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鎮[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

沙溪鎮[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

沙溪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處上饒市東大門,毗鄰閩、浙兩省,東瀕信江航道,浙贛鐵道、320國道和梨溫高速公路南北穿越,距上饒市區約20公里左右。境內地形西北高、屬低山區丘陵地帶,東西低,瀕臨信江,如一帶狀河谷沖積小平原,總面積75.39平方公里,南北長13.5公里,東西寬12公里。境內氣候濕潤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600—2000毫米左右,境內有大小河流3條,主流信江流經東部,由北向南蜿蜒流經鎮域14.2公里,平均流量為每秒78.6立方米,河流理論蓄能8.33萬千瓦。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沙溪鎮位於上饒市區東北部沙溪鎮位於上饒市區東北部

沙溪鎮位於上饒市區東北部,毗鄰閩浙兩省,地處信州、玉山、廣豐、上饒四縣(區)交界處,素有“饒東古鎮”、“夏布之鄉”的美譽,是江南著名夏布集散地。鎮域總面積76平方公里,占全區五分之一,總人口5.1萬,占全區七分之一,下轄13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和2個創業基地。其中鎮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沙溪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是上、廣、玉、信半小時經濟圈內的中心集鎮,距市區20公里,320國道、梨溫高速公路、浙贛鐵路橫貫境內。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在信州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創江西經濟強鎮,建綠色和諧沙溪”的奮鬥目標,緊緊抓住“圍繞一條主線,突出三大重點,構造一鎮三區,實現兩大兩強”的經濟發展思路,求實創新,趕超發展。通過全鎮上下齊心協力,近年來,全鎮綜合實力逐年提升。截止2007年12月底,沙溪鎮已突破財稅收入2000萬元大關、實際引資5100萬元、全年生產總值4.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637元、城鎮固定資產投產達17000萬元。幾年來,沙溪鎮先後被評為全省農村經濟發展百強鄉鎮、全省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先進工作集體。同時,也被評為上饒市開放型經濟工作先進單位、平安鄉鎮(場)、鐵路護路聯防工作先進單位、“自然村通電話、行政村通寬頻”工程先進基層單位、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鄉(鎮)、全區“三農”工作先進鄉鎮和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先進鄉鎮、街道(第一名)等眾多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鎮南新區鳥瞰區鎮南新區鳥瞰區

沙溪鎮有2100餘年的悠久歷史。早在漢代就已立名,因水陸便利,商賈雲集,貿易繁榮、成鎮較早,素有“饒東古鎮”、“江南麻埠”、“夏布之鄉”等美稱。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沙溪鎮搶抓機遇,埋頭苦幹,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社會各事業全面進步,逐漸成上饒之首鎮,1991年被列為中國百個著名鄉鎮之一,1995年該鎮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江西省綜合改革試點鎮。

沙溪鎮轄向陽、龍頭、沙溪、李家、五里、英塘、油麻塢、白石、宋宅、西坂、鉛嶺、青岩、東風、何家十四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4583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658人。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政府以經營城鎮的理念,把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結合起來,以建設“規模適度、規劃科學、功能健全、環境整潔、風格獨特”的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農村區域經濟文化中心來設計。景苑步行街、站前廣場、時代廣場極具現代都市信息,信江河西岸風光與老街融為一體,相得益彰,鎮區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11618。

經濟發展

沙溪鎮黨委、政府提出了要把沙溪建成一個“環境優美、商賈雲集、開明開放、經濟繁榮”的工貿本體的生態鎮,實現沙溪在梨溫沿線23個鄉鎮中脫穎而出、率先崛起的目標,緊緊抓住梨溫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帶來的有利契機,以文體搭台,經貿唱戲,興邊際貿易,強市場體系,積極發展軸線經濟和道口經濟

工業上建立了夏布、絹紡、化工、食品、衛生材料、印刷、包裝等門類齊全的工業框架,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三大支柱產業:以活性碳為龍頭的化工業,以絹紡系列產品為龍頭的絹紡業,惟飲料加工為龍頭的食品業。其中夏布等產品的出口創匯額逐年增長。

