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文化

河南
開放分類: 地理、文化、旅遊、中原、豫

目錄• 河南概況
• 基本數據
• 風景名勝
• 歷史名人
• 歷史文化
• 資源優勢
• 交通運輸
• 基礎設施
• 市場前景
• 行政區劃
• 名稱由來
• 自然地理
• 主要領導
• 經濟建設
• 河南高校

• 市場前景
• 行政區劃
• 名稱由來
• 自然地理
• 主要領導
• 經濟建設
• 河南高校

河南概況
河南位於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處在東經110°21′ ~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與冀、晉、陝、鄂、皖、魯6省毗鄰,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河南位於黃河中下游,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2000多年前,為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稱。

基本數據
序號 行政區劃代碼 地 區 郵政編碼 長途區號 車牌
01 410100 鄭州市 450000 0371 豫A
02 410200 開封市 475000 0378 豫B
03 410300 洛陽市 471000 0379 豫C
04 410400 平頂山市 467000 0375 豫D
05 410500 安陽市 455000 0372 豫E
06 410600 鶴壁市 458000 0392 豫F
07 410700 新鄉市 453000 0373 豫G
08 410800 焦作市 454000 0391 豫H
09 410900 濮陽市 457000 0393 豫J
10 411000 許昌市 461000 0374 豫K
11 411100 漯河市 462000 0395 豫L
12 411200 三門峽市 472000 0398 豫M
13 411300 南陽市 473000 0377 豫R
14 411400 商丘市 476000 0370 豫N
15 411500 信陽市 464000 0376 豫S
16 411600 周口市 466000 0394 豫P
17 411700 駐馬店市 463000 0396 豫Q
18 410881 濟源市 454650 0391 豫U

風景名勝
在中州大地上,有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蹟,氣勢磅礴的名山大河,氣候宜人的避暑勝地,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雄偉壯觀的古代建築,珍貴罕見的歷史文物,奇異多樣的花卉禽獸,豐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等豐富的旅遊資源。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占有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四個。古(古文化)、河(黃河)、拳(少林武術、太極拳)、根(尋根覓祖)、花(洛陽牡丹)為特色的旅遊資源,是河南旅遊業發展的一大優勢。河南可供觀賞、旅遊的景區、景點有100多處。省內重點風景名勝區共25處,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分布區5處:登封的嵩山、洛陽的龍門、信陽的雞公山、濟源的王屋山和焦作的雲台山,省級的有石人山、環翠峪、黃河遊覽區等。

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位。館藏文物逾百萬件,約占全國的1/8。全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189處,省級保護文物253處,市、縣級保護文物2600多處。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為河南旅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世界文化遺產2個:龍門石窟和安陽殷墟
世界地質公園4個:雲台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國家級地質公園12個:
第一批:河南嵩山國家地質公園
第二批: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內鄉寶天曼國家地質公園
第三批: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第四批:鄭州黃河地質公園,洛陽黛眉山地質公園,洛寧神靈寨地質公園,輝縣市關山地質公園,信陽金剛台地質公園,河南嵩山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7個:雞公山;洛陽龍門;嵩山;王屋山-雲台山;石人山;青天河;神農山
5A級旅遊景區:
鄭州市:1、嵩山少林寺風景區
洛陽市:2、洛陽龍門石窟風景名勝區
焦作市:3、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嵩山——位於登封附近,是五嶽中的中嶽。
少林寺——位於嵩山,少林武功的發源地。
龍門石窟——在洛陽,為世界文化遺產。
白馬寺——在洛陽附近,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歷史地位
雞公山——位於南部省界信陽市的避暑名山,與北戴河、廬山、莫乾山並列為四大避暑勝地,1982年被列為全國第1批44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A級旅遊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灣湖風景旅遊區——位於南部的信陽市,國家森林公園、4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
靈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南部的信陽市羅山縣,4A級旅遊景區
九華山——位於東南省界的佛教名山。
華陽大佛山——位於東南省界的佛教名山。
青峰山——位於東南省界的道教名山。
皇姑山——位於東南省界的名山。
花洲書院——位於鄧州,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的發源地。
雷鋒團紀念館——位於鄧州,是黨和人民學習培養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
殷墟——商朝的都城,現在建有博物館。
石人山——石人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魯山縣西部,地處伏牛山東段,總面積達268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2153.1米。石人山古稱堯山,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得名。戰國時,偉大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墨子降世於堯山腳下。
洛陽牡丹——洛陽是帝國牡丹的故鄉,洛陽牡丹節每年5月份牡丹盛開時召開。相傳武則天將牡丹從長安全部貶往洛陽,因此在洛陽落根,被洛陽的魏、姚等家族培育出“魏紫姚黃”等各種新品種,在洛陽發展壯大。
河南博物館-該館前身是馮玉祥於1927年倡導籌建的位於開封的河南博物館。1990年代時在鄭州建設新館,經過對中原石刻藝術館與河南省博物館的合併後,取名為‘河南博物院’。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錄:
鄭州(1998)
開封 濮陽 登封 濟源 (2000)
洛陽(2001)
三門峽 安陽 焦作 鶴壁 靈寶 新鄭 (2003)
許昌(2004)
新鄉 南陽 商丘 長葛 舞鋼 禹州(2005)
平頂山(2006)
信陽(2007)

