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效應

沸騰效應

沸騰效應也叫“99℃+1℃”理論:在成功心理學中,人們把關鍵因素所引起的本質變化現象,稱之為沸騰效應。

概述

沸騰效應猶如燒水燒到 99 度時,還不能算開水,其價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 度的水溫基礎上再燒使它再升高1 度,它就會使水沸騰,並產生大量水蒸氣可用來開動機器,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這裡的1 度就是關鍵的因素,這 1 度就能使水發生質的變化,從液體變化為氣體。

日常生活工作中,也常常會遇到這種沸騰效應的現象。例如,在學校里,許多同學平時學習很認真,學習情況也不錯,但一到考場就暈場,不能很好地反映自己平時的學習水平,特別是一些平時成績姣姣者,高考時名落孫山。這就是發生了沸騰效應的消極作用,缺乏應試素質,以致怯場,無法正常發揮。

產生原因

奇異的沸騰現象奇異的沸騰現象

一是關鍵因素能否及時到位。如果能及時到位就能發生沸騰效應,如果不能及時到位就不能發生沸騰效應。比如上述學生赴考一例,其關鍵因素就是要有良好的應試心理素質,缺乏了這一關鍵因素,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體育運動員在比賽時,雖然技術極為重要,但臨場心理素質更為關鍵,因為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平時技術都是不錯的,但臨場心理常常會發生變化,產生緊張的心理,使平時的高水平技術無法正常發揮,從而與冠軍無緣,這時良好的臨場比賽心理素質就成了最為關鍵的因素。

二是非關鍵因素的量變作用。關鍵因素雖然重要,它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非關鍵因素也不可忽視,許多情況下非關鍵因素反映了關鍵因素。例如606 藥品的研製成功,就是量變的作用,也可以說是關鍵因素的作用,曾有一段時間裡,非洲流行著一種可怕的昏睡病。德國細菌學家歐立希在一本化學雜誌上,發現一種叫“阿托什爾”的化學藥品,可以殺死引起昏睡的錐蟲。但是這種藥物有很大的副作用,會使人雙目失明。歐立希和他的助手,堅忍不拔,經過 606 次實驗,終於研製出一種既能治好昏睡病,又不傷害眼睛的藥品。因為經過 606 次試驗才成功,所以取名為“ 606 ”。可見,606 的研製成功不僅是 605 次失敗經驗量的累積結果,也是歐立希及其助手們的毅力所致,這裡的 605 次就是非關鍵因素的量變,這裡的毅力就是在非關鍵因素中體現出來的關鍵因素,沒有這兩者, 606 藥品就不能研製成功,昏睡病就不能治好。

三是良好心理特質的作用。沸騰效應的產生與是否具備良好的心理特質是密切相關的。一般來說,能影響產生沸騰效應的心理特質主要有:願景力、自信力、毅力、定力、成功力等。這些心理特質能促使量變不斷發生變化,直至質變,不會產生功虧一簣的現象。

學校套用

首先,學校教師要努力提升關鍵的 1 ℃。學校教師對學生而言關鍵的是要信任、理解、鼓勵、支持;對自己而言重要的是要自信、自強、自勵、自力;對學校而言本質的是要有育人質量。因此,教師如能抓住這些關鍵點就能促進沸騰效應的產生,就能進入到另一新的境界之中。

其次,學校教師要咬住目標不放鬆。目標具有激勵作用,只有咬住目標不放鬆,才不會老停留在“ 99 ℃”,才不會功虧一簣。因此,教師工作不能沒有目標,也不能游離目標,更不要在目標下位停留,甘居中游。學校教師要想盡辦法促進目標導向行動,使學生的積極性為實現學習目標而努力。如果學校教師自己都目標不明,經常游離,那么,沸騰效應的產生就不可能,其教師工作績效也可想而知。

第三,學校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具有定力、毅力、願景力、自信力、成功力等良好的心理特質。而且也要有意識地把這些心理特質致用於沸騰效應,同時還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也要有這些心理特質。

第四,學校教師還要學會“質變”的能力。要學會質變的能力,首先還要學會量變的能力。也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嫌棄一點點的新的量變,否則,要想持變就有困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