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視一台

法國電視一台

法國電視一台是一家影響力很大的國家級私人電視台,每天晚上10點45分播出的深度調查性欄目《知情權》是該電視台的重點節目,在法國民眾中擁有很高的收視率,很多生活在法國的外國移民將這個欄目看成了解法國社會的一個視窗。

基本信息

簡介

法國電視一台 節目法國電視一台 節目

法國電視一台,是法國主要公共廣播機構之一,負責經辦3套全國性廣播節目:1"法蘭西--全國";2"法蘭西--文化";3"法蘭西--音樂"。第一套為綜合性節目,使用長波、中波、調頻廣播,晝夜24小時播出;第二套以文學、戲劇、電影、科學技術等文化知識節目為主,使用中波、調頻廣播,每天廣播約17小時;第三套節目為調頻廣播,主要內容為古典、現代音樂和有關的評論和解說,連續廣播24小時,此外還有三套節目向巴黎地區廣播。該台有地方台40座。法國廣播電台前身為法國在1922年開辦的第一座廣播電台。1945年3月,電視重新開辦 以後,廣播機構改組為國營法國廣播電視公司(RTF)。此後又經多次改組、調整,1982年成為負責承辦法國本土無線電廣播節目的獨立公共事業機構。

行動受挫

法國電視一台 節目法國電視一台 節目

法國最高視聽委員會原則同意法國電視一台對兩家免費有線電視台TMC和NT1的收購案,但是對其中可能影響電視廣告和體育比賽轉播權的條款持保留態度。 最高視聽委員會是應競爭委員會的要求對這一收購案作出上述表態的。它認為,如果這一收購案得以實現,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電視廣告市場公平競爭和體育比賽轉播權的競爭。儘管經過TNT有線電視網路的蠶食,法國電視一台的收視率有所下降,但是它47.5%的電視廣告市場份額一直遠遠超過其27.2%的收視率。毫無疑問,法國電視一台已經在電視廣告領域擁有無可爭辯的霸主地位。如果三家電視台的廣告業務統一在電視一台名下,那么電視一台所提供的廣告業務量就會超過任何一家競爭對手,給電視廣告市場的公平競爭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最高視聽委員會建議禁止法國電視一台、TMC和NT1電視台的廣告業務合作,重新評估這一收購案可能在廣告市場對其他有線電視台產生的排擠效應,尤其是對不精於傳統電視廣告業務的新興電視台。這一建議實際上與2004年電視一台收購TMC電視台40%股權時,法國財政部做出的限制如出一轍。

最高視聽委員會還同時計畫限制獨家廣告的做法,以及禁止兩家以上的免費電視台聯合申請體育比賽轉播權。它還建議,對法國電視一台收購行為之後的監管應延續到2011年,以避免出現任何越軌行為。

法國電視一台宣布同AB集團合作,共同出資1.92億歐元,全資收購NT1電視台和TMC電視台另外40%的股權。收購協定已經於6月11日簽署,正在等待競爭委員會12月初做出最終裁定。競爭委員會一旦認可收購協定,最高視聽委員會將就具體監管措施做出安排。

與維基百科

法國電視一台 節目法國電視一台 節目

負責監視維基百科的機構(http://wikiscanner.virgil.gr/)發現維基百科法文版關於法國電視一台的條目的內容被人改動,經過IP位址跟蹤,發現改動法國電視一台條目內容的正是法國電視一台自己。訊息隨即被公布。

部分被改動做的文字對照(翻譯):這是關於該台下午1點新聞節目和該台某位叫Christian Jeanpierre主持人的兩段話的前後對比。

原文:Christian Jeanpierre在法國二台(國有)開始主持生涯,現在為法國電視一台和歐洲廣播一台(私有)工作。 改動後:Christian Jeanpierre為法國電視一台工作。 改動動機(猜測):不願意在自己的條目中為他人做廣告,或者有意讓不知情的人知道該主持人為其特有,那么喜歡這主持人的民眾只能看TF1而不會去聽Europe 1。

關於午間新聞的內容改動:

原文:今天,該節目的收視率有輕微下降。

改動後:今天該節目的收視率有輕微下降,但是繼續創造巨大的收視記錄。 改動動機:維護該節目品牌形象,跟沒落的貴族在外人前還要繼續現闊是一個道理。國電視一台對維基百科上關於自己的條目內容的改動還有很多,不仔細看並不引人注意。

