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區水平衡機制及耗水量研究

河套灌區水平衡機制及耗水量研究

河套灌區水平衡機制及耗水量研究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寧蒙河套灌區水平衡機制及耗水量研究”課題成果的基礎上編纂而成的。針對河套灌區水資源的特點,本書選擇不同典型區,採用微觀與巨觀相結合、歷史資料與原型觀測和室內實驗相結合、小尺度觀測與區域尺度研究相結合等研究方法,重點研究了作物地下水的利用、區域水平衡要素間的相互制約和轉化、生態脆弱地區適宜的節水強度、灌區水平衡要素的空間變異、大型灌區尺度的水平衡機制及耗水量模型等,揭示了人類活動影響下引黃灌區的耗水規律和水平衡機制。

本書可供從事水文水資源、農田水利、生態、環境等相關專業的科研與管理人員、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1 大型灌區水平衡研究意義

1.2 相關研究進展

第二章 河套灌區水資源供需現狀評價及耗水類型

2.1 研究區基本概況

2.2 研究區水資源供需歷史演變規律

2.3 研究區生態、環境現狀評價

2.4 河套灌區耗水類型

第三章潛水蒸發與作物的地下水有效利用率

3.1 有作物生長條件下潛水蒸發的蒸滲儀試驗

3.2 有作物生長條件下潛水蒸發的數值模擬

3.3 有作物生長的農田潛水蒸發經驗公式的推求

第四章 區域作物耗水量及水平衡機制的水均衡場試驗研究

4.1 試驗區介紹

4.2 永聯水均衡試驗區的水均衡分析

4.3 基於農田耗水機制的田間水管理模擬

第五章 寧夏引黃灌區生態耗水規律

5.1 灌區生態耗水要素分析

5.2 灌區生態適宜用水量計算

5.3 基於地下水模型的適宜節水強度研究

第六章 典型區域節水灌溉對地下水的影響

6.1 典型區域概況

6.2 典型區域節水灌溉實施前後引黃水量變化分析

6.3 節水灌溉實施前後地下水動態分析

6.4 節水灌溉對地下水的影響研究

第七章 田間灌水有效性試驗研究

7.1 試驗區概況

7.2 土壤性質及其水分運動參數的推求

7.3 SPAC農田水分循環

7.4 基於SPAC的作物生長季田間灌溉水有效性評估

第八章 大型灌區水平衡要素的時空變異性

8.1 大型灌區水平衡要素分析

8.2 氣象因素的時空變異規律

8.3 人類活動的時空變異規律

8.4 基於小波分析的地下水位時間演變規律

8.5 內蒙古河套灌區地下水位的空問變異性

8.6 內蒙古河套灌區水平衡要素的尺度效應

第九章 區域飽和一非飽和地下水數值模擬模型

9.1 區域飽和一非飽和地下水流運動數值模擬

9.2 多尺度有限元法在地下水擬三維數值模擬中的套用

9.3 區域飽和一非飽和多孔介質溶質運移簡化模型

第十章 內蒙古河套灌區水鹽平衡研究

10.1 義長灌域概況

10.2 內蒙古河套灌區義長灌域總體水均衡分析

10.3 內蒙古河套灌區義長灌域分區水均衡分析

10.4 內蒙古河套灌區義長灌域鹽分均衡分析

10.5 內蒙古河套灌區陸地水循環和鹽分輸運模擬分析

第十一章 大型引黃灌區耗水量計算方法

11.1 研究區概況

11.2 基於“四水”轉化的灌區耗水量計算模型

11.3 作物種植結構遙感估測及基礎數據準備

11.4 模型驗證和計算結果分析

11.5 研究區2004年耗水量分析

第十二章 基於數值模擬的內蒙古河套灌區水資源合理配置研究

12.1 基於數值模擬的內蒙古河套灌區地下水合理開採研究

12.2 內蒙古河套灌區地表和地下水聯合利用研究

第十三章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