歷史名人
河南由於其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從古至今孕育了眾多的有各種影響力的名人,其中有思想家老子、列子、韓非等;軍事家蘇秦、司馬懿等;水利學家孫叔敖;文學家韓愈、劉禹錫、“詩聖”杜甫、“詩鬼”李賀等。 而近代、當代也湧現了大量的愛國人士,革命志士,文學家,政治家,如吉鴻昌、鄧穎超、馮友蘭、趙紫陽等。

黃帝——五帝之一,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人;
倉頡——漢字的創造者,今河南南樂人;
商湯——商朝開國帝王;
老子——原名李耳,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經》,
墨子——姓墨名翟。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家創始人。戰國初期楚國魯陽人(今河南魯山人);
商鞅——秦國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陽人;
范蠡——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世稱陶朱公。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河南鄭州人;
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東周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乘軒里人;
韓非——戰國時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韓非子》。韓國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呂不韋——戰國後期著名政治家,編著《呂氏春秋》。韓國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陳勝——大澤鄉起義領導者之一,河南太康人;
吳廣——大澤鄉起義領導者之一,河南上蔡人;
孫叔敖——楚國名相、水利工程鼻祖。河南固始人;
百里奚,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出生地在今南陽;
劉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漢南陽郡蔡陽人;
王審知——閩王。河南固始人;
楊行密——吳王。河南固始人;
陳元光——開漳聖王。河南固始人;
吳其濬——清代植物學家、清末河南省唯一的狀元。河南固始人;
祝慶藩——清太傅、禮部尚書。河南固始人;
蔣湘南——清代文學家。河南固始人;
秦樹聲——清末雙科進士、書法家。河南固始人;
丁遜之——清代畫家。河南固始人;
余成斌——開國少將。河南固始人;
余克勤——開國少將。河南固始人;
宋治民——開國少將。河南固始人;
毛和發——開國少將。河南固始人;
楊森——開國少將。河南固始人;
蔣光慈——紅色作家。河南固始人;
張良——西漢謀士,留侯。今河南禹州人。
陳平——西漢謀士,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
張釋之——西漢時執法不阿的知名清官;
賈誼——西漢政治家、文學家,代表作《過秦論》,河南洛陽人;
晁錯——西漢改革家,名臣,潁川(今河南禹州)人;
程顥——世稱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學家,河南嵩縣人;
張衡——東漢時期科學家,地動儀,河南南陽人;
馮異——東漢將軍,河南寶豐人;
張仲景——東漢名醫,被尊為醫聖,著有《傷寒雜病論》,河南鄧州人;
郭嘉——三國著名謀士,潁川(今河南禹州)人;
徐庶——三國著名謀士,潁川(今河南禹州)人;
司馬徽——三國著名謀士,潁川(今河南禹州)人;
司馬懿——三國著名軍事家,河南溫縣人;
荀彧——三國著名謀士,河南許昌人;
荀攸——三國著名謀士,河南許昌人;
鄧艾——三國魏國大將,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人;
蔡邕——東漢末年著名詩人、學者,河南杞縣人;
蔡文姬——三國時代著名詩人、音樂家,河南杞縣人;
謝安——東晉政治家,淝水之戰的指揮者,河南太康人;
謝玄——東晉軍事家,淝水之戰的指揮者,河南太康人;
邯鄲淳——三國魏書法家,《笑林》祖師,字子淑,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范縝——南朝傑出的無神論者,河南泌陽人;
范曄——南朝著名史學家,河南省淅川人;
謝靈運——南朝宋著名詩人,河南太康人;
翟讓——隋末瓦崗寨義軍頭領,河南滑縣人;
張巡——唐代名將,安史之亂時期血戰睢陽(今商丘),河南鄧州人;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孟州人;
劉禹錫——唐代著名詩人,河南洛陽人;
李商隱——唐代著名詩人,河南沁陽人,後遷居滎陽;
岑參——唐代著名詩人,河南南陽人;
吳道子——唐代著名畫家,被譽為“畫聖”,今河南禹州人。
杜甫——唐代著名詩人,“詩聖”,河南鞏義人;
元稹——唐代著名文學家,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河南洛陽人;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詩鬼”,河南宜陽人;
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本名張遂,魏州昌樂(今河南南樂縣)人;
劉德升——行書鼻祖,今河南禹州人。
褚遂良——古代著名書法家,獨步書壇。今河南禹州人
石守信——宋代大將,河南開封人
陳摶—— 是北宋著名的道教學者和道教詩人。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
岳飛——南宋抗金名將,河南湯陰人
戚繼光——明代抗倭名將,河南衛輝人
史可法——抗清名將,河南開封人
劉青霞
宋學義——“狼牙山五壯士”之一,河南省沁陽市人
李德生——政治家,河南省光山縣人
袁世凱——中華民國大總統,河南項城人
吉鴻昌——抗日名將,河南扶溝人
許世友——開國上將,河南新縣許家窪
楊靖宇——抗日名將,河南省確山縣人
鄧穎超-河南省光山人
馮友蘭——河南南陽唐河人
趙紫陽——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中共總書記,河南滑縣人
張伯行——清初大臣。字孝先。開封蘭考縣人。歷官內閣中書,福建、江蘇巡撫,禮部尚
薛居正——宋初大臣、史學家。開封人。建隆三年(962年),任樞密直學士。
崔顥——唐代詩人。開封人。從軍邊塞詩風發生變化,表現出"出身事邊"和"報國赴難"的昂揚感情。如《贈王威古
鄭道昭——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書法家。開封人。
阮籍——三國魏文學家。字嗣宗。河南開封人。
蔡邕——東漢辭賦家、書法家。字伯喈。開封杞縣人。
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即魏公子無忌,魏昭王少子。
張儀——戰國時政治家。開封人。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入秦拜相。創連橫破六國合縱。
石申——戰國中期天文學家。開封人。製成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恆星表。

