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穆勒

法蘭克·穆勒(1862年9月10日-1917年4月19日),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美國天文學家。在1885年,他加入了位於薛倫斯維爾一所新的利安德麥科明克觀測所,協助喔曼特·史東和法蘭斯·萊文沃思。1885年至1886年,他發現了雙星,成果在1915年於利安德麥科明克觀測所的期刊內刊登。1886年至1887年,他參與尋找新星雲的工作。後來他越來越對彗星和軌道運算感到興趣。1888年他成了在天文學界第一位從維吉尼亞大學得到了博士銜頭。他逝世時,享年54歲,在維吉尼亞州華倫敦公墓下葬。

法蘭克·穆勒(Franck Muller)

法蘭克·穆勒官方網站:http://www.franckmullerusa.com/ 英文

法蘭克·穆勒簡介

Crazy Hours

Franck Muller來自瑞士日內瓦,是世界最知名的高級腕錶品牌之一,也是無數男女明星的熱捧之物。儘管被認為是腕錶界的經典品牌,Franck Muller卻一直樂於將制表工藝與無限創意融合。譬如曾經引起轟動的Crazy Hours——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實物,你會以為Franck Muller是在開玩笑!因為 Crazy Hours 錶盤上的阿拉伯數字排列方式,將固有的錶盤顯示定律完全打破!Crazy Hours 絕對名副其實。酒桶型的錶盤上依然將12個Art Deco式的阿拉伯數字整齊排列,但是數字的次序則並非將 1至 12順時針方向排列。雖則如此,讀取時間卻完全沒有難度。

Franck Muller是一位有著豐富經驗的表匠。十多年前他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腕錶品牌。酒桶型的表體形象以及誇張的數字刻度是Franck Muller品牌特色和象徵。酒桶型表體在全球掀起的復古情感,使得Franck Muller名聲鵲起。時至如今,雖然該品牌僅有十幾年的歷史,但已經成為腕錶品牌的經典。

為了鞏固酒桶型腕錶品牌的領導地位,Franck Muller目前共有8個酒桶錶盤尺寸。2004年又推出了Casablanca十周年限量表。該款式的巨型表面設計,比一般Casablanca更添皇者氣派,由Franck Muller所掀起的復古酒桶型腕錶鏇風,以及顛覆傳統表面的彩色數字,讓Franck Muller在近一兩年大放異彩,再加上專業的制表工藝,使得Franck Muller迅速得到眾多腕錶收藏家的青睞。

從1983年開始,FRANCK MULLER憑藉他的幹勁及天賦,成為瑞士制表藝術復興運動背後的一股源動力。在過往的20年,FRANCK以多項世界第一的名銜和專利發明,加上各項挑戰及重大的成就,令大家目不暇接。而這令人讚嘆不已的複雜制表技術及審美藝術,深受世界各地的腕錶愛好者的熱烈追捧!

Crazy Hours

FRANCK、MULLER於2001年相繼發表了LONG ISLAND 900,1000及1100系列之後,在今年再度推出LONG ISLAND的旗艦表款1200系列。LONG ISLAND系列是FRANCK MULLER以20-30年代在建築美學上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以及表殼幾何圖形和表面饒富裝飾線條的數字,讓這種源自法國巴黎,對後世影響甚大的美學風格,在方寸之間一窺全貌。

為了讓世界重添色彩,一洗911事件後久久揮之不去的陰影,FRANCK MULLER特別設計了一款展現人生樂趣的新腕錶COLOR DREAMS。這個新設計能讓你重溫昔日無憂無慮、充滿歡聲笑語的日子。

而另一款CRAZY HOURS腕錶,則將FRANCK MULLER的高超制表工藝與無限創意的融合推向另一高峰。

Crazy Hours

時間.創意.重新演繹——Crazy Hours

瑞士日內瓦高級腕錶品牌Franck Muller於2003年全新推出的Crazy Hours腕錶,將Franck Muller的高超制表工藝與無限創意的融合推向另一高峰。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實物,還以為Franck Muller與眾多表迷開玩笑!因為Crazy Hours錶盤上的阿拉伯數字排列方式,將固有的錶盤顯示定律完全打破!Crazy Hours絕對名副其實。酒桶型的錶盤上依然將12個Art Deco式的阿拉伯數字整齊排列,但是數字的次序則並非將 1至 12順時針方向排列,其實背後隱藏著Franck Muller制表工匠的一份獨具匠心。

Color Dreams

制表大師Mr. Franck Muller認為時間是一道嚴肅的課題,它有著不可改變與動搖的規律;另一方面他認為時間也有其有趣的一面,因此他在不違反時間定律的前提下設計了這枚 Crazy Hours 腕錶。

雖然錶盤上Art Deco式阿拉伯數字經過重新排列次序,讀取時間則完全沒有難度:分針依照順時針方向轉動,顯示分鐘的時間;而關鍵則在於顯示小時的飛返時針 (Jumping Hour) 之上,只要看著這支時針所指的阿拉伯數字,便可立即知道小時的時間: 如相中腕錶的時針指著“10”,即是十時;分針的看法不變,即是十分;當分針轉完一圈(即“8”字),時針會立即由“10”飛返至三時位置的“11”,立刻顯示十一時的時間。運用錶盤上數字玄妙的排列,加上 Franck Muller 一向引以為傲的精密機芯,最終創製出這一枚精密腕錶,這份精神實在令人欽佩。

