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群島

沖繩群島

沖繩群島,古時為中國附屬國,為琉球王國。隔海相望於中國,散布於西太平洋之上,地處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核心位置,北連日本列島,南接中國台灣。琉球群島由北、中、南三大島嶼群共一百多個島嶼組成。北部島群包括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又稱薩南諸島,現隸屬日本鹿兒島縣;中部是大琉球群島(即沖繩群島),南部是宮古群島和先島諸島,現隸屬日本沖繩縣。

沖繩群島沖繩群島

介紹

琉球群島歷史悠久,是一個具有近千年歷史、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王國。在中國明、清兩代,新任琉球王就任之際,都要由中國舉行冊封儀式,以確定其法權地位的正統性。在《隋書·流求傳》中,我們可以找到中國方面最早關於琉球群島的詳細文字記錄,當時它被稱做"流虬",也就是形容它像"虬"(古人所說的無角的龍)一樣浮在水中。這個名字恰如其分地描繪出了它在海圖上的形狀,也可以說,這個名字本身,便是當年中國踏浪先驅們卓越航海成就的寫照。後來"流虬"漸漸為"流求"所取代,到明代又衍變成"琉球"。
琉球王國首次接受中國的冊封應為洪武十六年(1383年),這年明太祖冊封察度為琉球中山王,而永樂二年(1404年)時,琉球已有四王接受過中國的冊封。
琉球群島地處東亞的海上交通要衝,自古以來就是中、日、朝三國以及南洋之間進行貿易的重要樞紐,以富庶聞名海內。至今在沖繩縣立博物館中保存的"萬國津梁鍾",便是琉球王國這段歷史的見證。這口大鐘鑄造於公元1458年,懸掛在當時琉球王國的國都首里城的城門之上。鍾名"萬國津梁",意思是"世界的橋樑 ",這是對琉球群島地理位置的恰當評價。
公元12世紀時,島上出現了北山中山南山三個獨立的王國。史載,從1383年(時值明朝初年)開始,琉球三國的國王繼承王位都需接受中國政府的冊封。公元1429年,中山國王尚巴志統一琉球群島,建立了琉球王國,琉球王國依舊作為藩屬,向中國朝貢。直到 l 879年日本吞併琉球為止,在近500年的時間裡,琉球王國始終使用中國明、清政府的年號,奉中國為正朔。但在1609年日本薩摩藩武裝侵略琉球之後,雙方確立了強迫性的藩屬關係。但是這種"宗藩"關係比較模糊,主要表現為日本利用琉球同中國進行貿易,從中漁利。琉球的這種雙重藩屬身份,一直持續到 1879年。
現在日本統治下的沖繩縣只是琉球南部,原因在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日本南部的薩摩藩侵略琉球後,背著德川幕府私自吞併琉球北部大島群島中的八島(日把這八島稱為奄美群島,現為鹿兒島縣的一部分),而剩下國土在清光緒五年(1879年)被日本置為沖繩縣,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沖繩縣還包括大東群島
二戰後日本重新進據琉球,同美國有直接的關係。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際,業已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規定的條件,放棄海外殖民地,只保有本土四大島及其他由盟軍確認的小島。近代日本所設定的"沖繩縣"即琉球群島,受聯合國委託由美國代管。按照波茨坦公告及聯合國委託管轄原則,美國是無權擅自處置琉球的主權歸屬的。但隨著冷戰等因素所決定的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美國改變對日占領政策,全力扶植日本以保障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戰略利益。至1972年,美國竟然根據美日《歸還衝繩協定》將琉球"交還"日本。在琉球被交與日本的同時,一併"交還"的還有釣魚島。在日本的殖民地時代,曾出現過所謂"台北州"與"沖繩縣"關於釣魚島轄權的糾紛,1944年東京法庭裁定"尖閣群島"(即釣魚島)屬於台北州," 沖繩縣"敗訴。所以,即使按近代的日本殖民地行政序列,釣魚島也不是"沖繩縣"轄地。美日兩國交割琉球並同時交割釣魚台島,是十分荒唐的。
總之,琉球王國變成日本的"沖繩縣",是軍國主義侵略的結果;戰後日本從美國手中接收琉球群島,同樣缺乏國際法依據。正如台灣學者所指出,美日"兩國間的私相授受,並未獲得二次大戰同盟國家的共同認可",從主權歸屬的合法性考察,"琉球地位並未確定"。

其它

文化藝術,生活娛樂,人物百科,社會人文,中外歷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