歷史文化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遠在新石器時代,中原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歷史上, 河南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和商城鄭州。
悠久的歷史為河南留下了極為珍貴和豐富的文物古蹟,歷史學家稱河南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河南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這裡有記載著人類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測景台;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禪宗寺院白馬寺;有以少林武術發源地名揚四海的“中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相國寺,等等。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分別於2000年和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河南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如古代哲學家、思想家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 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蘇秦、張良、岳飛,科學家、醫學家張衡、張仲景,文學家、藝術家杜甫、韓愈、白居易、司馬光、吳道子,佛學家玄奘等等。他們都為華夏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也是河南人民的驕傲。河南是中國姓氏發源地最多的省份,是台灣70%的客家人,48個姓氏的祖居地。近年來,海內外華人來豫尋根者絡繹不絕。

資源優勢
土地資源
河南國土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7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73%;其中耕地面積7179.2萬公頃。地勢基本上是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在全省面積中,山地丘陵面積7.4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積9.3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5.7%。複雜多樣的土地類型為農、林、牧、漁業的綜合發展和多種經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水資源
河南橫跨黃河、淮河、海河、長江四大水系,境內1500多條河流縱橫交織,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條。水力資源蘊藏量490.5萬千瓦,可供開發量315萬千瓦。2006年全年全省水資源總量為558.56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37.4%;人均水資源量570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905.8毫米,增長13.6%。全年總用水量197.81億立方米。
目前,全省已修建水庫2347座,總庫容270億立方米。農業有效灌溉面積479萬公頃。中國跨世紀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已於2001年度全部竣工。

礦產資源
河南省地質構造複雜,成礦條件優越,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全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全省已發現的礦種為128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總計75種。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中,居全國首位的有鉬礦、藍晶石、鑄型用砂岩、天然鹼、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藍晶鑄岩等8種,居前5位的有27種,居前10位的有47種。優勢礦產可歸納為煤、石油、天然氣“三大能源礦產”,鉬、金、鋁、銀“四大金屬礦產”,天然鹼、鹽、耐火粘土、藍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等“七大非金屬礦產”。其中,石油保有儲量居全國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氣居第11位。