評論

法國電視一台 節目法國電視一台 節目

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尤其是外國企業)看到了Web2.0的重要性。部落格,論壇,維基百科以及像FACEBOOK這樣的社交網都成了 2.0中十分重要的媒體。在E聲望中,這些媒體都是無法迴避的。法國電視一台對維基百科上自己條目內容的一些改動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形象。要注意,聲望降低或者被網民批評並不代表維護形象的企業,機構和個人做錯了。正相反2.0給任何人都帶來了機遇和風險,完全取決你自己。法國電視一台的行為在法律上是沒有可職責的,在道義上差點。唯一就是法國電視一台犯了一個低級錯誤,一般來講,進行這樣的活動應該用一台讓人無法追蹤到你的電腦。網民,作為一個整體,在意識上傾向道義更多是肯定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在批評了傻乎乎的法國電視一台之後,民眾要如何看待其他那些做事乾淨利落不留痕跡的企業呢,有些企業在道義上好像無懈可擊,有些甚至還能站出來批評有失道義的行為和事件。但是仔細看,往往都能看出來問題。這就涉及到我之前的寫rumor和hoax的一篇文里說的肯定性和否定性留言中的例子了。偷著違法的企業及個人都那么多,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而偶爾不顧一點道義又算什麼呢,只不過是可能做事乾淨而已。 Web2.0本身就是一個既帶來風險有帶來機遇的工具,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的一些作為都能算得上可以接受。因此,面對2.0,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學會狡猾,狡猾到能利用這個工具提高自己的聲望,也狡猾到看得出別人也在這么做。

“辱華”紀錄

法國電視一台 節目法國電視一台 節目

法國電視一台播出了一部名為《我在亞裔社會臥底》的紀錄片,將法國亞裔社群描繪成暴力泛濫、非法貿易橫行、充滿罪惡的社會,從而引起了華人社團的極大憤慨。雖然這部紀錄片的內容已被證明基本上是不真實的,但當事記者及相關媒體至今仍然拒絕道歉。片中的“黑社會老大”名叫亞歷山大·勒布倫,留著油光鋥亮的頭髮,背上有一條大龍刺青,駕駛一輛白色跑車,肆無忌憚地穿行於巴黎街區。斯法維介紹說,勒布倫是一名出生在高棉的華裔,通過打打殺殺獲得了亞裔“黑社會老大”的地位。在紀錄片中,這位“老大”表現得相當囂張,自稱巴黎的華人區都是他的地盤,“誰不服的話就和他戰鬥”。他還展示了自己擁有的一個武器庫,衝鋒鎗、手槍、手雷等應有盡有。

紀錄片中勒布倫駭人聽聞的講述、斯法維具有明顯傾向性的解說詞,以及使用的偷拍、遮擋部分人面部等拍攝剪輯手法顯得很真實,將法國亞裔社群描繪成了一個充滿暴徒爭鬥、非法貿易、妓女黑工偷渡客的社會。影片認為,亞裔居民不願融入法國主流社會,生活在法國的法律之外。在紀錄片的末尾,斯法維下了結論,稱“一場黑社會的惡戰就要在亞裔社會開始了”。由法國潮州會館召集的華裔僑團座談會在巴黎舉行。在法國華人社群中,從高棉移居來的占了很大部分。他們在異鄉白手起家,大多數經營餐飲業和零售業,極為團結。因此,以這個群體為主的潮州會館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在座談會上,各僑團代表觀看了《我在亞裔社會臥底》這部紀錄片的電視節目錄像,並聽取了電視界專業人士的技術分析,對該紀錄片以偏概全、對亞裔社會的肆意抹黑表示出了極大憤慨。代表們認為,報導只是採訪了勒布倫一個人的生活,根本沒有亞裔主流社會的內容,卻把他個人的所作所為強加於整個亞裔社會,這是毫無根據的。參加座談會的巴黎警察局負責亞裔事務的警官洛朗·馬可也表示,紀錄片中描述的亞裔社會和他在實際生活中了解的完全不同。他認為,如果勒布倫真是“黑社會老大”,不會如此肆無忌憚地把自己暴露在攝像機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