Crazy Hours 的放射扭索紋錶盤上精工打磨多個 Art Deco 阿拉伯數字暗花作點綴,在不同光線及角度之下來看,時隱時現,亦真亦幻,令這枚腕錶更添趣味。

Color Dreams

為了讓世界重添色彩,一洗911事件後久久揮之不去的陰影,Franck Muller特別設計了一款展現人生樂趣的新腕錶Color Dreams。這個新設計能讓你重溫昔日無憂無慮、充滿歡聲笑語的日子。

Color Dreams的精粹主要反映在設計清晰的表面之上。除了以往一直沿用的Franck Muller標記貝母及瓷之外,腕錶特別加入大量色彩。鑲在表面上的數字,每個顏色都不同,色彩按表面的主調顏色而變化。

Franck Muller之所以能夠揚名立萬,全靠他不斷追求探索,拓展高級複雜腕錶的極限。今年,Franck Muller再次為鑑賞家及複雜時計愛好者創製出三款新腕錶:

Crazy Hours

Revolution 3 Tourbillon(三軸心陀飛輪)

Crazy Hours Tourbillon(Crazy Hours的出現,可以說是Franck Muller震撼表壇的另一傑作。有別於一般一至十二的順序小時排列方式,Crazy Hours將十二小時翻天覆地,重新編排。新設計雖然改變了我們對數字排列的看法,但準確性依然不變。今年,Crazy Hours更進一步,與複雜的陀飛輪相結合)

Tourbillon Minute repeater(具三項新專利設計的三問陀飛輪)

除了構思之外,定能使鑑賞家驚訝萬分的,就是Franck Muller能夠把眾多組件放在細小表殼內的那份高超技藝。

Franck Muller

作為一名鐘錶工匠,法蘭克·穆勒(Franck Muller)的職業生涯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為他的事業既不能按時間段來劃分,也不能按年代順序描述。法蘭克·穆勒的個人歷史可追溯至1958 年,那年他出生於瑞士的拉夏德芬,母親是義大利人而父親是瑞士人。起先法蘭克想成為一名地面磚製作工匠,因此他進入了貿易學院,但很快他發現自己的選擇並不適合自己。於是他決定要象他的祖輩一樣,成為一名鐘錶工匠,因此他入學日內瓦手錶製作學院,在學校里他每年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他在鐘錶製造業歷史發展中的地位,是建立在他每款獨特創新產品所表現出的非凡價值。