旅遊資源
河南旅遊資源豐富。少林寺、龍門石窟、龍亭、相國寺、殷墟等歷史人文資源響譽海內外,嵩山、雲台山、黃河等名山大川縱橫。以古(古文化)、河(黃河)、拳(少林武術、太極拳)、根(尋根覓祖)、花(洛陽牡丹、開封菊花)為特色的旅遊資源,是河南旅遊業發展的一大優勢。近年來開闢的“三點一線”沿黃之旅,已成為我省旅遊精品線路。河南可供觀賞、旅遊的景區、景點有100多處。省內重點風景名勝區共25處,其中國家級的有雞公山、嵩山、龍門、王屋山和雲台山5處,省級的有石人山、環翠峪、黃河遊覽區等20處。自然保護區23處。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為河南旅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006年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3139.1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0%。其中,接待國際遊客75.74萬人次,增長26.1%;接待國內遊客13063.40萬人次,增長30.1%。

人力資源
河南是個教育大省,已基本形成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銜接、相互溝通、比例基本協調、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體系。2006年全年全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33.77萬人,在校生97.41萬人,畢業生20.21萬人。普通高中招生67.75萬人,在校生201.58萬人,畢業生57.36萬人。國中學校招生166.19萬人,在校生540.98萬人,畢業生188.06萬人。普通國小招生176.86萬人,在校生997.09萬人,畢業生166.71萬人。
全年全省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69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年末全省擁有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550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6.55萬人。全省共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0家,省重點實驗室31家。啟動實施了“特高壓輸變電裝備關鍵技術”等重大科技專項。全年共取得省級科技進步獎346項。申請專利11538件,授權專利5242件,分別增長28.5%和39.9%。簽訂技術契約2834項,成交金額23.84億元。

交通運輸
河南省東近上海,南臨武漢,北靠京、津,西接西安,位於全國心臟部位,優越的交通運輸條件使河南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

公路
截至2006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3439公里,位居全國第一位。目前一個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以國道、省道幹線公路為依託,以縣鄉公路為支脈,公、鐵、水運齊頭並進的交通格局已經基本形成。連霍、京港澳等9條國家規劃的高速公路,107、310等9條國道經過河南;截止2005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79506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比重達到30.8%,公路網密度達到47.6公里/百平方公里;;省會鄭州至全省17個省轄市全部通達高速公路,64%的縣(市)通達高速公路;已初步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縱貫南北、連線東西、輻射八方的高速公路網路;農村公路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全省所有鄉(鎮)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並達到等級公路標準,63.5%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鐵路
河南省地處全國路網中心,是重要的鐵路樞紐,共有京廣、隴海、焦柳、京九、寧西等10條鐵路幹線和洛宜、湯鶴等4條鐵路支線在境內交匯,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鐵路網,2006年度全省鐵路通車裡程3944.2公里。亞歐大陸橋橫跨全省,省會鄭州位於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幹線交匯處,商丘是京九、隴海兩大鐵路幹線交匯處。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編組站,鄭州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零擔中轉站,鄭州站是全國最大的客運站之一,是連雲港至荷蘭鹿特丹亞歐大陸橋最大的客貨轉運站,通過鐵路出口的商品可以在鄭州直接聯檢封關。
航空
民航在河南對外開放和加強對外聯繫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全省共有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洛陽機場和南陽機場三個民用機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共開闢43條航線,通航城市達到46個,每周航班640架次,2005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9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4.5萬噸。

河南航運
河南內河航運方面,目前沙潁河周口至省界段恢復通航,可從周口直達華東地區,形成河南第一條通江達海的水上通道。截止2005年底,河南內河航運通航里程達到1439公里。

基礎設施
電力
河南省煤炭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坑口、路口電站的優越條件,是全國重要的火電基地之一,截至2006年底,全省發電裝機容量達3511萬千瓦。河南電網南與湖北相連,北與河北相接,順利實現南北通道貫通,網架交換能力大大提高。全省實現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價。外商投資建設的新中益電力、南陽普光電力、鄭州、開封新力電力、焦作萬方電力、登源電力等約三十家電力公司均在良好運營中。

