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1733~1735年,法國、西班牙、撒丁與俄國、奧地利為爭奪波蘭王位而發生的戰爭。

簡介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1733年 2月,波蘭國王、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都二世病故。一部分貴族在俄國和奧地利支持下,企圖選舉奧古斯都二世的兒子弗里德里克·奧古斯都二世為波蘭國王,並決定把波蘭的屬地庫爾蘭送給俄國女皇安娜·伊萬諾夫娜的寵臣 E.J.von比倫,以酬謝俄國的支持。但波蘭多數貴族一致提名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列琴斯基為王位繼承人。列琴斯基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岳父,得到法國和西班牙的支持。1733年 9月12日,列琴斯基以絕對多數票當選波蘭國王。隨之爆發了以西班牙、撒丁、法國為一方,以俄、奧為另一方的戰爭。俄軍占領華沙,列琴斯基逃到但澤(今格但斯克)。10月 5日,俄軍強迫波蘭議會選舉弗里德里克·奧古斯都二世為波蘭國王,稱奧古斯都三世。1734年 5月29日,俄軍攻陷格但斯克,消滅法國軍隊1500人。列琴斯基逃往普魯士。1735年10月,在維也納簽訂了初步和約,雙方承認奧古斯都三世為波蘭國王。1738年,法國和奧地利正式簽訂《維也納和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