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年

公元前6年-是一個特殊年份,這一年,古文經立於學官,劉歆移書太常博士。

歷史紀事

哀帝詔議趙昭儀罪
建平元年(前6)正月,司隸校尉尉解光奏言:“趙昭儀傾聖朝,親滅繼嗣,家屬當伏天誅”。哀帝令外朝議罪。於是免趙飛燕弟新成侯趙欽等為庶人,家屬徙遼西郡。
 
詔舉孝悌惇厚
建平元年(前6)二月,哀帝詔大司馬、列侯、將軍、中二千石、州牧、守、相舉孝悌惇厚、能直言、通政事可親民者,各一人。

文化紀事

古文經立於學官
哀帝建平元年(前6),劉歆請立古文經於學官,時大臣孔光及五經博士皆習今文經,恪守家法,持異議,事不得成。王莽專政,支持劉歆,至平帝元始五年(前5),乃立《毛詩》、《逸禮》、《古文尚書》、《左氏春秋》於學官。古文經學從而得到官方承認,廣為傳布。

雜譚逸事

師丹策免
師丹字仲公,琅邪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治《詩》,事匡衡。舉孝廉為郎。元帝末為博士,後免。建始中,州舉茂才,復補博士,出為東平王太傅。丞相翟方進、史大夫孔光舉丹論議深博,廉正守道,征入為光祿大夫、丞相司直。數月,復以光祿大夫給事中。遷少府、光初勛、侍中,甚見尊重。成帝末年,立定陶王為皇太子,丹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以師丹為大司馬,封高樂侯,後改任大司空。西漢後期豪強地主強占土地、蓄養奴婢,影響經濟發展。師丹上書主張“務勸農桑,帥以節儉”,想以此緩和貧富懸殊、社會矛盾尖銳的局面。此外,還主張限制豪強官僚役使奴婢。這一主張得到丞相孔光的支持,卻遭到貴族官僚的反對。外戚丁、傅子弟使人上書告丹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書,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哀帝建平元年(前6)九月,策免師丹,上大司空高樂侯印緩,罷歸。平帝即位後,認為師“端誠於國”,封義陽侯,受封月余即病死。

劉歆移書太常博士
劉歆受知於王莽,且為哀帝所親近,任光祿大夫。建平元年(前6),請立《左氏春秋》、《毛詩》、古文《尚書》於學官,哀帝命諸博士與劉歆講論。諸博士皆今文經,排斥古文,力持異議,不肯置對。歆求助於丞相孔光,亦遭泠遇。於是會同觀點一致的五官中郎將房將房鳳、光祿勛王龔一起移書太常博士,指責他們抱缺守殘、黨同妒真,不考情實、隨聲是非,力為古文經張目,言辭切直,大司空師丹、光祿大夫龔勝及博士諸儒怨恨憤怒,攻擊劉歆“改亂舊章,非毀先帝所立”。歆懼,求補外官,出為河內太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