郵電通信
河南省是全國重要的通信樞紐。郵電通訊條件不斷完善。全年全省郵電業務總量722.74億元,比上年增長28.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36.52億元,增長14.8%;電信業務總量686.22億元,增長29.6%。年末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82.50萬門,新增233.71萬門;本地固定電話用戶2027.20萬戶,新增163.70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345.00萬戶,新增530萬戶。電話普及率為44.8部/百人,增長18.0%。年末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327.30萬戶,新增52.26萬戶。
全省建成了覆蓋省內城鄉的省、市、縣、鄉、村五級郵政物流網路,可為社會提供一體化物流和商品分銷配送服務,已形成了溝通城鄉、連線全國、通達世界、服務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郵政通信網。河南省公用電信網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省會鄭州是我國的重要通信樞紐之一,國家骨幹公用電信網“八縱八橫”有“三縱三橫”途徑河南,加上南北、東西兩條架空光纜幹線從河南穿過,構成全省“四縱四橫”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
雄厚的經濟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GDP年均增長率在9%以上,GDP總值穩居全國第五名,中西部地區第一名。2006年河南的GDP總值高達124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增幅為1997年以來最高。

農業
河南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生長,是全國小麥、玉米、棉花、油料、菸葉等農產品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糧食產量約占全國的1/10,油料產量占全國的1/7,牛肉產量占全國的1/7,棉花產量占全國的1/6,小麥、玉米、菸葉、豆類、芝麻等農產品和肉類、禽蛋、奶類等畜產品產量也都居全國前列。2006年全年糧食產量5055萬噸,比上年增長10.3%,新增糧食產量居全國首位。全省年糧食加工能力達到2500多萬噸,肉類加工能力達到230多萬噸,乳品加工能力70多萬噸,湧現了雙匯肉製品、蓮花味素、三全凌湯圓、思念水餃等馳名中外的名牌產品,味素、速食麵、速凍食品在全中國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46%、25%和60%。 河南還有很多名優特產品,如原陽大米、開封西瓜、杞縣及中牟大蒜、信陽毛尖和板栗、西峽獼猴桃、靈寶蘋果、內鄉山茱萸、洛陽牡丹、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懷藥等,都已成為國內知名品牌。

工業
河南工業門類覆蓋了國民經濟行業的39個大類,形成了食品及飲料、機械、電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氣、菸草等一批重點產業。2006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6071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原煤、鋁、黃金、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機、棉紗、化纖、機製紙及紙板、捲菸、家用電冰櫃、彩色玻殼等主要工業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安彩”彩色顯像管玻殼、“雙匯”火腿腸、“新飛”電冰櫃、“CLFG”浮法玻璃、“東方紅”柴油機、“許繼”微機線路保護裝置等名牌產品在全中國市場有較高的占有率。

市場前景
河南省遵循“培育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已逐步形成了以省會鄭州為中心,以沿邊城市群為依託,以大型連鎖企業為龍頭,以大型批發市場為骨幹,多業態、多層次、城鄉貫通、輻射中原、相對完善的市場流通體系。河南市場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河南省大市場、大流通的格局正在形成。2006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80億元,比上年增長15.5%。以鄭州商貿城建設為依託,全省形成了許多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商品集散地、物流中心和專業批發市場。兩年一屆的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一年一屆的鄭州商品交易會等在全國享有盛譽。鄭州糧食批發調撥、雙匯連鎖商業、鄭州銀基商貿城等大型企業輻射面已達全國大多數省市。沃爾瑪、家樂福、易初蓮花等國際知名零售商紛紛進駐中原。
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鄭州商品交易所是全國最大的糧食批發市場和首家規範化的糧食期貨市場,被譽為“中國第一市”,“鄭州糧價”是全國糧油交易的指導價格,也是世界糧油市場的重要參考價格。河南科技市場是全國七大常設技術交易場所之一,中西部地區技術交易中心。房地產市場、產權市場、勞動力市場、信息市場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河南省已具備了吸納和消化資金的市場容量,有效的流通將使這一市場網路進一步擴大化。

行政區劃

鄭州市: 中原區 | 金水區 |鄭東新區|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鞏義市
#中牟縣
開封市: 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 洛陽市西工區 | 洛陽市老城區 | 洛陽市澗西區 | 洛陽市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 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 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 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 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 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 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 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 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 臥龍區 | 宛城區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鄧州市
商丘市: 梁園區 | 睢陽區 |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永城市 東城區 | 西城區
信陽市: 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羅山縣 | 光山縣
#固始縣
周口市: 川匯區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項城市
駐馬店市: 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濟源市

名稱由來
河南省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夏代禹時分天下為九州,豫州位於九州之中,歷史上河南又有“中州”、“中原”之稱。