盤點美國知名科學家

古拉斯·尼葛洛龐帝
傑夫·霍金
艾賽亞·鮑曼
塞西莉亞·佩恩-加波施金
阿瓦德斯·特凡尼安
喬治·華盛頓·卡弗
威廉·亨利·皮克林
道格拉斯·麥克羅伊
艾倫·J·巴德
約翰·馬伯格
喬爾·梅特卡夫
W·E·莫爾納爾
愛德華·諾頓·勞侖次
理察·斯莫利
羅伯·雷頓
匠白光
希伯·柯蒂
吉爾伯特·牛頓·路易士
羅歇·吉耶曼
保羅·勞特伯
威廉·莫里斯·戴維斯
K·C·尼古勞
毛昭憲
保羅·卡拉斯
佛瑞德·布魯克斯
赫爾曼·約瑟夫·馬勒
翰·繆爾
赫伯特·豪普特曼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卡羅琳·舒梅克
約翰·道布森
邵正元
阿弗雷德·赫希
文森特·迪維尼奧
羅伯特·柯爾
約翰·巴科斯
沃爾特·阿爾瓦雷茨
吉姆·卡吉雅
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
彼得·舒爾茨
賀拉斯·帕內爾·塔特爾
基普·索恩
貝拉·巴納錫
乍德·特魯希略
安德魯·沙利
喬治·瑪麗·塞爾
布萊恩·施密特
詹姆斯·B·薩姆納
凱文·格蘭納達
路易斯·斯威夫特
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
維斯托·斯里弗
奧托·斯特魯維
陳品山
阿爾伯特·班傑明·普雷
約翰·彭伯頓
查爾斯·佩德森
麥可·斯通布雷克
亞當·里斯
約翰·丹尼爾·克勞斯
伊莉莎白·羅默爾
亨利·諾利斯·羅素
查爾斯·狄龍·珀賴因
拉斯·昂薩格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
尤金·派克
羅伯特·S·馬利肯
賽斯·尼克爾森
孟懷縈
埃德溫·麥克米倫
約書亞·布洛克
威廉·利普斯科姆
法蘭斯·萊文沃思
潘文淵
諾曼·艾布拉姆森
亨麗愛塔·勒維特
丹尼爾·柯克伍德
威廉·斯坦迪什·諾爾斯
查爾斯·科瓦爾
法蘭克·迪普勒
傑爾姆·卡爾
愛德華·卡爾文·肯德爾
羅伯特·赫爾曼
霍爾登·凱弗·哈特蘭
馬中佩
埃德溫·克雷布斯
里卡爾多·賈科尼
詹姆斯·弗格森
雷蒙德·史密斯·杜根
保羅·莫卡派喬斯
羅伯特·修奇
埃德溫·福斯特·柯丁頓
賽斯·卡羅·錢德勒
詹姆斯·克里斯蒂
安妮·坎農
威廉·羅伯特·布魯克斯
黃桑希蘭
葉乃裳
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
約翰·貝內特·芬恩
喬治·邦德
拉爾夫·阿爾菲
喬治·阿貝爾
沃爾特·亞當斯
范·雅各布森
威廉·亨利·霍爾姆斯
赫伯特·亨利·道
阿爾文·溫伯格
羅德·霍夫曼
羅伯特·夏皮羅
約瑟夫·德西蒙尼
竇維廉
查爾斯·奧弗伯格
查爾斯·利伯
傑瑞·馬奇
托馬斯·米基利·梅勒
巴里·特羅斯特
尤金·賓漢
約翰·軒尼詩
塞繆爾·丹尼謝夫斯基
哈里·格雷
梅爾文·卡爾文
赫伯特·布朗
史丹利·羅斯特·本尼迪
馬克斯·列夫琴
喬治·沃爾德
拉瑞·克倫普爾
阿爾佛雷德·艾侯
西奧多·周
喬治·亨利·彼得斯
史蒂文·沃格特
查爾斯·薩克爾
克萊德·湯博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
艾倫·桑德奇
馬丁·史瓦西
萊曼·史匹哲
大衛·史提芬遜
哈羅·沙普利
古斯塔夫·所羅門
薇拉·魯賓
斯坦利·科恩
大衛·拉比諾維茨
賈德·戴蒙
愛德華·查爾斯·皮克林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
魯道夫·閔可夫斯基
法蘭克·穆勒
傑佛瑞·馬西
弗雷德里克·查爾斯·倫
傑夫·拉斯金
塞繆爾·蘭利
羅伯特·科什納
布萊德·確斯
歐文·羅斯
馬丁·紐維爾
愛德溫·哈勃
喬治·埃勒里·海耳
羅斯貝
馬文·閔斯基
亨利·德雷伯
米高·E·布朗
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
芭芭拉·利斯科夫
葛麗絲·霍普
查理斯·艾博特
約翰·威斯利·鮑威爾
彼得·秀爾
尤利烏斯·紐蘭德
克日什托夫·馬蒂亞謝夫
喬治·懷特塞茲
常瑞華
王瑞駪
肯尼斯·艾佛森
詹姆斯·高斯林
格羅特·雷伯
巴里·夏普萊斯
威廉·巴頓·羅傑斯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胡流源
張可昭
艾德文·卡特姆
弗蘭克·舍伍德·羅蘭
朱有花
弗拉迪米爾·普雷洛格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李中漢
菲巴斯·利文
威拉得·利比
馬丁·卡普拉斯
達德利·赫施巴赫
法蘭·艾倫
歐文·蘭米爾
羅納托·杜爾貝科
羅伯特·格拉布
維農·德沃夏克
威廉·吉奧克
克利夫蘭·阿貝
保羅·弗洛里
尤金·舒梅克
華萊士·卡羅瑟斯
馬克·維瑟
卡爾·斐迪南·科里
蘭迪·波許
倫納德·阿德曼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小羅伯特·伯納姆
弗里茨·茲威基
徐遐生
彼得·阿格雷
黎頓郝斯
阿諾·彭齊亞斯
王贛駿
肯·湯普遜
理察·卡普
阿薩夫·霍爾
羅伯特·弗洛伊德
法蘭克·德雷克
德克·布勞威爾
威廉·邦德
約翰·霍蘭德
琳·康維
詹姆斯·范·艾倫
亨利·陶布
文頓·瑟夫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理察·施羅克
斯圖亞特·L·施萊伯
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
安東尼奧·穆齊
約翰·麥卡錫
哈里森·施密特
哈里·哈蒙德·赫斯
理察·赫克
查爾斯·馬丁·霍爾
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
蘇珊·霍克菲爾德
亨利·艾林
艾倫·紐厄爾
羅伯特·梅特卡夫
約瑟·亨利
丹尼斯·里奇
帕西瓦爾·羅威爾
艾倫·佩利
高德納
喬治·伽莫夫
約翰·繆爾
史提芬·古克
布萊姆·科恩
下村修
謝爾蓋·布林
郭曉嵐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艾倫·黑格
安娜·菲舍爾
羅德里克·麥金農
卡爾·薩根
傑拉德·柯伊伯
卡爾·央斯基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萊納斯·鮑林
克勞德·香農
利蘭·哈特韋爾
赫伯特·西蒙
奧利弗·史密斯
班傑明·富蘭克林
諾姆·喬姆斯基
理察·阿克塞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