沙溪鎮是農業大鎮,盛產水稻、油菜、大豆、柑桔、花生、紅薯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蠶桑、梨柚、青豆、水產等特色農業示範基地不斷湧現。如今蠶桑、豆類種植、森林苗圃、夏布加工已初具規模,穩步邁向產業化,在梨溫高速公路、320國道和浙贛鐵路沿線的觀光農業和生態農業帶已初具雛形。鎮內商貿異常興盛,沙溪大市場、國貿、老街等是重要商品集散地,鎮內商場、超市、專賣店林立,新建成的景苑步行街、時代廣場極具現代都市氣息。

農業發展

蓮耦產業蓮耦產業

農業是基礎性產業,是民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2007年,沙溪鎮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切實改善了農 業生產條件,全年共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10萬元。在推進全鎮“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格局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以宋宅枇杷、白石碰柑、英塘紅心柚為代表的西沙公路沿線果業種植產業,以向陽遠泉苗木和贛地春祥園藝為代表的三二0國道沿線花卉苗木種植產業;以英塘村生豬、向陽村水產為代表的畜禽水產養殖產業,以沙溪青絲豆,龍頭早藕,何家太空蓮為代表的農特產品種植產業。2007年,全鎮共實現農業增加值460萬,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增加460元,比去年增加21%。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 2007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沙溪鎮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工作,推進了全鎮新農村建設新發展。選取了英塘村龜墩社、向陽村龍門、東風村,向陽村廟底等四大片11個點作為示範點,通過進一步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抓重點、突特點、出亮點,找準切入點,推行一村一品,加大了資金投入,推進了村企合作。
以桔柑、紅心柚為產業的英塘村龜墩社片區和以漁業為產業的向陽村龍門片區,已全面完成了“六改”規定內容和林蔭小道、牆體統一漂白、天然浴場、沿河景觀帶、活動中心、綠化、亮化等自選工程,環境整治有序,長效機制完善。英塘村龜墩社片區以庭院經濟為重點,改房、改水、改廁、改路達到100%,環境整治有序,處處都呈現勃勃生機。2007年以來,沙溪鎮新農村建設在繼續保持全區建設進度和建設成效領先優勢的基礎上呈現相互競爭,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通過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新模式,創新了新農村建設新思路。

工業發展

沙溪鎮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找準發展路子,把新區建設作為開放經濟的重要載體來抓,同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要務,不斷強化招商責任,健全招商機制,完善招商政策,形成招商濃厚氛圍,瞄準大品牌、大企業、大項目、採取蹲點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擴大招商成果。加快經濟建設,做強鎮域經濟實力,培育競爭能力。2007年,沙溪鎮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成效顯著,實際引資510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113.3%;實際引進商貿流通型企業4個,完成引稅任務50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25%。共引進項目10個,分別為:投資3300萬元的波詩明化工;投資1000萬元的棉盛製衣;投資1000萬元的永富絹紡;投資1000萬元的清晶米業等。

沙溪鎮鎮南的服裝產業集中區和鎮東的向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已初具規模,逐漸形成了以棉盛製衣、天地和實業為代表的紡織服裝業;以宏鑫、金星、松羅晚為代表的夏布加工業;以信達繭絲綢、永福絹紡為代表的絹紡業;以波詩明化工為代表的機械化工業,構建起了工業發展的打框架。目前,江西棉盛製衣已於2007年9月20日正式投產,現已實現稅收100萬元。上饒市波詩明化工一期工程已竣工,預計投產運營後可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年納稅在100萬元以上。另外,還擬投資1.2億元的慈谿祥生服飾有限公司和擬投資的1.1億元的浙江怡婷針織有限公司等項目正在洽談中。

旅遊資源

上饒早梨上饒早梨

沙溪鎮自然風景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文化底蘊濃厚,旅遊資源豐厚。飯甑山歷史悠久,別致精巧;“贛東第一洞天”黃岩洞鬼斧神工,唐武宗年間建的“黃岩寺”香火鼎盛,朝聖者濟濟;鉛石山,山勢挺拔、險峻神奇、地勢險要、奇山怪石、山清水秀,極具旅遊觀光價值。建於明朝天啟年間的青岩寺,建築雄偉,布局精巧,形式“雙獅滾珠”;東灘叢林多竹,鬱鬱蔥蔥。

交通通訊

每個行政村基本上實現“五通”,全鎮有醫院2所,中學2所,國小11所,通訊事業發展迅速,移動、聯通通訊覆蓋全鎮,寬頻網際網路現已開通,鎮壓內公路四通八達,主幹線均達縣級標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