自然地理
河南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與冀、晉、陝、鄂、皖、魯6省毗鄰,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跨約530公里。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四大山脈環繞,間有陷落盆地,中部和東部為遼闊的黃淮海沖積大平原。山區丘嶺面積占44.3%,平原面積占55.7%。境內的1500多條河流分屬黃河、衛河、淮河、漢水四大水系。
河南屬北亞地帶與暖溫帶過渡型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

主要領導
[2008年1月至今]
- 省委書記 徐光春
. 省長 李成玉

經濟建設
2007年: 河南省GDP突破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左右,與2002年相比,經濟總量翻了近一番;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000美元,全國排名從第21位前移到第16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突破1800億元,總額相繼超過天津、福建、河北、黑龍江、上海、浙江,全國排名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7倍,躍居全國第5位。 河南省的工業發展實現了新的突破,預計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突破1800億元,比2002年增長8倍多,總額相繼超過天津、福建、河北、黑龍江、上海、浙江,在全國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7倍,躍居全國第5位。工業總體實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成功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全國重要的新興工業大省的歷史性跨越;糧食產量連續四年刷新歷史紀錄,連續兩年超過1000億斤。地方財政收支分別達到850億元和1800億元,均比2002年增長1.86倍。 河南省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000億元,比去年增長35%以上,比2002年增長3.4倍。全省高速通車裡程由2002年的1231公里增加到4556公里,由全國第8位躍居第1位。累計建設污水處理廠112個、生活垃圾處理場102座,所有城市、縣城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的目標如期實現。 河南省中西部率先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標,全面完成中國小危房改造任務,對鄉鎮衛生院進行了全面改造,對愛滋病患者進行了免費救助。預計今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400元和3700元,是2002年的1.8倍和1.7倍,人民生活得到較大改善。 河南省二三產業比重在84%以上,5年提高了近20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明顯加速,預計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3.5%,為近年來最高水平,旅遊大省地位基本確立。非公有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0%左右,5年約提高19.4個百分點,成為河南省最具活力的經濟成長點。

河南高校
序號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所在地 層次
1 鄭州大學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2 河南大學 河南省 開封市 本科
3 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省 洛陽市 本科
4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省 焦作市 本科
5 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6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7 河南師範大學 河南省 新鄉市 本科
8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9 鄭州輕工業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0 河南工程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1 平頂山工學院 河南省 平頂山市 本科
12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3 中原工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4 黃河科技學院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本科
15 安陽工學院 河南省 安陽市 本科
16 南陽理工學院 河南省 南陽市 本科
17 洛陽理工學院 河南省 洛陽市 本科
18 河南中醫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9 新鄉醫學院 河南省 新鄉市 本科
20 信陽師範學院 河南省 信陽市 本科
21 周口師範學院 河南省 周口市 本科
22 南陽師範學院 河南省 南陽市 本科
23 洛陽師範學院 河南省 洛陽市 本科
24 安陽師範學院 河南省 安陽市 本科
25 商丘師範學院 河南省 商丘市 本科
26 河南財經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27 平頂山學院 河南省 平頂山市 本科
28 黃淮學院 河南省 駐馬店市 本科
29 新鄉學院 河南省 新鄉市 本科
30 河南科技學院 河南省 新鄉市 本科
31 許昌學院 河南省 許昌市 本科
32 黃河科技大學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33 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公安部 鄭州市 專科
34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漯河市 專科
35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36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新鄉市 專科
37 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38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信陽市 專科
39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南陽市 專科
40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商丘市 專科
41 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42 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焦作市 專科
43 鄭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44 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45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46 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47 開封大學 河南省 開封市 專科
48 焦作大學 河南省 焦作市 專科
49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開封市 專科
50 中州大學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51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三門峽市 專科
52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53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54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漯河市 專科
55 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56 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教育廳 專科
57 商丘科技職業學院 河南省教育廳 商丘市 專科
58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59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濟源市 專科
60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61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河南省 專科
62 河南檢察職業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63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河南省 專科
64 鄭州旅遊職業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65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66 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 河南省教育廳 專科
67 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68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信陽市 專科
69 鄭州經貿職業學院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70 鄭州華信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71 鄭州交通職業學院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72 永城職業學院 河南省 永城市 專科
73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 河南省 專科
74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75 鄭州科技職業學院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76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商丘市 專科
77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平頂山市 專科
78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許昌市 專科
79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鶴壁市 專科
80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濮陽市 專科
81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周口市 專科
82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 南陽市 專科
83 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84 河源科技職業學院 河南省 固始縣 專科
85 商丘科技技術學院 河南色商丘市 專科
86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