惠州地區一向以其獨特的客家文化而在廣東自成體系,民風古雅,古文化遺存豐富,近年來也成為旅遊熱點。

梅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