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欒川湯營大橋垮塌事故

河南欒川湯營大橋垮塌事故

2010年7月24日,由於暴雨引發的洪水,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湯營大橋整體垮塌,已造成37人死亡29人失蹤。

事故簡介

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湯營大橋整體垮塌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湯營大橋整體垮塌

2010年7月24日下午5時20分潭頭鎮湯營村伊河湯營大橋整體垮塌,橋上眾多滯留人員不幸落入水中。事件發生後,欒川縣、嵩縣出動軍民至少4000人晝夜“拉網”搜救。截至7月27日23時,河南省欒川縣潭頭鎮湯營村伊河橋垮塌事件共發現遇難人員37人,失蹤29人,其中有3名遇難者是外地遊客。

事故現場

26日早晨6時許,記者趕到嵩縣舊縣鎮上川村的練溝,這裡是嵩縣和欒川的交界處。上川村河對岸就是欒川潭頭鎮的湯營村,兩村隔伊河相望。這裡在垮塌大橋下游3公里處。

事故現場這裡是通往重渡溝景區的道路,由於暴雨,路上很多路基被沖空。原本窄得僅能玩漂流的伊河,此時波濤洶湧,解放軍舟橋部門的衝鋒舟在裡面穿行顯得很吃力。

“我們現在已組織人員邊搜救打撈,邊從河對岸幫民眾運回遇難者的遺體。同時,為穩定死者家屬情緒,我們還組織了鎮、村兩級幹部對其安撫。”現場組織營救的欒川縣政法委副書記徐平川說。

救援措施

渾身泥土、一直參與搶救的潭頭鎮李福鎮長說,事情發生在7月24日下午5時許。當時,153米的伊河湯營大橋整體垮塌,橋上數十名民眾落入水中。接到報告後,鎮裡立即組織人員參與營救。

“我們組織了附近7個村莊的500餘名村民展開拉網式排查。每500米為一個區間,來回巡查,不遺留一人。”李鎮長說。

與此同時,該事件引起了省、市領導的重視,毛萬春、劉滿倉等領導都趕到現場指揮搜救。“目前,參與搜救的有解放軍駐洛某部舟橋團官兵、駐洛武警支隊指戰員以及欒川縣、嵩縣幹部民眾總計4000餘人,出動6艘衝鋒舟不間斷打撈。”欒川縣政府辦副主任李光明說。

傷員回憶

被砸暈後衝出200米,被樹枝掛住撿回一條命

“當時,橋垮塌時發出巨響。瞬間,橋上的幾十人就都被捲走了。當時,渾黃的水中都是掙扎的人手,實在慘不忍睹!隨後,眾多村民都參與了營救。”家住橋旁的石門村12組村民劉學信告訴記者。

潭頭鎮衛生院二樓,記者見到了6名此次“大難不死”的倖存者。他們渾身都是被樹枝、石頭磕碰而留的傷痕。傷者李向紅是附近大王廟村村民,渾身多處擦傷。漲水時,他和外甥等人在橋南看洪水。“當時,橋上擠滿了附近的村民和來九龍療養院的遊客,有近百人。”李回憶說。 “也就是瞬間,我站的橋南側最先垮塌。也就是幾秒鐘,我看到身旁的10多人,包括外甥,全掉水裡了。隨後,我就被砸暈了。等我幾分鐘後醒來時,發現自己被掛在下游200米外的柳樹上。當時水很大,到處都是掙扎的手。太可怕了,幾十條人命,說沒就沒了啊!”李向紅說。隨後,附近湯營村的人向他拋來繩索,把他拉上岸。

大橋垮塌:2009年該橋由於部分坍塌,曾進行過維修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垮塌的大橋實地探訪。眼前的景象,讓人驚呆。整座大橋全垮塌在河中,只剩下拱形橋基。橋兩頭的漢白玉欄桿仍存,柏油路面很新。

橋面離河落差有15米,橋下是橋基殘垣。記者注意到,橋基由石塊壘砌而成,垮塌的橋面未見有鋼筋。“橋北頭本來有一座提示牌,啥年修的,啥年維修過。可後來,這塊提示牌竟然在橋塌後被人摘走了。”附近村民指著橋頭仍留下的痕跡說。

附近村民李某手中有橋塌前一天的照片。記者看到,橋有5拱,當時水流已經逼近橋面。“這個大橋2009年由於部分坍塌,曾進行過維修。當時,橋面增加了漢白玉欄桿,鋪設了新的柏油路面,但是沒有對橋基進行加固。”李某說。

針對該橋的維修,欒川縣交通局一位工作人員解釋說,大橋本身設計得早,根基是自重力式的,不像孔樁橋基牢固。洪水來臨時,河裡漂浮著很多上游下泄的樹木。“由於樹木阻塞橋孔下泄水面,導致洪水對橋衝擊很大,瞬間垮塌。”

昨天下午,記者了解到,省交通廳已派人到達現場,對塌橋事故進行調查。目前,欒川、嵩縣營救人員對於失蹤人員的搜救,仍在繼續。

事件進展

27日,河南在欒川縣潭頭鎮湯營村伊河橋現場,大橋主體已經整體垮塌,現場一片廢墟。這裡河水雖有所減退,但過河仍然困難。與湯營村的交通、通訊聯繫仍然不便。當地幹部民眾在想方設法沿河搜尋和全面排查失蹤人員。 正在抓緊組織救援工作的欒川縣常務副縣長宗玉紅稱,縣裡已組織6個工作組,對湯營村及周邊民眾進行逐人逐戶認真排查,反覆核實失蹤人員數量及身份。垮橋下游沿線及嵩縣等地營救人員對於失蹤人員的搜尋也仍在繼續。

湯營村伊河橋由潭頭鎮人民政府組織修建,是該河段上下游4公里內唯一一座連線南北兩岸的民眾生產生活橋樑。

背景調查

大橋遭遇最大洪水

7月22日20時至25日10時,欒川縣降雨量達到234.8毫米。整個降水過程造成洛陽市被沖毀橋樑34座,洛陽市至欒川縣快速通道等13條道路中斷。

24日17時20分左右,伊河潭頭鎮段遭受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大洪水衝擊,河道行洪流量最高達3150立方米/秒,加之上游漂流而下的大量樹木、建材和雜草等堵塞橋孔,造成伊河橋整體垮塌。當時在橋面上聚集有數十名當地民眾觀看洪水,因而隨之跌落,被洪水沖走。

災情發生後,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工程技術專家當晚趕到洛陽等受災嚴重地區,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道路通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