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

法蘭西殖民帝國為法國在17世紀至1960年代控制的殖民地帝國。在19至20世紀初,它成為了僅次大英帝國的第二大殖民地帝國。在1919至1939年這個顛峰時期,它橫跨了12,347,000平方千米的土地。而把法國本土也計算在內的話,它的面積就達到12,898,000平方千米,占世界土地總面積的8.6%。

簡介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淺藍色為第一殖民帝國的殖民範圍; 深藍色為第二殖民帝國的殖民範圍

法蘭西殖民帝國這個龐大的帝國到了現在只保留了分布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南太平洋北太平洋中百多個不同的島嶼及群島,以及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總面積只有123,150平方千米,只是1939年所擁有土地面積的1%,其總人口只有2,543,000人。

第一殖民帝國

在16世紀,隨著航海家維拉薩諾及卡蒂亞開拓了航線後,法國漁民便開始在紐芬蘭一帶航行,這樣就揭開了法蘭西殖民地擴張的序幕。但西班牙在北美一帶的壟斷,以及法國在16世紀晚期法國宗教戰爭中失利所造成的內亂,都使得法國有必要建立殖民地帝國。法國在早期曾經企圖以巴西作為殖民地,並在1555年及1612年入侵里約熱內盧及聖路易兩地,但由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對法國的戒備及阻止,使得法國在兩地及北美佛羅里達的侵略均告失敗。
在1605年7月27日,當法國在新斯科舍建立起皇家港開始,就揭開了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的序幕。數年後,法國探險家山姆·德·尚普蘭建立起魁北克城,而它亦成為了一個以皮毛貿易為主的殖民地,稱為新法蘭西(或稱為加拿大)。其後,法國更把其勢力擴展至聖勞倫斯河河谷一帶。隨著勢力的擴展,法國都把這些新的疆土作為貿易之用。但法國在本土發展上有更大的野心,而對殖民地的發展的興趣則不大,因此後來的加拿大發展並不如英國在北美的發展,更在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中失去了阿卡迪亞的土地。但法國在1699年聲稱自己在北美的領土不斷的深入擴大,遠至北美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河。此外,它更在美洲從事非洲奴隸的交易。法國的殖民地擴張不只在新大陸進行,更在其他地方發展。如1624年法國就在西非的塞內加爾岸邊建立第一個貿易站。此外,法屬東印度公司亦在東方建立起貿易商旅,如孟加拉的金德訥格爾、印度的本地治里等。

英法殖民地衝突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英法殖民地衝突(1744年至1815年)
18世紀中期,一連串的殖民地衝突在法國及英國之間展開,最後更險致法蘭西殖民帝國的瓦解。這一連串的衝突就是從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4年-1748年)、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美國獨立戰爭(1778年-1783年)、法國大革命(1793年-1802年)及拿破倫戰爭(1802年-1815年)中衍生出來。
雖然法國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失利,被迫割讓在印度的殖民地,並在七年戰爭中失去了新大陸的大部份殖民地,但它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所作出的調停卻使她可以收復一些在美洲的殖民地。此外,當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便逐步奪取政權,最終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這使得法國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之路,並開始建立殖民地。

第二殖民帝國

拿破倫戰爭結束後,很多法國殖民地都被劃為英國所有,特別是南美洲北岸的法屬蓋亞那,以及在西非塞內加爾所建立的貿易站。因此,法國需要再次擴張殖民地,因而揭開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的序幕。
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的建立,基於1830年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侵略。雖然法國在法皇拿破崙三世在位期間曾企圖對墨西哥以保護國之名進行殖民統治,但最後落空,使得法國被迫放棄了對墨西哥的企圖,但在中法戰爭中,法國卻能得到越南及高棉一帶的東南亞殖民地。雖然在普法戰爭中,法國的殖民地失去不少的財產,但它卻成功的建立起另一個殖民帝國。在中法戰爭後,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統治得到確保,建立起法屬印度支那。它其後更在北非開始擴大影響力,先後把突尼西亞、利比亞一帶建立勢力範圍。而在中非,法國逐漸把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幾內亞馬里、象牙海岸、貝寧、尼日、查德、中非共和國及剛果共和國等地納入自己的控制下,以及吉布地一帶東非的狹長海岸。與此同時,法國更在南太平洋建立起殖民地,包括新喀里多尼亞、法屬玻里尼西亞一帶的群島以及新海布里地群島。 這個龐大的殖民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達到顛峰。它接收了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以及德國擁有的喀麥隆及多哥,使得帝國版圖再次增加,其後更在西非建立了法屬西非,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蘭西殖民帝國逐漸分解,當中大部份都為他國所占領(如日本占領印度支那,英國占據了敘利亞、黎巴嫩及馬達加斯加,英美聯合占有摩洛哥及阿爾及利亞,德國搶奪了突尼西亞)。但不久後,由戴高樂重新控制這些地方。但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卻遇到了各地的非殖民地化運動。各國紛紛獨立,使得法國的殖民帝國迅速瓦解。如越南的胡志明最終擺脫法國的統治,建立起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此外,受到非殖民地化運動影響最深的非洲當中也有很多法國殖民地要求獨立,而這些殖民地最後也得以立於萬國之林。直至今天,法國只剩下在南太平洋的一些海外屬地,以及一部份島嶼。

帝國殖民範圍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

以下列表展示了近500年來法蘭西殖民帝國的範圍,當中不包括一些未受直接管治的地方。
非洲
北非:摩洛哥 阿爾及利亞 突尼西亞
西非:貝寧 布吉納法索 象牙海岸 幾內亞 馬里 茅利塔尼亞 尼日 塞內加爾 多哥
赤道非洲:喀麥隆 中非共和國 查德 加彭 剛果共和國紅海:吉布地 葉門
亞洲
中東:黎巴嫩 敘利亞 土耳其
南亞:印度(一部份)
東亞柬:埔寨 寮國 越南
現今法國屬土
美洲
北美洲:加拿大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 美國
加勒比:安圭拉 安提瓜和巴布達 多米尼克 多米尼加 格瑞那達 瓜德羅普 海地 馬提尼克 蒙特塞拉特 聖馬丁島 聖巴托洛繆島 聖露西亞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聖尤斯特歇斯(短暫統治)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美屬維京群島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南美洲:法屬蓋亞那 巴西
印度洋:馬約特 留尼旺 印度洋斯卡達島
大洋洲
克利珀頓島 新喀里多尼亞 法屬玻里尼西亞 瓦利斯及富圖納群島 萬那杜
南極洲
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