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調查勘探

油氣調查勘探是尋找工業油氣田,確定其含油氣面積、深度和油氣儲量,取得開發油氣田所需資料、數據和圖件的工作。油氣調查勘探是油氣田全面開發的準備階段。

油氣調查勘探

正文

尋找工業油氣田,確定其含油氣面積、深度和油氣儲量,取得開發油氣田所需資料數據和圖件的工作。油氣調查勘探是油氣田全面開發的準備階段。
按照“先找後探”的順序,油氣調查勘探可以劃分為調查與勘探兩大階段。調查(又稱找油)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某一區域內有無油氣田存在的地質條件,以及區域中哪一部分面積前景較好。勘探階段則是用鑽井配合測井、試油等手段證實油氣田的存在,並確定其分布面積和儲量。調查階段又可分為區域普查和油氣詳查兩個階段。區域普查是從區域(常為一整個盆地或其中較大部分)的整體出發,查明基本的石油地質情況,主要是查明是否發育生油岩層、儲集岩層蓋層圈閉。選出其中最有油氣遠景的地區。油氣詳查則著重研究控制油氣聚集的條件並在有利地點部署預探井井位。勘探也可分為預探與詳探兩個階段。預探基本任務是在一個從未發現過石油的新區中,證實該地確有油氣存在,目的是發現新油氣藏。詳探的目的是確定油氣地區的含油氣面積、深度、層位、儲量等。
區域普查 主要任務是查明區域中有無可以生成油氣和儲存油氣的岩層。這些地層的發育條件,常常是在地史上經歷時間較長,而迅速下沉的坳陷。因此,油氣區域普查是找尋有巨厚沉積地層發育的盆地。具體地說,應完成以下4個方面的工作:①查明地層層序,了解其沉積時代、岩相、厚度、上下接觸關係,尋找含油氣的直接和間接標誌,劃分出生儲蓋組合;②確定盆地的邊界、形態、結構、形成時代和發育歷史;③確定盆地生油門限深度,生油岩的分布範圍和厚度,以及原始母質類型、豐度、成熟度等;④查明影響油氣聚集和保存的因素。根據以上4個方面的研究,最後作出區域含油遠景和評價。
在區域普查階段採用的方法,主要有:①小比例尺(1/20萬左右)區域地質編圖,根據條件分別在盆地邊緣及盆地內部進行;②小比例尺(1/100萬~1/50萬)重磁力測量編圖;③地震勘探,主要是路線測量,局部進行小比例尺面積測量;④建基準或參數井以了解盆地內深部地層的發育。
油氣詳查 對區域普查中選定的有較好含油氣遠景的局部地區進行詳細調查,以詳細研究油氣聚集的地質條件,特別是圈閉條件。詳查的方法是在露頭區,通過地表的地質測量編制1/5萬~1/1萬的構造圖來圈定背斜構造。但在表土覆蓋區、水域以及深淺層構造不一致的地帶,必須用地震詳查才能研究地下的構造狀態。地震測網的密度視工區的地質條件及經濟條件而定,一般為1~4公裡間距。如工區的地質構造複雜,地震資料要進行偏移歸位處理。對於地層圈閉和岩性圈閉油氣藏,應當用地震地層及岩性地震研究結合沉積相研究來預測這些圈閉的層位與位置。有時也配合以地面地球化學勘探。
預探和詳探 預探的目的是直接證實某一地區含有可採油氣。預探從該區第一口探井開鑽開始,到在鑽井中(不一定是第一口鑽井)獲得工業油氣流為止。這一階段的主要方法是鑽井、錄井、測井和試油;近年則越來越多地用三維地震勘探和垂直地震勘探 (VSP)方法了解探井周圍和探井之間的岩性和構造變化,或油藏的邊界位置。
錄井指對鑽井中取出的岩心和岩屑進行分類整理、岩性礦物描述以及沉積相分析的工作。錄井是對地下深層岩石性質最直接的了解。在取心不足的井段(取心段常常只占鑽井總長的百分之幾),由井下地球物理方法作出的測井曲線是了解地層分布,進行地層對比最常用的手段。鑽井進行中或完成後,均可有目的地對某些層段減輕壓力,誘導地層中的油氣溢流,稱為試油。除去意外井噴事故外,試油是了解地下產油能力的最後手段。不論通過自噴或誘導試油,首先證實某地區有工業油氣流的井,都稱為發現井,發現井通常只占鑽井總數的百分之幾。
在發現井之後繼續進行的勘探工作為詳探。其任務是探明油氣田的邊界、含油氣層數量、產狀、厚度、孔隙度以及油氣質量等。與預探過程一樣,詳探中也要配合鑽井而進行大量的地震、錄井、測井和試油作業。最后綜合各方面資料提交二級儲量,以及編制開發方案所需的一切資料和參數。
參考書目
 米世新、宋芝祥、王定一合編:《油氣田調查勘探與資源評價》,地質出版社,北京,1987。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